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时代发展活鲜语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紧贴时代发展活鲜语文课堂

李良稳

广东化州市同庆中学李良稳

语言折射社会发展的轨迹,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新词语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体现时代的特点。人民群众在生活中对新事物创造了许多新词语。语言文字具有开放性,有些新词语经过不断锤炼、加工,逐渐流传下来。我国三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很快,新事物不断出现,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语言不可能是无动于衷的,不可能还是保持原样的。语言还可以帮助强化一种观念。新名词通过网络、媒体流传。语文课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专门课程,应传递体现时代特征的新词语。就要求语文教师应把握时代潮流,把新词语吸纳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学习新词语,从语文课的科学角度,科学理性学习接受新词语。

一、语文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接受新词语

语文教师作为一个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传递知识给学生的使者,必须注意使用准确的语言文字于教学中,准确贴切的含义还包括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必须符合时代的特征。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师,如果出口闭口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语言,会被人认为是落伍了,没有学习新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语文教师学习、接受新语言的途径可通过网络学习了解。网络是当今人际交流最便捷的平台,信息传播速度最快,也是产生最多新词语的地方。作为语文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语言跟上时代,接受新词语,应保持与网络定期必要的接触,能较快地从网上获得新词语。网络产生许多新词语,但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太便捷,也容易产生各种不规范的词语,与时代潮流相违背的词语,有违反社会道德的言论,甚至是违法的词语。如网上经常出现一些地域攻击的词语,国内男子篮球联赛,外地部分球迷就把广东队称“猴子”;把公务员有意写成“公墓员”;也有极少数网友发表一些诋毁党和政府的言论。语文教师应具有基本的判断力,防止网上一出现“新”词语,不管什么性质,马上就当作是时代的象征,拿出来使用。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报刊,学习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新词语。报刊作为大众传媒的,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传统。即使是在网络时代,仍占据传媒的主流,因为报刊的阅读方式适合各类人群,对视力的要求不高,更重要的是,报刊的编辑记者都具有较丰富的社会经验,较高的语言文字水平,洞察社会能力强,判断力准确,这是报刊的最大优点。语文教师使用报刊创造的新词语,不需要花很多功夫判断,就可以拿来使用。

群众也是创造新词语的主体之一。群众对生活体验深刻,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众,他们创造的新词,往往是讽刺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揭露社会黑暗面,群众创造的新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表达对监狱不满的“躲猫猫”,对老师在危险是先跑叫“范跑跑”。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在电视台设立的各种评论中,也会涌现不少新词语,语文教师也不能不重视电视的作用。

二、语文教师运用自己的优势,点评这些新词语

新词语产生后,会有一部分人接受这些词语,也有一部分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使用这些新词语,或者批评这些新词语,由于语言的开放性,其中肯定有部分词语流行下去。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对这些新词语进行点评,推动新词语在学生中流行使用。对新词语产生的方式,从语法的角度看,有如下几类。一。新造词,对新出现的事物,使用新词语表达,如股市、核电、飞船、手机、网民等等。二是“旧瓶装新酒”,词语的形式是旧的,但在新时期下,用引申等方式,对旧词赋于新的意思,比如“下课”表示某人从一个岗位退下来;“平台”广泛表示一个供人使用是舞台。三是缩略方法,现代人讲究效率,希望把长的词变短,就是缩略将一个多音节词语缩成一个音节较少的词语,如,卫星电视说成卫视;海外归来说成海归;个人收入调节税说成个税;个人演唱会说成个唱等。四是利用某一新兴的“准词缀”形成一批带有该词缀的新词。例如,“零”:零距离、零风险、零投诉;“软”:软实力、软任务、软环境、软着陆。五是方言伴随着经济浪潮大量进入普通话,如普通话吸收了外语、港台词:料理、传媒、斥资、廉政、按揭、整合、互动、派对、的士、大排档等。六是外来词,有音译的,如克隆、镭射、麦当劳、肯德基等;有音译意译相结合的,如迷你、伊妹儿、可口可乐、席梦思等,也有全部使用外文字母或夹用外文字母的,如,NBA、FIFA、IC卡、卡拉OK、CCTV等。七是网络语言,如886(表示再见)、1314512(表示一生一世我爱你)、打酱油、网管、美眉、东东等。

从词性看,使用谐音,创造新词语比较多,如2010年被最多人使用的是表示物价上涨的“姜你军”、“豆你玩”、“蒜你狠”等,这些词语用谐音,容易表达,也容易明白。

三、语文教师应大胆在教学中运用新词语

根据语言的发展规律,旧语言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因为相应的经济社会环境变化而失去价值。如上个世纪的“上山下乡”、“人民公社”等概念只存在描述当时的情况。而新词语因为符合现阶段社会环境而被社会接受,流传下来。语文教师应遵循语言发展的这一规律,大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语言。如来自科技领域“克隆”一词,现已被人接受,并引申表示复制、照抄等的含义。

在课堂语言表达时,语文教师可更新自己的词库,表达有关问题,如已出现新词语,就不妨运用新词语。如说有钱时,就借用赵本山的“不差钱”;说某人要努力,就说“要给力”。语文教师经常在教学中使用这些新词语,体现了教师作为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者,实践者终身学习的精神,紧跟时代潮流。容易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这些新词语,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学生自然认为教师也与他们一样,这样师生间容易沟通,减少代沟的影响。使用新词语,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集中精神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