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探析———以广西横县莲塘镇小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问题探析———以广西横县莲塘镇小学为例

周原友黄丹丽

周原友黄丹丽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是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问题,又是涉及许多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及其质量提升的基本问题。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也有益于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提高。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注农村教育

1留守儿童中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队伍庞大。在这次调查我镇三所小学中,共有894名儿童,其中有413名留守儿童,占46.1%。在发出的200份调查表中回收了169份,在169份调查表中留守儿童有88名,占留守儿童的52%。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8名,占留守儿童的54.5%;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0名,占留守儿童的45.5%。为了生计、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也逐年增加。留守儿童身上集中暴露的问题表现在如下方面:

1.1学习方面的问题。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或中等偏下,整体学习情况不佳。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这些老年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者没有这个意识,致使在学习上无法给孩子切实有效的督促、帮助和指导。因而他们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甚至有的有厌学倾向,导致学业成绩不良。

1.2性格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有73.8%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的比例达到20.5%,甚至有5.7%与父母没有联系,半年见一次面的占28.4%,一年以上见一次面的占71.6%,甚至有的孩子已经记不清父母的模样了。长期与父母的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放纵、叛逆、以自我为中心。这些性格上的缺陷将严重影响他们的一生。

1.3心理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正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内心最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可是他们与父母团圆的机会少之又少,甚至没有,更别说时刻都感受着父母的温情与关怀了。这些留守儿童在人格上大多表现为不健全,一般都有以下的问题:一是自卑型,二是攻击型,三是畏缩型,四是逆返型。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原因较为复杂,一般来说是由家庭、社会、学校等三方面的教育失误造成的。

2.1留守儿童的产生。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必由之路,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大量农村人口往城市转移,农村流动力非农就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就业人数增剧。目前,留守儿童在我镇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46.1%,而且留守儿童中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2.2家庭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法不当。从农村家庭现状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其一,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在外出务工经济收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子女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与学习行为。其二,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之间形成落差。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其认为是最大的负担。

2.3学校管理的失误和教育的失误。对于留守儿童,不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心理都没有给予特别的照顾与指导,也没有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没有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队伍。另外,在一些教师意识中认为留守儿童自小缺少父母管教,父母都不管或管不了,老师和学校更没办法管,没办法教,留守儿童就是差生,是教不好,也是学不好的学生。这种观念对于留守儿童无疑是雪上加霜。

3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对策思路

针对我镇小学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着重从学校和老师方面提出一些对策思路:

3.1学校需要介入家庭教育,加强有序的家庭教育指导。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应该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功能,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即向父母提供关于孩子教养和成长等方面的咨询,强化在家长教育咨询方面的责任和渠道,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如,学校可以开家长会、与家长联系、家长回家时及时进行家访等方式完成指导,从而能帮助留守儿童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也能更多地关注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教育。

3.2学校应建立长效评价机制。学校应建立长效评价机制,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作为老师的工作考核和评优考核的内容之一,也作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内容之一,明确工作职责,制定考核标准,加强工作考核,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给留守儿童构筑心灵的家园。这样促使学校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教育责任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3.3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的、生活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配备专门的师资。但时下,就我镇小学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根本无力也无法请到心理咨询教师、生活指导老师、德育教师这些专门的教师,只能就地取才。农村教师大多来自农村,对农村生活有深切的体会,而且又有教育管理经验,对留守儿童包括其他儿童的心理思想状况相当了解,因此,学校可以且应该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

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子女,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值得关注。在目前学校教育的效力无法渗透到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中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政府、社__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我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留守儿童的身心一定能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