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患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调查及护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ICU病患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调查及护理探究

张丽莉

张丽莉

山东省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济南250031

【摘要】目的:调查ICU病患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预防ICU病患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病患样本300例,根据临床资料研究病患治疗资料,分析引起病患产生静脉血栓的原因,查阅医学书籍采纳正确的护理方式。结果:根据病患产生静脉血栓的原因,采取护理方式协助病患进行下肢运动。结论:采用正确的护理干预,ICU病患发生深静脉血栓可以得到有效降低。

【关键词】ICU;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383-02

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医学研究上同时被称为DVT,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病患的下肢常会出现这种病症。它发生的原由是深静脉处流动的血液出现非正常凝结现象,对血液的回流造成阻碍。由于DVT引发的死亡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对ICU病患发生深静脉血栓进行调查并研究它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到医院接受治疗的病患中选出300例进行调查。他们年龄在25-85岁之间,其中,由于脑中风入院的病患有111例,由于重度细菌感染入院的病患有52例,由于肿瘤入院的病患有49例,有66例因重度骨折入院,此外有22例因症状一样而入院。借助超声波进行检查,发现所选的这300例病患出现DVT症状的有75例,病发率是25%。

1.2护理的方法

1.2.1协助病患活动

对于ICU病患,家属或者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定时定期给他们翻身,让他们的身体可以得到一些相应的活动。比如,每隔2小时对ICU病患做一次翻身活动,压迫环节双腿血管进行工作,使血液可以正常流动。同时,要定期给病患进行按摩,时间间隔在6小时左右,让下肢肌肉可以适当的活动,防止身体部分肌肉萎缩。按摩方法如下:第一,把腿跟腱作为起始点,按照由上到下的文位置压住腿部的排肠肌,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第二,帮助患者进行足踝伸展运动。可以将病患的足踝关节固定,然后将前足抓住,进行收缩足踝运动。第三,可以催化血液在血管中的流转速度。借助好弹性的压力袜或者其他压力设施,可以让病患的小腿进行收缩活动,放松肌肉,借助外力提高肢体血管的气压,加快血液在血管内的流速[1]。

1.2.2加强血管的护理

在对病患例行身体检查以及实行静脉滴注治疗时,护理人员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减少在腿部插针、腿部取血情况的发生。对于病患体内同一血管,不允许多次扎针。在进行静脉滴注的时候,要提前做好相应的规划,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实施合理的滴注次序,对于浓度较高的药剂要避免在患者下肢滴注。当扎针位置出现发炎问题时,应停止在此位置继续扎针,必须改从其他血管进行输液。

1.2.3加强患者肢体的制动护理

通过借助超声波对病患进行检查后,患者四肢若出现异常情况,很有可能是少量血栓存在病患的肢体静脉中。为了使病患静脉中的血栓溶解分散,护理人员要帮患者开展肢体制动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禁止采取热敷以及推拿按摩的护理方法,因为这样的护理方法非常容易造成血栓脱落,导致急性肺栓塞。进行血栓溶解时,护理人员对病患出血以及血液凝结情况要密切关注,防止出现不利于病患康复的问题。

1.3研究方法

整理住院的300例深静脉血栓病患的临床治疗资料,根据历史调查方法调查病患DVT病症发生的原因,DVT病症和原发病、卧病时间、年龄的联系。

2结果

2.1DVT病症和原发病间的关系

通过对深静脉血栓病患数据的查阅,调查了病患DVT病症出现的原因,由表一可以看出DVT病症出现和病患自身原发病之间的联系。通过表一可以发现,脑中风以及重度细菌感染对DVT症状出现的影响比重比较大。一般情况下,脑中风病患都会同时存在高血压以及糖尿病,而且脑中风病患很多都因瘫痪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导致下肢肌肉肌泵功能的丧失[2]。而且,由于脑中风病患长期服用药物,特别是脱水性药剂,导致血液浓度偏高,增加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难度,脑中风病患下肢血液缓慢流动,DVT症状比其它类病患更容易发生。

2.2DVT病症和病患年龄的关系

按照年龄把住院的300例病患进行分组统计,计算出DVT症状在各年龄阶段出现的概率。病患出现DVT症状和病患年龄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表二分析得出。从表中可以看出,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DVT病症,大于65岁的病患DVT症状出现的概率为40.7%。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体内血管逐渐老化,出现衰弱现象,从而使血管内的血液浓度变稠,流转速度变缓。

2.3DVT病症和病患卧床时间的关系

从相关的医学书籍上,我们不难发现,当病患长期卧病在床时,病患的肌肉会逐渐萎缩,肌肉活动功能将逐渐丧失,下肢血管瓣膜原有的功能也将慢慢消失,从而引起DVT病症在手术后出现。病患出现DVT症状和病患卧床时间的关系可以由表三得出。卧病在床7天以内的病患出现DVT症状的情况很少,仅占3.3%,而卧病在床时间超过15天以上的病患,DVT症状出现比重很高,出现率高达69.3%[3]。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导致较高的残疾率、死亡率,很多外伤骨折伤患者在术后因为血管内膜受到损伤,释放炎性介质,形成凝血激活酶以及凝聚血小板,这些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原因。病患长期卧病在床会减慢下肢静脉血流,血液出现停滞现象,导致DVT出现。特别是术后,由于病患手术后疼痛,需要长期卧病在床,肢体活动艰难致使血液流动缓慢,较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研究表明血栓的形成和原发病、年龄以及卧床时间有关,中风和重骨折者、65岁以上以及卧床时间越长的病患发病率高于其它人。首先,脑中风病患、细菌感染以及重度骨折病患发生率分别是46%、28.8%以及21.2%,说明脑中风病患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细菌感染和重度骨折的发生率。其次,65岁以上年龄病患的发病率高达40.7%,差不多是14~65岁年龄段发病率的一倍,说明年龄越大所患冠心病、糖尿病的机率越大,这些原发病与DVT的发生成正相关关系。因此,对于有这类疾病的病人要加强预防。最后,卧床时间在15天以上的发病率高达69.3%,说明卧床时间越长,四肢活动越少,肌肉会逐渐萎缩,导致DVT出现。

发生DVT病症时,通常会出现一些表现,比如双腿发麻胀痛、双腿肿胀、皮肤变色、浅层静脉异常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当遇到这些现象时要多加留意,对于此类病患,要重点预防,加强护理。常规护理要在做好气压泵治疗的同时,做好被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出现血液回流受阻导致DVT发生的情况[4]。对于骨折病患,为使DVT能够有效进行预防,要加强对骨折病患进行健康宣传;对于高年龄糖尿病患者,不能在下肢静脉及炎症患发处注射,可使用留置针穿刺方法对经常输液病患输液;对于手术中的病人,要注意不让他们的下肢静脉受到压力,间歇性对他们的下肢进行按摩,保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运行,不会出现凝结现象。将口服医药治疗、注射医药治疗以及抗凝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控制DVT的发生。

总之,护理人员对病患进行护理时,要仔细观察病患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替病患制定一套有助于身体康复的全面护理措施方案,将护理措施综合应用,和药物治疗相结合,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优状态。

参考文献

[1]吴莹.ICU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调查及护理探究[J].吉林医学,2014,(11):7318.

[2]孙爱静.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15,(01):138-141.

[3]高晓慧.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01):224.

[4]侯晓云.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后并发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