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途径赵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途径赵岩

赵岩

浙江联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省324000

摘要:据相关研究表明,建筑耗能超过了社会耗能的三分之一,其中给排水的耗能比例高达百分之二十以上,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三十。所以探讨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是有效解决人类目前全球性缺水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从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现状入手,分别从建筑给水和排水两方面对节能节水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

引言:建筑给水排水的能耗虽然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降低其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节约用水、改善设计系统的效率、保护环境。因此,在实际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全面考虑,在满足用水安全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到设计中的节水节能问题。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几种节水节能途径。

1.完善建筑给水的基本举措

由于建筑形式多样,建筑周边的环境差异,气候因素影响等诸多因素,造成我国建筑给水形式多样,存在重大的管理漏洞和设计方面的不合理,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科学规划。

1.1完善给水方式

根据技术人员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基本可以确定三种主要的建筑给水方式,即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

1.2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传统的水管采用手动阀门,由于使用人员素质的影响,经常出现水龙头不关,或者关不严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浪费。为此,可以控制水管的水流量,采用红外线感应龙头的便器,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可采用充气水嘴,可节水且不减小水柱的直径。

2.热水利用现状和节约举措

2.1热源选择

建筑内居民洗漱常使用大量的热水,尤其是北方城市寒冷时间长,为了保证体温,大规模的使用热水能源。传统的热水主要来源居民自发的电力加热或者煤气加热,这不仅造成了热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加大了煤炭等资源的使用负荷,不利于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为此,对于热水节约的措施首先应该合理选择热源。

(1)应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工业的余、废热是能源的一种浪费,以往的处理方式既耗费企业的资金又不能使其有效利用。最新的技术研究可以通过工业的余热进行建筑的水加热,这样既减少了工业废热处理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其使用效率。

(2)提高地热能源的利用范围。地热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保能源。各地区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地质条件和水文情况等,进行相应的地热能源利用。虽然地热能源环保,但是在开发时应该综合考虑其使用成本,综合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地热能源实现生活用水的加热。

(3)适当选择太阳能。由于太阳能环保,经济,能源储量大,而且不存在地区使用局限,全国各地都能够进行利用,所以近年来的利用程度加深,利用范围扩大,为了实现建筑的节水功能,可以广泛利用太阳能资源。

(4)选择能保证全年供热的城市热网或区域性锅炉房的热水或蒸汽作为热源。如热网或区域性锅炉房不能保证非采暖的供热时,则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热源。

(5)如无可利用的城市热源时,可单独设置蒸汽或热水锅炉制备热源,也可采用燃油、燃气机组制备热源或直接供给生活热水。

(6)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太阳能、电、燃气等作为热源。

2.2热水供应系统

(1)为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热水供应系统设计时.一定要保证各配水点处的冷热水压力的平衡。为使水压一致,在设计中,冷热水系统分区应一致,各区的水加热器、储水罐的进水均应由同区的给水系统专管供给;同一供水区的冷、热水管道宜相同布置并建议采用上行下给的布置方式;应选用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小的水加热设备,直接供给生活热水的水加热设备的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宜小于1m水柱。

(2)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热水循环系统供水,对节能、节水至关重要。

(3)小区热水供应系统应与给水系统统一规划设计,以利冷热水系统分区一致,各用水点处冷、热水压力平衡;水加热站宜靠近热水用量大的用户布置,以减少热损失。

(4)工业企业和学校的淋浴室,宜采用单管热水供应系统,这样既节约用水,又使用方便,但应有确保供水水温稳定的措施。

2.3合理选择设备

由于建筑的地理环境不同,建筑地的气候条件不同,建筑的热能消耗量不同等,这些因素的差异影响着加热设备的选择,由于其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所以市政应该综合各项指标进行加热设备的合理选择,这样既能达到设备的合理利用,又能降低成本。加热设备的选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保证热效率高,换热效果好,换热充分。

(2)尽量保证被加热水侧阻力损失小。

(3)选用燃油、燃气热水锅炉时,应选用热效率高、排烟温度低、燃料燃烧完全、无需消烟除尘的设备。

(4)热水循环泵的流量和扬程应经计算确定。

2.4加强热水的保温能力

水加热之后如果不进行及时的保温,不仅影响使用的效率,同时二次加热也增大了能源的耗费。因此,热水能源的保温作用至关重要。首先,水加热设备、热水供回水管道及阀门均应作好保温处理;其次,保温材料应具有导热系数低、容重轻、机械强度大、不燃或难燃、防火性能好、不会对金属表面产生腐蚀等性能。此外,保温隔热层还应做保护层;保护层材料应选用强度高、使用环境温度下不软化、不脆裂、抗老化、耐久的产品。

3.完善排水系统

真空节水技术为了保证卫生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气替代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吸干净,达到节约用水、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带真空阀和特制吸水装置的洁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设备及管道等。

4.进一步加强消防给水的能力

为了保证建筑内居民的基本人身安全,需要在每一座建筑内切实做好消防给水的工作。基于这项标准,城市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而火灾的发生数量少,大量的消防水资源闲置不用,但是又需要定期更换,加大了消防给水的难度。目前在我国个别地区对室外消防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也允许消防水泵直接从市政自来水管网上吸水,它只需要做好回流污染的措施就能减去了消防水池构筑物,即节省了投资,又能防止水质二次污染,还可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的剩余压力。另外,相邻建筑、高层建筑群可以考虑合用消防储水池及高位水箱。

5.完善自动控制和计量系统

建筑中宜设置建筑给排水自动化的监控系统。变频泵供水方式宜采用管网末端压力表控制水泵转速的运行方式。

针对不同需要场所及使用条件,应加强给水用水量计量。住宅应设分户水表计量用水。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应当安设分栋用热计量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公共建筑应当设计并安装用热计量、室内温度调控、多表远程操控系统和供热系统调控装置。

冷却水补充水、锅炉补充水、绿化用水、水景补充水、游泳池补充水、蒸汽应分别设置水表计量。其他需要独立计量的管道系统宜设水表计量。

6.结语

我国目前能源以及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前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节水节能的需要,尽可能的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建筑物的使用能耗,减少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在系统设计过程中,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能源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利率,实现建筑物的节能节水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振印《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节水技术探讨》,2006.10

[2]刘籁英《浅谈建筑给排水节水节能技术和措施》,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