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常见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1

辽宁省常见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刘民

摘要:从玉米螟的田间诊断及防治方法、玉米粘虫的田间诊断及防治方法、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诊断及防治方法、玉米大斑病田间诊断及防治方法、玉米茎基腐病的田间诊断及防治方法等方面阐述辽宁省常见玉米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关键词:辽宁省;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辽宁省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具有发展玉米的自然优势,全省的无霜期、有效积温、降雨量分布、日照时数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玉米栽培。玉米是辽宁的主栽作物,年均种植面积在2000万亩左右,总产在800万吨以上,占粮食总产量55%左右。选择优良的玉米品种是克服常见病虫害的关键,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玉米茎基腐病。常年病虫害导致玉米减产幅度达7~10%,遇到病虫害大发年可减产15%左右。对这几种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下:

1玉米螟的田间诊断及防治方法

玉米螟又叫钻心虫,这种病虫害为多食性害虫。在田间诊断上它的成虫淡黄色,体长12~15mm,翅展24~25mm,前翅淡黄褐色,后翅淡褐色。卵呈扁椭圆形,长1mm,呈鱼鳞状,初产为乳白色。幼虫末龄体长20~30mm,头及前胸旺褐色。蛹纺锤形,黄褐色,长15~16mm,尾端黑褐色。幼虫初期表现在卵块附近,呈窗状“痕”,2龄幼虫钻穿叶卷,展开呈现整齐列排孔。孕穗时,幼虫集中到花丝基部,以后钻蛀植株茎下部、雌穗柄部,造成植株折断。防治方法:一是采用农业防治方法有处理越冬寄主,减少虫源基数,再有就是种植诱集田。二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利用赤眼蜂灭卵,在玉米螟产卵初盛和盛期3次放蜂,每公顷设放蜂点75~150个;利用白僵菌治螟,在心叶期撒颗粒剂,每克含分生孢子50~100亿,拌颗粒10~20倍,撒入心叶丛中,每株1~2克;利用苏云金杆菌治螟,心叶末期撒入心叶丛中,每株1~2克。三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1%对硫磷颗粒剂,0.2%辛硫磷颗粒剂,2.5%螟蛉畏颗粒剂,心叶末期施入心叶丛中,每株2克。

2玉米粘虫的田间诊断及防治方法

成虫淡黄色、灰褐色,体长20mm,翅展30~40mm,前翅中央外缘有两个淡黄色圆斑,外大内小,后翅基翅缰1根,抱握器顶端1长刺。卵呈馒头形,直径0.5mm,初产乳白色,渐变黄色、褐色、黑色。幼虫共6龄,老龄幼虫大于9.18mm,头部有“八”字褐纹,背线白色。蛹红褐色,体长19~28mm,腹末尾刺3对。严重发生时玉米叶片全部被吃光。防治方法:诱卵时将谷草3根、玉米、高粱叶10~20片扎成把,插于田间,每公顷750把以上,3天更换一次,集中处理。化学防治:喷粉2.5%敌百虫粉,5%马拉硫磷粉剂,每公顷22.5~37.5公斤防治3龄以前效果良好;喷雾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撒毒土2.5%敌百虫粉剂每公顷用药22.5~30公斤兑过筛细土3000~3750公斤,撒于玉米心叶中。生物防治:苏云金杆菌类群含菌量2亿/毫升菌液,田间喷雾;粘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3玉米丝黑穗病田间诊断及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哑玉米,病菌可在秸秆、粪肥或粘附于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在土壤中存活2~3年,该病是苗期的系统性侵染病害,一年侵染一次。田间诊断:雌穗发病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果穗外部较好,内部一团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雄穗发病花序被破坏变黑,花器变形,雄花变成黑粉;病株矮化。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进行高温堆肥、杜绝生肥下地、三年以上轮作、及时清除病瘤和病残体;药剂防治有种子包衣,播前按药种比1:40进行包衣或10%烯唑乳油20克湿拌种子100公斤,堆闷24小时或50%多菌灵按种子重量0.7%拌种。

4玉米大斑病田间诊断及防治方法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叶部病害之一。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病菌借风雨、气流传播,一年可多次侵染植株,玉米自苗期至后期均可发生。田间诊断:从下叶部叶片开始,发病部位出现水渍状或灰绿色小斑点;后沿叶脉方向迅速向两端扩大成黄褐色或灰褐色梭型大斑;病斑中间颜色较浅,边缘较深;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表面有灰黑色霉层。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农业防治:适期早播;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以降低田间湿度;实行轮作和清除、深埋病残体;药剂防治:50%多菌灵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还有50%扑海因,10%世高,70%代森锰锌,50%菌核净,70%可杀得等。

5玉米茎基腐病的田间诊断及防治方法

茎基腐病又叫青枯病,属于土传病害,病原菌在种子、土壤、有机粪肥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田间诊断:从根部伤口侵入,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迅速扩展萎蔫。叶片灰绿色,水烫状,呈青枯状,叶片逐渐变黄而死。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空松,遇风易折断。从开始见病到全株显症一般7天,短的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至蜡熟期进入病症高峰期。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农业防治:适当晚播,保持田间透光和良好的土壤透气性;氮磷钾合理使用,尤其是氯化钾能减轻该病的发生,10公斤/亩;搞好田间卫生和轮作换茬;种子处理,播种前25%粉锈宁拌种,或用种子重量4%或5%根保种衣剂拌种。生物防治利用增产菌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