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不二错”与强化批判性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题不二错”与强化批判性思维

刘建明

山东省莱芜苗山中学刘建明

一、错题也是一种资源

错题就像阳光下的棱镜,它能折射出知识、技能、数学方法…….方面的不足。既然不足,若不及时消除,问题就会由小变大,积少成多。与其在相同的地方反复栽跟头,不如看见绊脚石就随手搬开,每跌一跤就换来一段坦途岂不更妙?因此从效率的角度来看,“题不二错”才符合“高效低耗”的原则,有利于尽快解决数学“短板”。

所谓“题不二错”,就是一旦发现问题,就要用“挖地三尺”的精神穷追不舍,直到找出了有关的原因,并逐一解决为止。只有这样,才会做到同样的错误只出一次,而不是两次以上。

二、“题不二错”的具体做法

1.一看到问题,就逐环进行“追查”,找出造成错误的那个具体环节。

2.看出错的这个环节是由哪方面的原因“催生”出来的。一般不外乎是基本知识、运算、解题方法和思路等方面有漏洞。

找到了根源,再去看看书、琢磨一阵、练一练,问题就解决了,而且解决的是一批同类问题,岂不愉快!

三、“题不二错”好处多

从素质培养的角度看,“题不二错”的做法有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不是对任何事物都“横挑鼻子竖挑眼”,而是根据客观规律对事物提出质疑、评价和改进措施的思维习惯,在知识经济时代,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组成部分,被看作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是创新人才应有的重要素质。

“题不二错”之所以能强化批判性思维,是因为在消除错误原因的过程中,包含着打破思维定势、独立思考、科学理性地评价事物、灵活改进原有方案这样一些思想活动,它们都是批判性思维形成的要素。而且被数学强化的批判性思维不仅用于数学,还可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善于批判性思维的人不盲从权威,善于从客观事实和科学规律出发独立思考,再用灵活有效的方法处理问题。无疑,这样做更利于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