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化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董伟亮

哈尔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摘要: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一直是我国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的工作,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同时也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相挂钩,所以,农业生产是我国的第一生产力。而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是重要的土壤肥料,也是应对病虫灾害的有效有段,因此,化肥的质量就成为了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化肥投入使用后没有效果的比比皆是,这主要由于化肥的质量不达标,进而引发多种问题的发生,不利于我国农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急需采取应对措施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化肥;质量;措施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大多已经离不开化肥的应用,尤其是商品粮中对于化肥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粮食的质量,更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所以在农业建设中,在成本投入上,化肥的支出是占了一定的比例的。但是在实际使用化肥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使用不见效果就是最大的问题,因此,化肥的质量也不能有所保证,这就需要人员能够及时采取对策,将影响化肥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有效解决化肥质量的问题,使得人们能够放心施肥,放心食粮。

一、化肥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危害

(一)养分含量不足

化肥中的养分是衡量化肥质量的重要指标。化肥中的总养分即为总氮、有效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含量之和。化肥养分不达标主要表现在肥料总养分、单养分含量达不到标准或标明值。国家标准规定:组成产品的单一养分含量不得低于4.0%,且单一养分测定值与标明值负偏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1.5%。实际上有的生产企业其化肥内在养分含量与标识养分含量有一定差距,使氮、磷、钾单一养分或总养分达不到标准要求或标明值,使化肥质量下降。

(二)化肥中的氯离子含量超标

氯离子含量也是化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家标准中规定:如产品氯离子含量大于3.0%,并在包装容器上标明“含氯”,可不检验该项目;包装容器未标明“含氯”时,必须检验氯离子含量。有些没有标注氯离子的化肥,实际上氯离子含量较高,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小于或等于3.0%的规定,有的甚至严重超标。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的生长,破坏土壤结构。

(三)有机质含量不合格

有机质含量是有机—无机复混肥和有机肥料中的重要指标。有的化肥企业有机质含量很低,根本无法达到标准要求,因此不能充分发挥有机质的作用。危害:有机质含量达不到标准规定要求,会减小甚至失去有机肥的作用,同时会破坏土壤的肥力结构.

二、产生化肥质量问题的原因

经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生产工人和检验人员未经技术培训,缺乏专业知识是造成化肥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2)企业没有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检测手段是造成化肥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即从进料、配方、生产、检验、出厂等一系列过程均未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3)化肥中养分含量不达标。一是由于复合肥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容易造成产品的不均匀性。二是由于部分生产企业检测条件不完善,未对原材料进行把关检验。三是由人为因素决定的。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了肥料市场的竞争和行业整合的步伐,特别是近年来受市场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有的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非法利润,有意降低化肥养分含量,采取不正当手段,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来达到企业获利的目的,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4)原生产单一元素的企业转向复合肥生产时,由于工艺不稳定、设备、人员、技术等环节暂时没有掌控好而容易出现质量问题。5)化肥生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极为严重,片面追求产值和利润,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和暂时的利益,而忽视了化肥的质量和化肥的长远效益。6)化肥产品经销商的经营理念及经营手段是促使化肥产品不达标的重要因素。经销商经销化肥时,由于没有把好质量关,使劣质化肥流入市场,更有甚者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下与生产企业互相串通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对质量好、价格高的化肥拒之门外,严重干扰了化肥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破坏了市场公开、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

三应对措施

1加强对生产企业宣传教育

为有效改善化肥质量的问题,就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加大生产企业的宣传教育力度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宣传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提高人们对于问题的重视程度,而在企业内部积极开展这样的宣传活动也是为了更好的贯彻我国有关的政策和管理办法,这是一种基本要求。作为一个生产企业必须要做到符合法律规范要求,同时运用的技术也要达到应用的要求,通过一些座谈会以及高层领导会议等,间接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更加注重化肥质量问题,以此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真正做好严格把关的工作。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也是可以采取有效措施的一种。针对化肥质量问题,就应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这样才能有一个规范制度,对企业的不良行为加以约束,有利于保障化肥的质量。使得化肥的生产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质量控制,有关的技术人员也能得到企业的锻炼与培养,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能够促进化肥质量水平的提升。

3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提高化肥的质量还要依靠法律来进行,不仅仅是法律规范还要加强执法的力度,全面从严治理,使得化肥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及时注意化肥质量问题,配合我国的工商管理局以及质量监督局进行抽样检查,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处理,还要通过通报来予以批评,同时促进和大众的交流,有助于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化肥的质量,而那些位列假冒的产品就应该及时销毁,相关负责人就应该依法进行查处,加大惩罚力度,有效的进行整顿,进而使得我国的化肥质量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4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鉴别化肥能力

消费者方面也应该重视此类问题,提高自身的真假化肥鉴别能力。掌握科学知识,不上当、不受骗,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其合法权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全社会关注农资质量安全氛围,让生产者诚信生产,经营者合法经营,消费者放心消费,使化肥行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化肥在人们的农业生产环节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粮食的收成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农民在购买化肥的时候都会关注化肥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施肥有效,资金成本投入值得,粮食安全也能有所保证。但是在实际的施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化肥的质量一再受到人们的质疑,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能够加大整顿力度,进行综合的分析后,能够采取有效的举措加以解决,对人们的粮食安全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加大生产力度,促进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推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方克明,沈慧芳,双巧云,等.水稻化肥使用量增长问题与零增长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7):200-204.

[2]刘森森.农田土壤化肥的污染及对策[J].北京农业,2016(1).

[3]柳渊,刘伟.化肥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与分析[J].工业,2017(2):00293-0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