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体会

周琴

周琴

(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内五科322000)

【摘要】目的:提高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控行为,帮助病人实现治疗的最佳目标。方法:用随机单盲对照法将120例糖尿病病人分为A组和B组,A组进行分组强化干预,并针对每位病人进行个体指导;B组仅进行一般的糖尿病知识教育。6个月后监测病人糖尿病知识、自控行为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A组糖尿病知识了解、自控行为人数明显高于B组(P<0.05),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显低于B组。结论:实施分组强化的护理干预,比一般的教育指导更能有效提高病人自控能力,增强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对控制和稳定血糖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体会;血糖

【中图分类号】R4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9-1284-02

引言:近年来,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成人已高达10%,而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据有关报道,约有60%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不了解糖尿病的知识、治疗方法及预防,致使血糖控制差[2]。目前,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而我国糖尿病知识教育工作仍处于初始阶段[3]。本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护理干预,以增进病人健康知识和自控行为,达到控制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0月在我科内分泌住院,并愿意配合治疗的、无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入组病例15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80例,年龄53.2岁±7.6岁,病程6.3年±1.4年。B组70例,年龄51.8岁±7.3岁,病程5.8年±1.8年。两组病人在职业构成、文化程度、病情轻重、经济收入、干预前糖尿病知识了解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A组以20人~25人为一组,分期参加糖尿病知识学习,有专业护士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2周1次,每次2h,6次为1个周期,内容包括糖尿病基本知识、饮食运动治疗、口服药物胰岛素治疗、低血糖的防治、病情监测和血糖监测法、戒除不良生活习惯等。每次讲课后进行强化指导,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饮食运动计划及健康行为的调节方法,列出清单,分次发放给病人,鼓励病人积极配合完成。B组病人进行常规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和发放糖尿病手册,以自学为主,可向医护人员咨询。

1.2.2观察方法

①糖尿病知识了解和自控行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有专业人员向每一位病人进行干预前后的逐项询问,调查内容包括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按时服药、饮食控制、运动情况、血糖监测、控制烟酒;

②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测量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

1.2.3统计方法

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达采用(x±s)组间比较采用差值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采用率,组间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糖尿病知识了解情况及自控能力比较干预前两组病人糖尿病知识了解较少,自控能力也较差,表现为饮食控制随意性,主动运动治疗人数较少,自我监测血糖人数少,不良行为人数较多,表明病人对糖尿病缺乏认识,对医疗行为的依从性差。A组在护理干预后,糖尿病知识了解人数明显上升(P<0.01),病人按时服药、血糖监测人数明显增多(P<0.01或P<0.05)。B组在常规教育后,糖尿病知识了解也增多,但较A组效果差,自控能力也明显低于A组,表明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教育。

2.2两组糖尿病病人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监测的3个指标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组血糖下降水平比B组明显,随着时间增加,A组血糖呈下降趋势,而B组变化不明显。

3讨论

3.1护理干预对控制和稳定血糖均有积极的意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糖尿病现代综合疗法已远远超出了以往治疗的观念,健康教育干预被公认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4]。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仅能教会病人关于糖尿病的一般知识,但没有明显改变治疗的依从性。调查显示,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迫切。本次A组病人的教育方法是以多次讲座的形式系统介绍糖尿病知识,同时增加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服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对每位病人进行评估,对那些顺应性差的病人重点进行护理干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改变他们对疾病的态度,提高病人的自控能力。表2结果显示,病人经系统教育以后,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值都明显低于教育前及采用一般教育组,这表明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能充分地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随着糖尿病知识了解的增多,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的意识明显也增强,血糖控制相对较好。

3.2糖尿病系统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与干预时间成正比本次研究表明:糖尿病病人在干预前自控能力、不遵医行为达到30%~65%,而经系统干预后,病人对糖尿病知识了解、自控能力、遵医行为由干预前的30%上升到70%,且在6个月时服药、运动、饮食、血糖监测的遵医率明显高于一般教育组,而一般教育组6个月监测指标的自控能力不随时间增加(P>0.05)。可见,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有助于病人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能改善病人对糖尿病的“无知”状态,自觉地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并进行病情的自我监测。

4结语

目前,糖尿病知识教育越来越成为糖尿病治疗的关键,而且教育干预在提高病人自控能力、遵医行为、降低血糖方面达到了较好效果,但糖尿病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因此要强化医护人员对糖尿病教育全面、系统的意识,保持糖尿病人教育的连续性,不断提高糖尿病群体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达到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樟荣.护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担着重大责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10):727.

[2]梁荩忠.糖尿病自我保健问答[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1.

[3]陈家伟.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6,4(1):51.

[4]叶任高.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0.

作者简介

周琴,女,(1981.10.20-)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