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临床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临床效果探讨

杨全华

杨全华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卫生院628007

摘要:目的:探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采取剖腹产的妊娠妇女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取改良式剖腹产,对照组采取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对比分析两组孕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孕妇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满意度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46,P<0.05)。结论:在对孕妇进行剖腹产术时,采取改良式剖腹产相较于传统的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孕妇的住院时间,减少手术的出血量,减少对孕妇的手术创伤,促进孕妇的早日康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改良式剖腹产;临床效果

在妊娠孕妇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胎儿的位置以及盆骨与胎儿头部位置关系等因素,采取剖腹分娩。剖腹产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分娩手术,主要是从孕妇腹部子宫下段横切口中取出胎儿。该类方法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缺点,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的改善,出现了改进的剖腹产术,改良式剖腹产就是其中的一种【1-2】。本次研究将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采取剖腹产的妊娠妇女74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采取剖腹产的妊娠妇女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所有孕妇均符合剖腹产手术指针。观察组年龄20-32岁,平均(22.1±7.3)岁,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20例;对照组年龄21-30岁,平均(21.3±6.5)岁,其中初产妇例、经产妇例。两组孕妇在年龄、生产经验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孕妇家属均知悉本组研究目的,自愿参与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剖腹产。观察组采取改良式剖腹产。首先对孕妇采取硬膜外麻醉。切口位置选取孕妇耻骨联合上缘、三个交叉的边缘。将切口切开之后采用血管钳对患者进行开腹,逐渐扩大腹部切口,吸净羊水,将胎儿胎盘取出,并采用纱布对宫腔进行清理,确保宫腔的清洁。接下来依据解剖层次进行逐层的缝合,采用敷料覆盖伤口,对孕妇进行抗感染处理,最后安排孕妇留院观察。

1.3观察指标

两组孕妇相关指标比较评价【3】: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评价。通过医院自制问卷的形式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十分满意﹥90分,满意75~90分;不满意<75分【4】。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孕妇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两组孕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x2=5.046,*P<0.05

3讨论

剖腹产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分娩手术,目前主要的剖腹产术包括传统的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术以及改良式剖腹产术。改良式剖腹产术是在传统的剖腹产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展而来,对孕妇生产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孕妇生产并促进孕妇的产后恢复,对孕妇的早日康复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孕妇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的满意度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邓颖等人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临床效果比较【5】中,所得结果与本次研究基本一致。改良式剖腹产对孕妇的顺利生产以及身体的尽快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对孕妇进行剖腹产术时,采取改良式剖腹产相较于传统的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孕妇的住院时间,减少手术的出血量,减少对孕妇的手术创伤,促进孕妇的早日康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颖.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和改良式剖腹产临床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医学,2014,05(30):77+79.

[2]杨书琴.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2(32):213-214.

[3]周文英.改良式剖腹产和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02(34):463-464.

[4]陈玉凤.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的效果对比[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3(30):65.

[5]廖金波.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腹产与改良式剖腹产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药,2010,01(30):66-67.

作者简介:杨全华(1975.8-),女,汉族,学历,大专,主要从事妇产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