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适性化做起,创造小班学生幸福生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0-20
/ 2

从课程适性化做起,创造小班学生幸福生活

单道华

——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的课程探索

南京中央路小学单道华

课程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适性化做起,显然学校仅仅对内容固化、过程相对固化、评价固化的国家课程进行适性化改造是不够的。课程预设最终要使学生活泼发展、幸福地发展,那么就应该让课程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课程,需要以高度适性化的特色课程来满足儿童心理渴求,创造出让他们称心合意的学习生活,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多元发展、共同发展和持续发展。从课程适性化做起,起初我们调整了校级特色活动,启动健康校本课程教学指南的研发;后来,又研制德育、阅读、社团等课程,并适时推出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和学校课程管理网络。

为了确认当前学校课程的适切性,我们开展了“学生幸福感”和“特色课程受欢迎程度”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校课程适性化程度比较高,受到了学生高度的肯定。学生对90%以上的校本特色课程感到满意,较满意率更是达100%;91.15%的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有趣、快乐而充实;96.59%的学生多数时候感到生活有趣、充实而快乐……

为了实现课程适性化,我们以生为本、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与教育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一、学校文化引领课程适性化

“中和精神”是央小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学会发展,学会适应”是我们的校训。我们所做的课程适性化探索,均离不开学校文化的引领。我们认为,真正的学习要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多元发展、共同发展和持续发展。每一个学生刻苦勤勉的终点和过程都应该是“活得幸福”,学校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基于学校文化,我们提出课程适性化“三问”:第一问,能否提供学生学习课程所需设施、设备?第二问,课程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多元发展、共同发展?第三问,课程适合谁学、谁教、谁评、谁管?基于学生需要和培养目标,我们规划并实施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教育是在生活中准备生活。学校文化引领课程适性化就是要做到,从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立场出发,规划“提升学力、促进幸福、健康人生”的课程。

二、儿童渴求主导课程适性化

儿童有哪些成长渴求?课程如何满足他们的种种渴求?尊重儿童、了解儿童、亲近儿童就能发现。下面举三个例子来介绍我们是如何基于儿童渴求进行单个课程适性化探索的。

案例1:在健康课程中以“留白”实现精神回归

健康生活、自由发展也是学生的精神渴求。我校“生命与健康”课程不同于原有的健康教育读本和教学指南,它是以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为主要线索,以解决健康问题为本,综合了健康教育、安全避险、社会适应、心理调节的重要内容,面向一至六年级开设的儿童健康教育启蒙课程。此课程共有44个系列微型课程,我校师生均是课程研发的主人。以关爱为核心,9个主题旨在让孩子们懂得关爱动物、自己、父母、同学、老师和家乡;以安全为核心,6个主题旨在让孩子们懂得避开常见危险因素;以营养为核心,4个主题旨在让孩子们懂得合理饮食的要点和误区;以卫生为核心,8个主题旨在让孩子们学会常见身体护理的要领;以适应为核心,17个主题旨在让孩子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案例2:在人格评价中为学生打开成长之门

儿童还十分渴求受到大家的鼓励和关怀。我们于2009年设立了“中和奖”人格表彰项目,这是对每一个学生采取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激励性综合性的评价,是为了满足并激发学生渴望被认可的心理渴求。“中和奖”是如何回应学生的渴求的呢?首先,每个学生都希望受到肯定,针对这样的心理渴求,我们设计的中和奖人人有获奖或受表彰的可能,不存在和别人竞争,是在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之间的一次比较。表彰项目与学科竞赛、学业考试错位不重复,是健康型学生不可缺少的非智力因素的内容,重在激发学生自主健康发展的需要。其次,每个学生都希望依靠自己能选择并决定一些事情,无论是期初申报还是期末评审都需要儿童自己作出选择、安排和决定。第三,儿童喜欢新鲜事物,故“中和奖”分段设计,科学引领。低、中、高年级学生在品德发展、习惯养成方面有不同的发展重点,通过分段设计,我们期望能把握各个关键期学生的典型问题,把项目表彰落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又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六年之中饶有兴趣地争先夺优。三个系列的奖项共有30个之多。

案例3:在阅读课程中刻意关照儿童阅读渴求

很多学校都有阅读课程,我校的阅读课程特别强调关注儿童阅读渴求。每一个儿童都渴望个人阅读既是自主的又是互动的,既是有趣的又是有用的。

首先,儿童需要有趣有用的内容,在设计“学富五车”阅读课程时,我们组织全体老师和部分专家精挑细选100多本儿童爱不释手、通俗易懂、内容健康的班级共读书与教师推荐书,覆盖语文、数学、社会、科学、文艺五大类别,供学生选读。我们特意安排学校图书馆每天开放,学生共读一本书,让伙伴之间拥有取之不尽的共同话题;我们持续提供源源不断的好书,上周刚刚完成了1700多册国内最新学生科普读物的编目。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制作具有激励功能、充满童趣的、被他们誉为“最好的礼物”的读书“存折”,用于书目索引、等级认证、积分记录。

其次,儿童需要游戏。读完一本班级共读书或教师推荐书,就可以存入5个点,自己选读完任何一本图书也可获得2个点存款;学生如果能记录下读书过程中的点滴收获,还可以获得利息;完成学习单可以获得1个点利息,完成读书笔记可以获得2个点利息,上交仿作、创作、分享、心得等作品,或在班上讲故事、做读书交流,可以获得5个点利息。

第三,儿童需要与同伴分享交流。我们为孩子们安排了很多分享阅读成果的环节,制作主题小报和报刊周记,表演绘本剧、课本剧,向央小博客投稿……累积到20、40、100、200、500等九个积分点,就可以得到相应的认证,一年认证一次级别。今年元旦我们颁发的是“开卷有益”奖。现在学生阅读兴趣浓厚,年人均借阅量均在10本以上,图书馆也顺理成章地排在孩子们最满意的校园空间之首。

总之,基于儿童渴求的课程适性化意味着课程要适合发挥主体性,适合互动分享,适合动手操作,内容生动有用,学习情景真实。无论是特色课程还是国家课程都要能满足学生心理渴求,激发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过程。在国家课程适性化方面,我们也一直在探索。2008学年,我们梳理了28项小学生学习需要;2009学年,“以学立教”小班化课堂教学框架初步建立,《教学创意》出版;2010学年,推行“以学立教”合作学习技术,邀请20多位省、市、区教学专家、学者来校指导。

三、管理方式保障课程适性化

学校特色课程一经推广,无论在不在周课程表上,都要做到合理。例如合理利用教学时空,合理安排教学人员,合理安排学习次数,让特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真正拥有一席之地。在国家课程设置表上我们加入学校特色课程安排,把每周、每学期、每年的课程都列入其中,形成学校课程纲领性文件。

为了使学校课程实施更加适合学校情况,我们成立了若干课程管理小组,课程管理工作能具体到学校每个成员,普通教师、家长、学生都是学校课程管理小组的成员。

为把握学校课程质量和课程发展绩效,先后研制了11个评价工具来衡量学校整体课程实施效果。如《中央路小学健康型学生素质发展水平评估五点量表》、《中央路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框架》等等。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我们相信,从课程适性化做起,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创造小班师生的幸福生活,让师生不仅拥有此时成长的幸福,更拥有他日能创造和把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