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吴长江

吴长江

〔摘要〕新课程改革在现今教育中以普遍落实,初显一定成效,极大的冲击着传统的历史教学。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弊端,加强对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思考建议

前言:新课程强调历史教学要具有时代性、多样性的原则,实施中也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刻理解和体会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1传统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

1.1师生角色的错位。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即旧课程观念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对相关知识要讲清、讲透、讲明白,要突出重点,要突破难点,这样,教师也就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便只能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了每次考试的好成绩而在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上或在所有学科上都以时间换分数,通宵达旦,疲于奔命;其结果,可能成绩有点滴的提高,却搞得自己身心俱累,学习兴趣大减,学习激情不高。这种师生角色的错位,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基本被剥夺,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很难显现。

1.2现行的模块设计存在问题。中国史与世界史两张皮,缺乏必要的整合;未注重区域性历史与全球性历史之间的关系,学习内容不够现代化;模块内容过于零碎,缺乏必要的认知层次和意义关联;没有做到把中国史放到全球史中去认识,反而削弱了中国史的学习地位;每一模块贯穿何种线索、思路或宗旨不够清晰,专题缺乏整体性、建构性和时代性;各模块皆以"内容立意",传统的知识教育色彩浓重,模块中的部分内容水平要求忽低忽高,缺少必要的均衡性和专业性要求。

2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2.1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新课程观点认为教学活动主要是体验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其核心是人的发展即学生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倡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真正体现其主体地位。

2.2转变学习方式及评价方式。在教学方式的运用上,新课程方案实现了由传统的讲授法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法的转变。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首要任务。如何转变学习方式,一是研究性学习,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二是合作学习,即组织学习小组,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三是自主学习,即学生在学习中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激发自己的学习激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评价体系方面,不以单一的成绩作标准,而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2.3课标内容的转变。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新课程方案实现了由历史知识的连续性编排向专题化构建的转变。既然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那么按照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首先应该上到什么程度,学生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课标又只是最低标准,这就给教师和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除了完成课标要求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拓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面向全体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4提升教师的专业理念。专业理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是支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它指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教师本身也应加强学习,最好应建立起自己的教学资源库,积累必要的知识和素材储备,重新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①增强课标意识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特别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落实到备课、课堂教学、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的每一环节中去。②转变教师观:教学的根本在于学生的学,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因此,教师的角色亦被赋予新的内涵,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的历史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高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信息源。③提高历史教学教研能力。机遇与挑战并存,高中历史教师只有积极投入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研究,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才能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2.5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6新课标多元化评价转变新课标的评价要求“遵循既注重结果,也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①评价内容综合化。新课标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②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如学习档案、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以及考试等,关注过程性评价;③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结语:课程改革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大工程,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设计。在落实中要贯彻新课标教学的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董建民等.浅谈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遇到的问题[J].中学课程资源,2008.10

3朱煜等.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重庆市丰都第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