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80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80例临床分析

阙清松高建勇

阙清松高建勇(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人民医院外科四川米易617022)

【摘要】目的讨论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共收治的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80例进行分析,其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8-68岁。结果痊愈42例,轻残12例,重残10例,死亡16例,死亡率占20%。结论迟发性血肿多见于外伤的急性期(特别多见于受伤后24小时内),以枕部着力的对冲伤多见,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早期诊断,早期复查CT检查,早期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关键词】脑挫伤血肿颅内迟发性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临床外科较常见,1891年,Bollinger首次提出“外伤性迟发性脑卒中”的概念,之后陆续有类似的病例报道,1997年French和Dudin提出“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具体概念[1],迟发性颅内血肿因发作不确定性及对患者病情变化的疏忽性,致使该病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2],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共收治该类患者8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男54例、女26例,年龄8-68岁,平均45岁。车祸伤42例,高处坠落伤28例,其他外伤10例。

1.2迟发性血肿发生时间

受伤后距迟发血肿发生时间24小时内有54例,3-5天有22例,5天后有4例。

1.3CT检查及迟发性血肿发生部位

本组病例全部经CT检查,未出现血肿的有12例,单侧脑挫裂伤的有36例,双侧脑挫伤有22例,单侧硬膜外血肿对侧脑挫裂伤的有8例,颅内多发血肿的有2例,有42例在原来脑挫裂伤部位发生迟发性血肿,而19例发生在有颅骨骨折的部位,29例在手术中出现迟发血肿。

2治疗结果

经保守治疗及开颅手术治疗后:痊愈42例,轻残12例,重残10例,死亡16例,死亡率占20%。

3讨论

3.1诊断

因该型血肿没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故结合文献和本组病例,我们体会诊断该病需具备如下其中情况:(1)明确外伤史;(2)CT检查未发现血肿、原有出血部位血肿增加或手术过程中出现压力突然增加对侧开颅发现血肿。(3)患者临床症状随时间变化出现昏迷,颅内高压症状等病情变化;(4)经治疗后患者意识无好转或意识加深;(5)出现癫痫大发作症状;(6)手术患者术后出现骨窗压力增高表现。

3.2发病年龄和时间

因该病多由外伤引发,故可见于任何年龄,有文献报道年龄最小9月,最大83岁。[3]本组年龄最小8岁,最大68岁。青少年以硬膜外血多见,中老年以脑内血肿多见,这与老年人自我调节能力差,轻微的撞击也可能导致较重的颅脑损伤有关[4],迟发性血肿最常见发生于24小时内,本组54例,占67.5%。

3.3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机制

关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伤后存在脑挫裂伤是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发生的基础和前提,而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也是其发生的原因之一,伤后当恢复血容量、血压回升,或采用脱水剂、开颅减压及采用过度通气降低ICP可能增加静脉性渗血的倾向,从而形成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5]

3.4治疗和预后

对于血肿量大于30ml以上或中线移位大于1CM且意识较深的患者需考虑积极行手术治疗,如患者意识Ⅰ-Ⅱ级患者可考虑暂保守治疗,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变化情况,如意识加深可考虑行手术治疗,颞部血肿笔者认为可考虑手术积极治疗,本病早期预后差,早期文献报道死亡率25~71%,可能与观察意识及病情变化不仔细有关,本组死亡43例,死亡率22%,故我们认为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6]。

参考文献

[1]FrenchBNDubinAB.TheValueofcomputerizedtomograpnyintheManagementof1000consecutiveheadinjuries[J].SurgNeurol1977;7(3):17.1.

[2]戴兵、杨魁元、简志宏等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7:24-02.

[3]林茂安,张子俊,王忠诚.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0;6(1);53.

[4]林其昌林少华陈信康,中、老年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51例临床分析[J]ChinJClinNeurosurg,Jun2003,Vol8.No3.

[5]梁玉敏,卢亦成,朱诚等“迟发性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解放军医学杂志,1997.22(4):294.

[6]路华、李英斌、张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6;12(2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