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特色的城市风貌规划路径探讨-以宁国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4
/ 2

基于空间特色的城市风貌规划路径探讨-以宁国市为例

汪秀丽

合肥工业大学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城市风貌特色是城市自然山水禀赋与历史文化积淀于物质空间上的外在表现,是城市精神与内涵的重要体现。文章以宁国市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大数据等技术平台,识别与评价宁国现状风貌特色,探寻城市风貌特色提升路径,构建城市风貌特色体系,明确城市风貌特色空间管控要求。为解决城市特色不突出、“千城一面”现象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为国内其他地区风貌特色塑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风貌;空间特色;山水格局;宁国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下,我国城市风貌建设乱象丛生,千城一面,城市建筑崇洋媚俗,文化传承堪忧。城市地域性特征也在全球化热潮中一扫而空、消失殆尽[1-2]。城市空间特色表面而言关乎城市形象与特征问题,实则映射城市的生态哲学与文化传承理念,进而关系到民众文化自觉性、自信心等深远层面。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对城市建设工作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宁国市作为安徽省第一个“城市风貌特色塑造试点县”,逐步形成精巧、徽韵、雅致城市风貌,具有较好空间特色塑造基础。

1风貌概况与特征

1.1研究对象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毗邻浙江省临安市和安吉县。处皖东南山区之咽喉,南北通衢之要道。地形地貌上属于安徽东南山地丘陵地带。本研究的重点为宁国市城区范围,约64平方公里。

1.2风貌识别与评价

通过现场踏勘、问卷调查、数据梳理、公众访谈、专家研讨等方式,重点关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载体,从城市空间、建筑风貌和景观环境三个层面来逐一识别与评价宁国市城区的风貌特色,得出结论如下。

城市空间特色:山水脉络清晰,整体品质凸出,但山水与城市融合度不高。

建筑风貌特色:文化认知复杂多样,建筑特色仍难统一,城市建筑功能尚缺多样性。

景观环境特色:街道界面的连续性较差,城市小品总体品质一般。

2风貌提升路径

着眼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增强城市空间活力,促进城市空间特色塑造,采用山水交融的现代“山水城市”理念[3],遵循以人为本、尊重公众意愿、低冲击低成本、可实施易管控的原则,将规划探索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全面提升市民的参与感与认知,针对现状识别的风貌要素,评估现状风貌问题,重点研究风貌结构,提出一套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的空间特色体系,提炼管控指标,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风貌(图1)。

2.1全媒推进,深度公众参与

联合电视台制作“走遍宁阳”宣传纪录片,在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网络平台发布宁国风貌系列专题文章,配合街头问卷制作宣传展板,采用街头问卷,家校联动问卷,网络问卷,多管齐下,进行全民调查。力求将以往少数规划师手下“精英规划”转变为市民百姓共同参与的“全民规划”。

2.2识别-评估,研究支撑规划

重点针对不同尺度下的空间载体,建构一套基于空间特色的城市风貌评价体系,有利于科学全面的对各个空间特色要素进行系统的评价。

2.3结构-要素,建构特色体系

基于空间特色的风貌体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4]。其中宏观层次为空间结构体系,包含7大方面,分别为山水格局、生境网络、特色分区、特色节点、特色路径、特色界面以及建筑高度分区;结构下逐层构建微观层次的空间要素体系,包含8类要素,分别为山体建设、水系提升、特色街区、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地标建筑、绿地系统和城市家具设计。

2.4法定衔接,转化规划成果

结合空间特色结构体系、要素的营造要求与策略,将成果转化成控制及引导导则,提炼控制性和引导性指标控制要求,与控规指标体系之间建立衔接通道。

3风貌提升内容与策略

3.1风貌特色总体结构

基于“邦宁国泰、山水宁国”特色定位进一步提炼“七山嵌城、三津绕郭;四轴画卷、八景昭阳”的风貌特色总体结构(图2)。

3.2七大特色空间体系

(1)山水格局。提出“梳山、理水、融城”的风貌控制与引导策略,实现“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山水城市格局。

(2)生境网络。提出“延绿、联廊、筑网”的风貌控制与引导策略,达到通廊融绿、显山露水、通河构网的目的。

(3)特色分区。塑造七个特色分区,各个风貌片区皆有明确的分工定位,景观风貌各具特色又和谐统一。

(4)特色路径。基于“连通度”、“景观丰富度”、“可塑度”三度,以陆上、水上和轨道三类特色路径,打造“一廊、两带、双十字”的路径结构。

(5)特色节点。根据宁国市的山水资源和人文景观特征,基于“山、水、绿、城”四个方面确定37个特色节点;并重点打造“宁国八景”。

(6)特色界面。从山、水、游憩、产业四个展示面,构筑4个城市特色界面。并对其位置与界面长度、空间特色塑造主题、空间特色塑造策略、天际轮廓线控制提出一系列措施。

(7)建筑高度分区。从整体生态格局考虑,依托山体、水系与绿化,选取城市开敞空间、道路为主要眺望点(20个),对主要景观点进行景观廊道(18条)控制,保证视线通达,有效控制视线保护范围内建筑高度,留出风廊、视廊。

3.3八项风貌特色要素

(1)山体建设引导。根据生态定位、景观特色,以及对城市风貌的影响程度等,分别提出七山的保护、开发指引策略。

(2)水系特色提升。根据水系资源特征、生态状况及其对城市风貌的影响度,分别提出“三津”的保护、开发指引策略。

(3)特色街区规划。从主题定位、商业业态和空间营造3个方面培育5类特色街区。

(4)建筑风格控制。通过对宁国城市历史沿革、自然山水、地域风貌、现代生活的研判,将宁国城市建筑风格特色总体定位归结为“素、稳、活、雅”的基调,并从分区和分类两个方面进行建筑风格控制。

(5)建筑色彩指引。确定暖黄、暖灰、红灰色彩体系为宁国建筑色彩基本色调,并提出片区色彩指引及色彩分级管控对策。

(6)地标建筑布局。通过系统梳理宁国市的山水资源、文化资源、门户景观、高层建筑景观和工业建设现状,将地标建筑分为五类,提出分类控制要求,构建宁国特色标志体系。

(7)绿地系统规划。延续市域山水生态架构,融合城乡绿地空间布局,结合山脉、水脉、城市道路以及基础设施等,形成“北养南蓄,西游东护”“环廊楔网,三津穿城”的绿地生态结构,并提出各类绿地设计指引。

(8)城市家具设计。提炼“核桃”文化、“竹”文化、“红豆杉”文化和“牡丹”文化,以LOGO的形式、装饰构件的形式和装饰纹样等形式应用到城市家具中,体现宁国特色。

3.4一套规划衔接机制

为解决传统风貌规划与实施管理脱节的现象[5],分别从城市空间、建筑风貌、景观环境和城市家具等能体现城市风貌特色的元素中提炼空间性管控要素,分为控制性要素和引导性要素[6],并对应于总体规划所划定的中心城区共24个管理单元,将建设管控要求落实到各管理单元中,施行一张图管控[7],以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表1,表2)。

3.5三项行动计划

指导实施宁国市正在进行的以及近年将要进行的城市形象建设工程,包括“治河行动”,即西津河景观提升、中津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小南河景观提升;“靓路行动”即津河路特色风貌提升整治和观光小火车轨道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修街行动”即河沥溪街区改造等,直接指导规划实施落地。

4结语

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演化,是不同阶段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叠加和演进。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不应仅仅是政府部门主导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运动,它更应当是一场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而开展的持续的自下而上的自发行动。实践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空间特色的风貌提升路径、内容与策略,是符合宁国市空间特征的,是将规划探索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参考文献:

[1]戴慎志,刘婷婷.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体系与编制方法探索[J].城市规划学刊,2013(4):101-107.

[2]段德罡,王丽媛,王瑾.面向实施的城市风貌控制研究—以宝鸡为例[J].城市规划,2013(4):25-31.

[3]鲍世行.钱学森论山水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5):52-57.

[4]沙朝勇.城市修补为背景下的城市风貌提升研究——以奎屯市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7(04):72-76.

[5]钱诗瞳,孙世界.基于管控的城市风貌规划引导方法研究—以山东广饶风貌规划为例[C]//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

[6]王考.德国风貌规划--面向精细化管理的城市风貌塑造手段及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5,30(04):139-143.

[7]胡峰,范京,姚睿.面向实施与管理的景观风貌规划编制方法——以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为例[J].规划师,2015,31(07):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