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小柴胡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杨兆初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羊角塘镇湛溪村卫生室湖南益阳413501

【摘要】目的:将小柴胡汤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分析及评估应用价值。方法:此文对外感发热患者、体虚感冒患者、余热未尽患者、产后发热患者分别予以对应的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研究及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外感发热患者、体虚感冒患者、余热未尽患者、产后发热患者在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之后,相关临床症状均消除而获得痊愈。结论:小柴胡汤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均可获得良好效果,存在重要应用价值及优势。

【关键词】小柴胡汤;外感发热;体虚感冒;余热未尽;产后发热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提出的一种中药方剂[1],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以及治疗少阳半表半里的重要药方,在临床很多疾病的治疗中被推广应用[2]。小柴胡汤通过药味加减及变通可以在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灵活运用。

1.外感发热

1.1外感低热

外感低热患者多存在全身酸痛症状,表现出神疲而乏力,多不思饮食。外感低热患者的病程一般比较短,病程多为2天到6天,是外感初期,因外邪入侵而直中少阳,患者的体温正常或是稍微偏高。典型病例:女性,49岁,2018年02月11日,患者因“近2天全身存在酸痛症状,比较疲乏及无力,且不思饮食”到本院就诊及治疗。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舌淡红,其苔薄白,其脉缓有力。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外邪入侵而直中少阳,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神曲30克,太子参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20克,生姜12克,柴胡12克,半夏12克,炒黄芩12克,甘草6克。患者服用1剂药方之后,相关症状均得以消除而痊愈。

1.2外感高热

外感高热患者多会出现头痛症状,以往存在寒热症状,外感高热患者的体温一般为38℃到40℃,患者的病因是太阳表证并未解,且传入少阳。典型病例:男性,37岁,2018年01月22日,患者由于“外感发热”到外院就诊治疗,通过静脉滴注“林可霉素”、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等药物治疗,患者的体温没有得以降低。遂在2018年01月22日下午到本院就诊治疗,患者主诉存在头痛症状,且恶寒发热,一天没有进食。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舌淡红,其苔薄黄,且其脉浮数,患者出汗不通畅,其体温高达39.8℃。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太阳表证并未解且传入少阳,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石膏60克,神曲30克,太子参30克,大枣20克,柴胡12克,半夏12克,炒黄芩12克,大青叶12克,生姜12克,甘草6克,知母12克,川芎12克,白芷12克。对以上方剂采取开水煎汤,进行多次少量服用。患者当天晚上,得以出汗,患者退热,其身凉且恢复食欲。患者退热之后感觉咽喉存在疼痛症状,将以上方剂减去石膏和知母并增加板蓝根30克,患者服用3剂之后得以痊愈。

随机抽选本院采取小柴胡汤治疗的30例外感高热患者,治疗后的体温明显降低,和治疗前相比,P<0.05,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

表130例外感高热患者治疗前后的体温分析

2.体虚感冒

体虚感冒患者存在恶寒症状,其神疲而乏力,多存在欲睡症状,其饮食下降。体虚感冒患者的病因是正虚,其卫外而不固,因外邪入侵而直中少阳。典型病例:女性,69岁。2017年10月21日,患者由于“近2天存在恶寒身疼症状,其疲乏而无力,存在心烦,常常欲睡,且手心和足心均出汗”而到本院就诊及治疗。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舌淡红,其苔薄,其脉细。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正虚,其卫外而不固,因外邪入侵而直中少阳,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太子参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20克,神曲15克,生姜12克,柴胡12克,半夏12克,炒黄芩12克,甘草6克。患者服用以上方剂2剂之后,相关症状消除得以痊愈。

3.余热未尽

余热未尽患者是于热病的后期存在烦躁不安,其体温正常或是稍微偏高,属于邪稽少阳,且其余热并未尽。典型病例:男性,15岁,2017年08月15日到本院就诊治疗,由于“发热待查”在本院内科住院治疗7天之后,得以退热,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不过患者常感觉头痛,其心中烦躁,且不思进食。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舌干红,存在少苔,且脉细,患者的体温是37.1℃。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邪稽少阳,且其余热并未尽,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并清除余热。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石膏60克,太子参30克,神曲30克,大枣20克,柴胡12克,知母12克,半夏12克,生姜12克,炒黄芩12克,大青叶12克,川芎12克,白芷12克,甘草6克。患者服用以上方剂1剂之后,相关症状得到缓解,连续服用以上方剂3剂之后,相关症状消除得以痊愈。

4.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患者主要是存在恶寒发热,且腹痛严重。主要是因为产后血室存在空虚,受到邪乘虚入而导致,足厥阴肝经进而毛中,通过阴器,抵达小腹,可归入肝络胆,对肝胆之经产生侵犯,且居于少阳。典型病例:女性,29岁,由于“第二胎足月自产三天之后,存在恶寒发热症状,其腹痛灼热,其恶露存在异味,且不思饮食”曾经在外院就诊治疗,具体用药治疗情况不详。然而治疗后患者的身热仍未退,所以于2017年12月21日到本院就诊治疗。予以患者诊断,发现其腹痛的灼热拒绝按压,其舌红而苔薄黄,其脉数有力,患者的体温是38.8℃。对患者中医辩证属于产后血室存在空虚,受到邪乘虚入,并且居于少阳,治疗原则为和解少阳,并清热燥湿。采取小柴胡汤加味药方予以患者治疗,组方是,石膏60克,太子参30克,败酱草30克,土茯苓30克,大枣20克,白头翁15克,柴胡12克,黄柏12克,炒黄芩12克,半夏12克,知母12克,生姜12克,龙胆草10克,甘草6克,秦皮5克。患者服用以上方剂2剂之后得以退热,相关症状得到缓解,将以上方剂减去石膏,继续服用以上方剂5剂之后,患者的相关症状均消除而得以痊愈。

5.小结

小柴胡汤是中药方剂之一,小柴胡汤主要包含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大枣、生姜[3-4]。小柴胡汤组方中,柴胡是少阳的主药,可以获得升阳及达表的效果,属于君药;黄芩可以发挥养阴而退热的作用,属于臣药;半夏具有健脾及和胃、散逆气与止呕的效果,人参和甘草可以补正气且和中,属于佐药;生姜及大枣可以和营卫,属于使药。小柴胡汤是对伤寒少阳证进行治疗的基础药方,也是和解少阳的重要方剂,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祛邪扶正、降逆和胃等重要功效[5-6],小柴胡汤加减在临床多种疾病中具有重要治疗价值,呈现进一步推广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金叶,高倩.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8):4132-4133.

[2]于慧玲,麻春杰,韩雪梅等.小柴胡汤对C6胶质瘤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6,32(7):988-991.

[3]胡丽娟,刘蔚,吴欢欢等.加味小柴胡汤抗幽门螺杆菌的有效物质部位群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6,18(3):307-311.

[4]王怀宇.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131-132.

[5]刘红宇,丘梅清,里自然等.小柴胡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味治疗痰浊阻肺型AECOPD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8,35(6):416-418.

[6]周圆,杨光义,宛蕾等.小柴胡汤对伊立替康致迟发性腹泻模型小鼠血便的防治作用[J].中国药房,2017,28(13):1762-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