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企业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研究

吴德森

吴德森青海黄河水电公司积石峡发电分公司(青海省民和县)810800

摘要本文围绕企业青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情况,采取问卷调查、青年论坛、调研座谈等形式,对黄河公司青工队伍建设的基础情况、主要特点和相关机制建设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初步分析了目前青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时期青工培养途径与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分析探索青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青工成长成才水平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青年职工研究特点

一、黄河公司团青队伍建设的现状和特点

1.团青队伍不断壮大。随着黄河公司的跨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及新组建单位的增多,公司系统团员青年的人数逐年增加,目前35岁及以下青工4446人(其中28岁及以下青工2482人),占黄河公司员工总数的一半以上,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

2.团员青年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高素质复合型的青年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与保证。黄河公司成立15年来,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和招聘专业性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高校毕业生,青工队伍文化程度明显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工占青工总人数的90%以上。

4.青年成长成才意愿更加强烈。公司采取公开竞聘、青年干部教育培训等灵活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为青年给予了更多的锻炼成长机会和发展成才空间。调查表明,公司各类青年群体都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在青工职业发展调查问卷中认为“在公司工作自己感觉很有发展前途”中“比较重要”和“重要”的占100%,可以看出公司青工希望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渴求在企业发展中同时实现个人发展。

5.职业能力导向需要更加紧迫。青年普遍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能力,一方面希望自己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一方面希望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力、岗位竞争力。在青工职业发展调查问卷中认为“在公司经常能参加各类培训”、“在工作中常感觉有成就感”、“比较重要”和“重要”的占99%。

二、青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司青年人才的层次结构,与建设“国内一流能源企业”的现实需要还不完全适应;青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与企业发展的需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运行规律还不够相互协调。主要表现在:

1.青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问题。

青年的思想价值观念、工作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加之公司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亟需加强和改进对基层单位项目部、生产一线团员青年群体的成长成才服务。同时要提高企业对青年成长成才机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仅是加强对青工的教育培训,包括对青年人才的“选、育、管、用”等各个方面。

2.青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

通过与青年座谈和深入接触,我们认识到,特别是刚毕业的青工,习惯了按照学校安排和老师要求学习生活,到单位后对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职业规划的概念比较模糊,需要加强职业观念引导。在青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上,需要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岗位性质制定措施,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3.青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的工作目标与工作内容问题。

青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促进青工的全面发展。青工成才的关键不仅在于自身业务技能的提高,还在于个人综合素质的增强,包括工作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以及满足青工合理诉求、维护青工合法权益、增进青工身心健康等,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4.青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的发挥途径与实现方式问题。

调研过程中了解到部分青工还存在这样的困惑:企业提供了学习条件,但青工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能干什么。主要原因: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所学理论技术知识难以应用于实际工作,或是认为“会干活就行,学理论没必要”;二是认为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已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学与不学一个样,对个人待遇没有什么影响。需要营造提倡学习的良好氛围,建立学习激励竞争机制。三是同样参加了培训学习,但学多学少一个样。对个人来讲,部分青工要求企业提供培训机会的愿望强烈,但认真参与培训的程度低。对企业来讲,培训效果缺乏监督和评估。需要建立和完善青工成长成才工作中奖惩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完善企业青年职工成长成才工作组织机构。

认真贯彻落实好公司党组《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要求公司系统各级党组织切实把加强和完善企业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机制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工作责任制,逐级抓好落实。进一步争取党政支持,优化青年成才的政策和工作环境,建立完善服务青工成长成才工作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二)加强引导,营造氛围,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青年成长成才活动。

1.坚持融入企业中心工作,营造青年与企业共成长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导师带徒、推优、青工技能竞赛、“号、手、岗、队”等活动,鼓励和引导青工为推进公司发展作贡献。

2.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及时评选表彰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团组织和优秀共青团员,举办“我与黄河水电共成长”青年成才论坛。

3.帮助青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积极探索和推进青年职业生涯设计。针对公司近几年新进青工较多的形势,积极参与新员工入厂教育和入企导向工作,帮助青工熟悉企业情况,了解企业发展,认同企业理念,开展职业规划。

(三)建立制度,完善措施,构建企业青年职工成长成才工作有效激励机制。

1.打通青工专业晋职渠道。针对不同的专业类型,按照《黄河公司技术操作能手、专家、专家带头人聘用管理办法》,引导青工根据任职要求、技能水平标准,找准方向进行职业规划,实现专业晋职,配套薪酬激励,打破原来靠当领导干部晋职的模式,积极营造职业化发展氛围。

2.建立青工技能培训学分制。以学分形式,把青工参加职业培训、创新创效和技能比赛等情况记录下来,与职业技能鉴定和晋职、调资、奖金衔接挂钩,促使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励青工结合本人岗位、知识结构和职业发展需要参加培训,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

3.加强教育培训管理。一是不断丰富培训方式。针对以往培训方式单一,吸引力不强的状况,采取理论学习、技能竞赛、网络教学等多种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多层次开展各专业青工技能比赛、事故演习,增强青工动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是探索培训工作奖惩机制。在培训工作中引入奖惩机制,与培训成绩直接挂钩,严格进行考核,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促进青工学习。三是增强相关岗位间的交流学习。建立发电公司、各专业公司间人才交流平台,定期给予一定的名额,在不同工种之间、不同单位的同工种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有助于青工开阔视野,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促进交流,竭诚服务,多方搭建企业青工成才成长平台。

1.完善青年学习协作的平台。举办团青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交流研讨、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青工之间的学习交流、协作配合,打造“学习型青年团队”。

2.拓展青年交流交往的平台。经常深入青年,采取调研座谈、设立青年信箱等方式,真实了解青工的思想状况,及时反映青工队伍中的共性问题和热点问题。悉心关注青年在婚恋、社交以及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联谊活动以及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组织广大青年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公众,奉献社会,促进青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