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六个经常想一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六个经常想一想”

战龙祥

兖矿集团电铝分公司

当前,改革已经进去“深水区”、“攻坚期”,党员领导干部临着许多新课题新考验,而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能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对于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党员领导干部面对新时期的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长期复杂的考验,要“一日三省吾身”,做到“六个经常想一想”。

要经常想一想党的培养和教诲。“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一句古语,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的“精忠报国”等,在历史上留下过不少佳话。虽然我们共产党人与封建传统观念有着本质区别,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也要讲究知恩图报。新时期的党员领导干部,应经常回顾自己的入党、提干、走上领导岗位的成长历程,正像一位老干部说的一样:“当我们端起碗来吃肉的时候,应该好好想一想我们的今天是谁给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做一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绩效优、情系人民群众”的党员领导干部。党组织是领导干部成长的摇篮、立身的阶梯、事业的靠山,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时刻铭记党的培养和淳淳教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心思和精力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

要经常想一想群众的期望和信任。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说一名党员是一面旗帜,那么一名领导干部就是一把尖刀,领导干部不同于一般群众,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起到表率作用,充分展现良好形象和人格魅力。要成为人民群众信任的领导干部,首先要为人正派。所谓正派,就是要有事业心,有责任感,思想积极进步,行动主动热情,品质刚正不阿。这是群众信任的基础。其次是处事公道。在处理工作及事务中,要公正、公平,秉公办事,凡事应“一碗水端平”,“一个秤砣衡量”。三是要为民干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这也是应得人民群众拥戴的主要途径。四是融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获得群众信任的源泉。

要经常想一想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组织的核心,应主动肩负起历史使命,适应复杂形势的需要和考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领导水平,时刻以饱满的工作状态和积极的工作热情,以非凡的工作业绩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组织放心。当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要科学研究、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抢抓机遇,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立足自身优势,加快创新步伐,突出抓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项目,千方百计落实好项目建设。关注民生,集中解决好因经济形势给群众带来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要经常想一想岗位应尽的职责。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要认真想一想,这个职位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组织要把这个职位交给我?交给我是干什么的?经常做到“三问”。岗位虽然直接来自于组织的安排,但根源是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望。职、权、责是统一的,岗位是职责所在,权利是职责所系,就是所谓的“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当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群众为什么来找我?我应该为群众解决什么困难?是不是我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考虑到群众的利益?而不应是“凡上访者都是刁民”。领导干部要想行使好手中的权利、发挥好岗位作用,首先应该尽职。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努力工作。要有敬重自己的职业,把工作和职业看成一种使命,做到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其次,要尽责。人尽其责,是社会机器得以运转的基础。尽责是要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责任,认识到责任的内涵和标准,在工作上有创新,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佳绩;三是要尽心。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牢记党的宗旨,发扬无私奉献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满腔热情、扎扎实实的工作;四是要尽力。尽力”就是要在工作中竭尽全部才力和能力,有十分劲用十分劲,把自己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

要经常想一想为社会创造价值。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是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增长,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各项工作才有了物质保障。二是实现社会各阶层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使各阶层的政治、经济利益得到充分满足,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充满活力。三是实现社会各阶层关系融洽、社会环境安定有序。用法治、文明的方式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持续稳定。四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和有效发展。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使之进入思想,融入观念。领导干部应围绕人民群众的利益,创造性解决制约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瞄准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工作中创新,以创新促工作,同时善于讨教于能,问计于贤,使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要经常想一想身后留下的名声。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的开展“三想”:当官为什么,当官要干什么,将来要留什么。即使不求留下千古美名,也要在自己退位后,让人名群众说是他一名好干部,为老百姓办了一些实事。追求名节,就要处理好权利与权威的关系。权利来源于人民,是完成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手段。权威是权利的行使过程重在人民心中形成的良好形象。有权力不一定有权威,也就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有的人离开岗位后,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依然很有“地位”;而有的人离开后,“地位”一落千丈,身后流下了骂名。这说明,领导干部在岗位时,政治过硬,作风务实,,处事公正,品格高尚,工作勤政,生活廉洁,处处担当表率、处处为人民说话,就会赢得人民的拥护与支持。领导干部的名节不是吹出来的,也不是写出来的,它跟根植于人民大众的心中,它是人格魅力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体现,只有在勤政廉洁上写好志气篇、唱好正气歌,身后才会留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