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考点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文学作品阅读考点探究

欧晓荣

关键词:文学作品;品味语言;赏析点;词语;修辞

作者简介:欧晓荣,任教于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振兴中学。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广东省中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的要求之一。综观历年来的中考语文的文学作品阅读,品味和赏析语言这种题型屡见不鲜,而且所占分值可观。如何顺利攻坚,成为“品味语言”的高手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品味语言的任务,即结合语境反复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品味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词句,理解其描述之事、比喻之理、含蓄之情,从而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进行语言品味之前,我们先要有下面的知识储备:

第一、要把握语言赏析的切入点;第二、要掌握语言赏析的命题方式。语言赏析类的试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不指定语句,任同学们在文中自选。这类试题充分尊重考生对语言的独特感受,极具开放性和灵活性。一般要选择句式比较简单、特点鲜明、自己有话可说的句子。

另一种是指定语段、语句让考生赏析。答这类题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围绕文章的中心回答问题,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作孤立的分析。有时候,指定赏析的语句会有多个答题点,需要从几个角度进行赏析,答题时要考虑周全。

第三、要掌握语言赏析常用的术语。如“形象生动、生动传神、清新优美、优美感人、耐人寻味、富有文采、简洁凝练、幽默风趣、感染力强、朴素、典雅、活泼、含蓄、准确严密”等。

接下来谈谈语言赏析的步骤:

一、明确语言赏析的方向,找准赏析点

需要品味、赏析的语言一般都有一定的特色,我们在赏析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这就是语言赏析的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定赏析点:

1.选字词:动词、形容词、叠词等是否准确、生动;

2.表色彩的词语:色彩的搭配,营造怎样的氛围;

3.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和贬义词;

4.修辞的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5.表达方式的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6.人物描写的句子:表达人物怎样的情感、性格等;

7.句式的安排:整散结合等;

8.句子本身蕴含的哲理、深刻含义等;

9.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如衬托、铺垫、讽刺、欲扬先抑、前后照应等;

10.……

用一个顺口溜概括:

品味语言角度多,我们逐条数一数。

修辞动形叠拟声,感情褒贬别放过;

人物描写显个性,红黄蓝绿有效果;

句式变换有深意,表达方式议描抒;

写作手法要赏析,深刻哲理琢磨透。

二、找准赏析点后,就要具体展开赏析

下面重点从“词语(动词、形容词、重叠词、拟声词、感情色彩)和修辞方法”等两个方面具体谈谈。

赏析点之一:从用词的角度赏析。

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的词语具有比喻义,有的词语具有丰富的内涵,有的词语具有特殊的含义和深层含义,有的词语有着丰富的感情色彩……

(一)主要赏析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

首先,我们可以从课本中找到这样的范例: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下面撒些秕谷,……将绳一拉,便罩住了。(一系列的动词把雪地装弶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

2.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排”这个动作,显示出孔乙己的阔绰,是对挑逗者的无声回击。当孔乙己把九文钱一个一个的排在柜台上的时候,他的心里和脸上一定是十分得意的。)

再看看2009年广东省中考题:

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天真的人总有奇思妙想,居然相信石头的传说,并且还推理说自己也不蠢,“理直气壮”回家了,充满童真。)

再看几个形容词的例子:

1.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

2.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的敞着。

3.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长衫又长又破。

上例中,“很不痛快”表现出母亲既怕丢脸,又怕花钱的尴尬处境;“沉静”、“无精打采”等形容词真实地再现了沙皇统治的社会的一片萧条败落的景象,反映出19世纪80年代俄国社会的阴森可怖的黑暗的面貌;“高大”、“青白”等形容词使一个好逸恶劳、穷酸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孔乙己形象跃然纸上。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和贬义词

褒义词是起褒扬,肯定等作用的词语,贬义词则表示贬抑、批评等。

2007年广东省中考题型示例:

敲锣打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的不可一世。(《鼓神》)(“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是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那么如何准确理解词义(语境义)呢?

1.反复诵读,体会语境义。再稍微思考一下词语本身含义,将其和文意相结合。

如《背影》第五段中,作者两次点到自己的“聪明”,只有反复诵读,结合上下文理解,才能知道这里是褒词贬用,是“糊涂”的意思,表明了作者深深的自责之情。

2.相关对比,确定语境义。如“颓唐”在下列各句中的含义是各不相同的:

a、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背影》);b、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孔乙己》。联系上下文,比较人物性格命运,可以推知句中的“颓唐”分别是“落魄潦倒”、“表情难堪”之意。

3.组词或找近义、反义词。如:“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

4.替代比较法。先理解这个词(句子)的意思,看是什么词性(多半是动词、形容词让你分析)。然后通过词与词的比较,来分析这两个词语的区别,用与不用这个词会有什么影响、变化。比如下面的例子:

a.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放)在裤腰里,出去了;b.我的眼泪溢(流)了出来;c.孔乙己排(拿)出九文大钱。

当然,要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读懂文章是关键,我们也要学会在阅读中去联系、比较、体会。其实,快捷准确地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从而反过来再加深我们对文章整体的领悟。

赏析点之二:修辞手法

修辞就是调整和修饰语言,使说的话或写的文章更正确、明白、生动、有力的方法。文学作品中要赏析的语句常常是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初中阶段应重点掌握的八种修辞方法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如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夸张则可以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可以使语言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设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复、反问有强调、突出的作用;排比可以突出语意,加强语势等。

中考语文的文学作品阅读,品味和赏析语言这种题型常常会选择运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品味这类语言,除了能正确判断各种修辞方法,掌握它们各自的作用,也要注意一定的答题格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题规律。看看广东省近几年中考这一类题的答题方法:

1.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的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2007年《鼓神》)

2.用拟人手法描写车子,把车写得很有感情,好像成了另一个祥子,也和祥子一样愉快一样积极;把拉车比喻成“骑着名马”,十分贴切地表达了祥子拉自己车的感受。(2007年名著阅读)

由此我们可以试着总结出此类赏析的基本答题模式: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A表现(写出、突出)了B,C。(其中,A、C是修辞手法的作用,B则需要结合语境分析表述。)

综上所述,语言赏析的答题,可以考虑以下三个要点:

(1)句子特点(选取用词、写法、修辞、表达方式等中的一个方面);(2)所起作用(根据各类句子所起的作用来谈);(3)内容表达(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说出产生的效果)。总结起来,就是句子特点+一般作用+结合语境表达内容

当然,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个大课题,要通过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阅读是本、理解是本、体验是本、感悟是本、思考是本、探究是本、发现是本、创新是本”。在具体赏析时,读通、读懂原文是前提。一定要真正地分析句子,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作用,不可完全套用公式。答题还要组织好语言,注意词句的连贯,要表达出自己对句子的真切体会。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振兴中学

邮编:52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