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化学课改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2

关于高中化学课改的思考

胡渝龙

胡渝龙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推行、新课程的实施以及新教材的使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对于教师教学,适应新课改的的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改问题思考

前言:新一轮课改已对化学教材进行了大幅地调整,要求教师必须以全新的理念去审视新教材的改革,要求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投身到化学学习中。

1高中化学课改存在的问题

1.1教材编制问题。根据教育部新课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具备条件的出版社可根据各科课程标准,组织人员编写教材,由于参编人员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编写出的教材无论是在呈现方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各不相同,由于是第一次采取新的编制方式,时间紧,任务重,所编教材难免出现一些错误,有些知识的表述也欠准确,甚至有多处错误.即使同一出版社,不同学科之间缺少沟通,跨学科间的知识也会不衔接,更何况不同的出版社之间沟通可能性更小,如果一个学校或地区不同学科选择不同出版社的教材,这个问题则更突出。

1.2教师对课改理念认识的不协调性。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部分教师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惟一任务,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惟一方式,将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惟一标准。面对新课标和新教材,习惯于传统灌输应试教学的部分教师感到现在的化学“不好教”了;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课程改革,忽视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追求表面性的“花架子”,将“放手”变为“放任”,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和家长抱怨,由此产生了对课程改革的困惑。由于缺乏对课改精神的深刻领会和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究,部分高中教师对化学课程改革持消极和被动的态度。另外,教师现有的综合素质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不一致,教师现有的综合素质不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强,能力不够,满足不了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培训亟待加强。

1.3学生的学习方法难以改进问题。新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然而不少学校的教学班平均学生人数在70人左右,过大的班额,使学生活动空间极少,别说分组讨论,就是转转身子都困难,哪还能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资源作保证。

1.4学生对初、高中两学段的化学学习的不适应。初中学段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对思维能力要求低;高中学段虽仍为基础化学,但其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高中化学对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若教师不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不能较快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则难以适应高中紧张的化学学习活动。初中化学学习相对简单轻松,学生心理压力小;高中生面临紧张的学习和竞争。

2高中化学课改的建议

2.1教学方法的选定要因材而定。教学方法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常规教学应当重视教学方法及其改革,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选择与运用应当特别注意与讲究、要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异,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课的导入情景: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只老母鸡孵化小鸡,经过一段时间,鸡蛋变成小鸡陆续来到“鸡世”,但过了很长时间尚有一只鸡蛋不能孵出小鸡,讨论后得出这是一只“坏蛋”的结论。但“坏蛋”由其内因决定不能孵出小鸡,无法研究孵化快慢,情景导入与即将展开的课题教学有较大偏差,有科学观上的不正确引领。虚泛化的表现是讨论内容散乱,缺乏科学性和讨论缺乏实效。

2.2教师的新要求。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体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注意将知识传授与学法指导有机地融于在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实验课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传授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抓好化学实验的衔接;同时教师在实际在教学中要注意较少知识的失误。如在教学氯气的物理性质时,教师反复强调“氯气的颜色是黄色和绿色的结合体,有点黄有点绿”。这种支解拆分讲解氯气的颜色不够严谨,卤素单质的颜色应该用分子吸收光谱来解释,不同的单质分子对太阳光谱的吸收带不同,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氯气分子的吸收带在波长较长的蓝色部分,吸收后透射过来的光颜色加深,呈黄绿色。这种不经意地从字面上理解的讲解易给学生播下误导的种子。

2.3做好初、高中的化学教学衔接。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衔接,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义务教育向非义务教育阶段过渡、在学生身体心理发育阶段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这样一个特殊而关键的时期,搞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对于落实课改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初中很多知识都是高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的基础,高中教学时应注意上述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进行复习或强化。初、高中教师之间应加强学习与交流,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加强对初高中教材、衔接教法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优化组合,设计科学的衔接教学方案。在吸收初中化学探究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高中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如:研究性学习小组、社会调查实践等,使学生接触社会,丰富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实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化学衔接教学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3结语

新课改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次变革,教师的教育理念需要转变、增强自身素质,通过多种形式完成师生角色的转变,以求高中化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53-256

2杨仲发.课改进程中的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J].化学教育,2007(7):39-45

3夏正春.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探析[J].化学教育,2002(6):33-35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临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