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探讨

李芹

湖北省建始县人民医院湖北建始445300

摘要: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肢体语言沟通,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依从性、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升了患儿依从性,提高了家长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小儿护理;应用效果

儿童身体素质处于发育阶段,相比于成年人,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均低下,对于外界病原菌的抵抗能力极弱,极易形成各类疾病,一旦确诊,应及时进行治疗,因患儿自身自控能力、接受能力、表达能力较差,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患儿治疗依从性较差,这会导致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此时患儿受到的护理质量非常的重要和关键,如何提升患儿的依从性和护理质量成为了关键所在,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儿17例,女性患儿13例,年龄在0.8-8岁,平均年龄为(5.21±0.25)岁,住院时间在5-29d,平均住院时间为(10.24±1.26)d;观察组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在0.6-8岁,平均年龄为(5.26±0.24)岁,住院时间在6-29d,平均住院时间为(10.26±1.24)d。两组患儿在(年龄、住院时间、性别)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掌握患儿的基本资料,依据原有的护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操作。

观察组为肢体语言沟通,内容为[2]:①护理人员在接待患儿的时候,应面带微笑,语气轻柔,给予患儿及家属亲切感和温馨感,有利于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②为患儿实施常规的检查,做好记录,评估患儿的病况,控制好患儿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减少周围噪音,为患儿营造一个舒适、温馨、安静的治疗环境。③为患儿家长详细的讲解患儿的病况,告知患儿家长治疗和护理措施的重要性,取患儿家长的同意,为患儿实施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④在为患儿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应加强与患儿的沟通,针对患儿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低下的因素,通过抚摸患儿,稳定患儿的情绪,减少相关的言语引导,为患儿实施肢体语言沟通,稳定好患儿的情绪,取得患儿的信任,引导患儿接受相应的治疗措施,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进而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加快患儿身体的康复速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依从性、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评分情况。依从性评分依据依从性评分量表为本次研究进行评估,0-100分,评估分数越高,表示依从性越高,评估分数越低,表示依从性越低。护理质量评分依据护理质量评分量表为本次研究进行评估,0-100分,评估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评估分数越低,表示护理质量越低。家长满意度评分依据问卷答题方式进行本次调查,问卷回收率100%,0-100分,调查分数越高,表示家长满意度越高,调查分数越低,表示家长满意度越低[3]。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s)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依从性、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评分情况

两组的依从性、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依从性、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依从性、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评分情况(±s,分)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患儿人数的增多,对于患儿受到的护理质量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传统的护理制度而言,已不能满足现有的护理需求,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肢体语言沟通被广泛应用,逐渐取代传统护理措施,成为了主要的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重视[4]。

肢体语言也称之为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利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来表达自身情绪或想法的一种方式,肢体语言沟通能够准确传达相关的信息,在人类世界,约55%的信息由肢体语言完成,肢体语言存在极易接受、表达准确的特点,在针对患儿的护理过程中,肢体语言沟通的应用,能够拉近护理人员与患儿之间的距离,给予患儿亲切感,更易让患儿信任护理人员,有利于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也有利于护理人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提升患儿的护理质量,加快患儿的身体康复速度,进而提高了患儿家属对于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满意度,在患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极高,值得选用[5]。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提升了患儿依从性,提高了家长满意度,肢体语言沟通值得在小儿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万海丹.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1(2):543-544.

[2]李花芳.肌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4):16-16.

[3]张立霞.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235-236.

[4]燕净.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1(A02):1462-1462.

[5]严春梅,冯春玲,柯伟群.肌体语言沟通在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与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6,36(3):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