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刘年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刘年华

刘年华

江苏楷正建设有限公司江苏214171

摘要:钢筋混凝土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用广泛。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使用并不是一劳永逸的,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会出现老化现象,因此,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检查,分析处理其施工要点,通过不断的维修和护理才能为其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基于此,本文重点从钢筋混凝土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利工程;

一、模板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模板施工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发展越来越快,随着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建筑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几年,随着模板技术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多种模板施工技术发展水平日益提升,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

(1)质量保证是模板制造与装用的首要条件,模板的稳定性、牢固性是支撑部分的条件刚需,此外,支撑面积的保障也是模板支撑的必要条件。例如,在基土的装配中,基土的底面必须加垫支撑板,保证其坚实程度;此外,模板的接缝不能出现漏浆现象。如需加装预埋件,应确保加放位置正确,安装牢固;施工遇到雨季时,要重视排水;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前,清理模板内的泥垢垃圾,浇筑截面的位置与面积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标准。

(2)模板的拆除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顺序要求进行,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建筑物的各个棱角和表面形状不受损坏,以免影响混凝土的密度和强度,根据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情况在拆除模板时,用小型钢件选取合适的位置撬孔并加固,便于在拆除过程中撬杠的使用以及混凝土建筑的完好保护。

(3)模板的材料要求和使用规定一定要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保证模板的坚固性以及耐力性,以及工程施工中的合理受力性,施工过程中不能出现模板的超载负荷,以免引起变形。在合理范围内,控制模板表面的平整度,保持其湿润、光滑的程度,将模板的装配的缝隙紧密贴合,不可出现漏浆现象。模板的使用要从施工设计、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的综合情况来考虑,确保模板的安全使用,及其性能的稳定。

二、钢筋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1)一般来说,钢筋的选择通常是建立在出厂合格证的严格要求之上,通过比较分析钢筋材料的使用性能,选择有严格保障的钢筋材料,确保钢筋的加工及安装对混凝土施工需求的满足。

(2)连接钢筋,钢筋的连接通常分为机械搭接、机械焊接以及绑扎连接。因为钢筋各个部位的受力情况不同,所需的连接工艺也不同。在进行钢筋的连接时,要综合考虑钢筋各部位的受力程度、施工成效、成本投入等方面问题,选取适用的连接方式。相对来说,机械焊接的方式是降低成本、强化钢筋受力程度的最佳方式。

(3)安装钢筋,钢筋的整装和散装是目前我国普遍应用的两种安装方式。整装是指把捆扎好的钢筋骨架运输到施工现场以待使用;而散装则是指将单根的成型钢筋运输到施工台面,在根据设计图纸捆扎、焊接成为钢筋骨架。散装在中小型的施工工程中应用较多,运输要求相对较低。

三、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1)混凝土浇筑材料的选择

在混凝土的浇筑以及操作施工的流程步骤中,材料的多样化选择尤为关键,对防水材料的选择进行严格把关,能够为建筑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强而有力的条件保障,聚合物水泥砂浆以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应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型防水材料。混凝土的教主材料除了水和水泥之外,所需的必要材料还有一些添加剂以及粉煤灰等掺合物。一般来说,要将混凝土制作的掺合物含量控制在25%左右为混凝土的最佳质量选择;此外,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是稳定混凝土的流动,保持混凝土的性能。骨料的含砂率是影响混凝土浇筑技术实施的关键环节,必须保证其质量的优质,才能为混凝土的浇筑提供保障。

(2)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混凝土建筑物的裂缝修补材料应用主要以环氧树脂类高分子材料为主,且此种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在混凝土施工中仅次于水泥和钢筋。混凝土的性质主要由其混合物搅拌后的融合性、耐久性、牢固性为主,钢板补强加固技术是国内外混凝土加固应用较广的工艺技术,通过在混凝土表面贴粘钢板进行混凝土建筑的加固处理。黏结剂的强大黏结力与固性钢板结构紧密结合,对混凝土建筑物的结构进行抗击、抗压、抗拉等性能的补强,显著提高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强化其韧性和密度。在水利工程中,想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建筑物的裂缝扩展或是产生,其关键也在于黏结剂与钢板的结合工艺。

(3)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要件

钢筋、混凝土模板以及水泥保护层都是混凝土浇筑的组成构件,其检查工作要在混凝土浇筑工艺实施之前,将误差值掌握在设计图纸的合理误差值之内,同时检验混凝土的接缝模板以及稳定支撑的相关性能。在浇筑工艺的进行中必须要保障模板的清洁,在浇筑工艺实施之前,用水维持模板的湿润度,但在浇筑实施之前要将模板内的残留积水清除,在浸润模板后,为了避免漏浆的情况在浇筑中发生,要严密贴实模板未胀密的缝隙。混凝土置入后,不能向钢筋骨架以及混凝土的模板集中倾倒,利用串筒溜管在2米的浇筑高度下料。1.5个小时是两次浇筑进行的最佳时间,在浇筑的位置使用震捣棒不断搅动,控制科学的振捣时间,为免发生过振和漏振,要将震捣棒的移动距离严格控制。

(4)养护混凝土

混凝土的养护是其浇筑工艺完成后的必要措施,想要混凝土浇筑后的硬度达标,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养护混凝土,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浸润是混凝土养护的主要工作内容。其中保温环节也是混凝土养护的主要工作之一,热扩散能够使混凝土的表面产生裂缝,控制混凝土的表面温差,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在浇筑前为确保混凝土模板的湿润,需向将水撒入模板,当浇筑完成后用麻袋盖住混凝土的表面,在继续洒水保持湿润度,延长并控制拆模时间。

结语

总的来说,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每一个施工项目都是极其繁杂的,施工企业和施工团队的专业技术掌握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必不可少。钢筋混凝土作为基本的施工技术,从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进行到最后的养护工作都是决定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执行,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邱发志.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3):117-118.

[2]涂志平.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12):147-148+197.

[3]徐宇鹏.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思考[J].江西建材,2017(1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