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及需方用电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及需方用电管理策略

杨吉舜

(身份证号:43122219881026XXXX)

摘要:在当前的电力公司收费模式下,电力计量结果是其主要凭证,并且对实际的市场化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在电力负荷治理体系中,负荷控制技术是其基础技术,通过有效的进行数据信息的汇总来更好的提升电力公司的实际掌握程度,并以此作为基础来更好的进行电力供给,切实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全面优化经济发展水平。本文通过列举与分析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具体的应用,并以此为基础来为优化电力计量模式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电力计量;负荷控制;需方;优化应用

随着我国的电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在不断变化着的市场竞争中,科学合理的电力计量已经成为电力公司的首要任务与工作重心。作为收费的主要凭证,必须全面优化电力公司的电力计量真实性,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职能。与此同时,需要结合实际用电需求来不断优化与提升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并有效提升电力供给水平,保证电力公司能够更好的为发挥自身的服务职能,有效推动其运行质量与运行效率。

1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

因为我国整体的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呈现一定的滞后状态。在当前的电力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不断提升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重视程度,其中的技术水平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整体的应用性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其形式各异,并且不同国家间差异性显著,就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而言,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探索阶段。在起初的电力负荷控制技术中,我国主要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在此阶段,大量诸如音频、电力和无线电控制装置产生。第二,试点阶段。在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开始自主研发相关控制系统,并且将无线电与音频系统正式投入使用。第三,推广阶段。在技术的改进与优化之后,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获得实际应用,并活跃在各级供电系统中。

2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分类

2.1无线电力负荷控制技术

作为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核心,无线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快。其中,将无线电波作为实际的传输渠道,经过电台与转换站来进行实时数据信息的接纳与传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控制命令的传送,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来传送不同的控制命令,最终达到实际的控制目标。

2.2工频电力负荷控制技术

工频讯号发射机是工频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基础装置,并通过此装置来进行配电网络数据传输,切实提升工频电力负荷控制技术的实用性。其中,其基础原理为在控制中心进行数据讯号传输,当电压达到25时,畸变便会产生,当畸变达到标准10千瓦时,相应的数据信息将会在变电站进行传输。因为畸变通过编码需求来进行,当电压编码讯息超过零时,相应的负荷控制便会产生,并以此来达到控制效果。

2.3载波电力负荷控制技术

在传统的载波通讯模式下,其主要连接方式为高压线传输,经过接纳端通讯讯号获取来保证通讯信息的有效传输。就其技术模式来看,载波负荷控制技术将10千瓦的通讯讯号有效的连接在配电网母线上,并经过配电网来进行低压侧的传输。当电源接收到抑制讯号时,通过载波负荷来进行操作,最终实现精准掌握,提升用户的满意程度,使其呈现出良好的拓展性。

2.4音频电力负荷控制技术

与载波电力工作原理相似,音频电力负荷同样依赖具体的讯号传输设备来进行有效的设施连接,保证变电站能够更好的进行数据讯号的传输。其中,其组成部分为发射机、连接器和抑制机等部分。抑制机将抑制指令进行收集与整合,通过发射机来进行音频讯号的传输,在传输之后,将其进行有序的转换,保证抑制讯号能够更加优质、合理进行配电网传输,从而来满足实际用户需求,提升使用效率。与次同时,用户层面的讯号设备能够有效的进行抑制讯号的检查工作,为提升实用性与操作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负荷管理与需方用电管理

在实际的负荷管理方面,只要通过削峰填谷工作来提升并优化负荷曲线,使其更加合理与科学。为有效实现负荷曲线目标,需要切实提升负荷管理系统,使之与软件的兼容性不断优化。

就需方用电管理而言,其涉及问题较多且多元化明显,所以考虑范围需要更加多元,并切实满足用户需求。为此,相关管理部门要结合用户实际需求来更好的颁行优质的经济政策,并且合理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经验,真正实现优化电力消耗效率,提升电能的使用效率。通过有序的管理与调查,保证用户能够更好的进行反馈,切实提升用电工程的系统性。

3.1削峰

电力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实际电力负荷曲线来进行优质、合理的削峰计划制定,并不断提升其科学性。当出现用电峰荷时,需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减荷来更好的完善削峰计划,同样可以进行间歇性的停止来避开峰荷。除此之外,为优化实际电力负荷控制效果,电力企业可以进行统一调度来更好的进行集中装置,使其调整更加合理有序。当遇到电力高峰期是,电力企业可以就用户的实际用量进行阶段性的收费,当存在过度用电和超过规定用电时,可以采用额外支付模式来进行费用均摊,不仅能够有效优化用电效率,而且能够更好的进行压力缓解,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

3.2填谷

当出现低谷期时,为更好地进行负荷曲线平衡工作,需要电力企业积极鼓励用电,真正实现填谷。其中,可以采用热量存储工作来进行有效的填谷,夜间通过热容装置来更好的进行热量存储,保证能够24小时热量充足。除此之外,不同季节可以进行不同的电价调整,以实现良好的电力资源使用效果。同时,在合理的调研基础上可以就用户每天的用电负荷来进行电价调整,更好的实现填谷效果。

3.3移荷

移荷的主要原理为用电客户通过有效的进行选择来进行错峰用电,并且行之有效的降低电力负荷。其中其主要模式与填峰类似,主要通过热量存储来更好的进行电力负荷转移。其中,主要方法为调控电价与规避大功率电器,并以此来更好的达到移荷的效果。

3.4按照需求控制

为优化电力管理水平,需要电力企业积极做好数据信息的掌握、与整合工作,通过对不同阶段的用电量的分析来更好的进行用电调控,切实优化电力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良好的控制模式。

4结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均获得了极大地优化,实际用电需求同步提升。为保证电力系统平稳运行和全面优化用电效果,需要结合电力负荷技术来更好的进行电力负荷控制,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随着电力负荷系统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电力计量逐渐优化升级,实际的电力控制效果不断提升,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力计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李莉,胡鹏远,王婷.电力负荷控制技术及需方用电管理研究[J].电子世界,2019(02):38-39.

[2]田际平.浅析负荷控制技术在电力计量中的优化应用[J].经贸实践,2017(11):317.

[3]李鑫,王正松,张莉.电力计量中负荷控制技术的发展[J].黑龙江科学,2016,7(15):127-128.

[4]蒋梦云.电力负荷控制技术运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