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技术的临床治疗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负压封闭技术的临床治疗进展

黎荣征

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太平镇中心卫生院广西平果531407

摘要:负压封闭技术为临床中治疗急性、慢性创腔或者创面的新型疗法,常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能够促进创面肉芽快速生长,使创腔或者创面达到持续封闭的有效引流,进而加快炎症消退,促进大创面二期修复,在临床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对负压封闭技术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进展

负压封闭技术(VSD)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经过不断改进后,于上世纪80年代末用来治疗慢性复杂性创面[1]。1997年,美国外科医师首创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2]。目前,负压封闭技术在创体腔、体表、肢体等创面内得到广泛应用。以下对负压封闭技术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并对其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综述如下:

1负压封闭技术作用机制

VSD为一种高级引流,主要体现在高负压、全方位下被引流区的“零积聚”,能够加快感染伤口和感染隙闭合的愈合。经组织学检查证实,封闭负压引流会给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纤溶酶以及胶原酶等平衡状态产生影响,使创面微循环状态有效改善,促进血管新生,调节细胞因子,并对创面组织细胞基因表达进行干预;具备促进肉芽组织增殖、减少创面组织坏死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3]。

研究指出[4],负压治疗能够提高自由基清除能力,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缺血损伤,改善局部代谢,有效保护缺血组织。VAC和VSD相比,VAC具备更直接、更明显的治疗作用,具体如下:(1)VAC低负压持续式吸引,能够防止出现液体积聚的情况,应用透明敷料封闭伤口,能够防止进入细菌,减少细菌定植,加快组织生长,避免感染;(2)能够激活慢性伤口内修复细胞,提高炎性反应,增强活性,进一步加快伤口愈合;(3)能够有效减轻伤口周围水肿,加快局部血液循环。负压能够扩张细小动脉,增加有丝分裂,形成新血管床;并还能够有效减轻水肿,祛除多余液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5]。

2负压封闭技术的临床应用

最初,临床中主要将负压封闭技术应用至慢性伤口引流中。1990年经过改良后,将其应用至腹部外科、骨科以及妇科等手术伤口中。手术治疗适应症主要包括严重软组织挫裂伤、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软组织缺损、骨筋膜室综合征以及急、慢性骨髓炎开创引流等[6]。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手术指征逐渐扩大,逐渐应用至化脓性感染、体表脓肿、压疮、慢性溃疡、烧伤感染创面、手术后伤口感染、陈旧性血肿或者积液、直肠癌根治术与乳腺癌根治术后引流、重症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瘘以及十二指肠外伤等保守治疗过程中。该技术能够改善引流效果,促进感染腔隙闭合,加快感染伤口愈合;且简化手术过程,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皮肤移植,减少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大大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此外,给重症胰腺癌与上消化道瘘的外科治疗开拓新思路,为一种具有独特优越性的引流技术[6]。

2.1创伤性伤口

应用负压封闭技术能够覆盖、保护创面,防止细菌入侵,持续性高压引流能够发挥出清创、清除细菌的效果,还能够将部位毒素与液化坏死组织引出体外,进而大大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率与继发感染率;另外,其能够促进肉芽生长和创面愈合[7]。

2.2深部组织和窦道

应用负压封闭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堵管,高效引流,保障被引流区有足够负压,应用封闭材料对被引流区和外界的交通进行隔绝。经过柔软泡沫材料,高负压能够在引流区表面均匀分布,进而能够防止出现出血、坏死、堵管等并发症;能够使体腔病变或者深部病变遗留窦道及早自行闭合[8]。

2.3慢性感染

发生感染后,会延长炎症过程,减慢血管生成速度,肉芽组织比较脆弱,补体生成减少,进而降低白细胞功能。负压封闭技术为临床治疗难治性感染伤口的新型方法。有研究指出[9],将VAC应用至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和高级敷料换药、传统换药相比,更经济有效。

2.4烧伤与放射性创面

通过应用负压封闭技术,能够清除伤口液体,降低组织水肿,并提高局部血液流量,避免病情朝急性深度烧伤病情方向发展。

2.5妇科难愈伤口

如患者确诊妇科乳腺脓肿,则要立即行手术切开引流。行手术切开引流治疗,患者切口愈合速度缓慢,手术瘢痕明显,不易被患者接受。应用VSD,能够在保障全乳腺完整的基础上,保证美观性。有研究指出[10],采取VSD治疗乳腺脓肿患者后,明显缩短患者的乳腺脓肿切口长度和伤口愈合时间,患者对乳腺外观较满意。

3负压封闭技术的展望

封闭负压技术为临床中加快创面愈合的新型治疗方法,具有疗效肯定、成本效益显著以及禁忌症少的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为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要严格掌握VAC与VSD适应症,并应用合适的封闭方法和材料,最终提高患者疗效。

参考文献:

[1]师中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81-83

[2]李龙珠,李大伟,申传安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严重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5,31(2):98-101

[3]高益斌,童松林,潘方等.负压封闭引流术结合生肌膏外敷治疗褥疮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5,28(2):150-154

[4]刘宇,方松清.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4):299-299

[5]左金连,晏建梅,杜水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压疮治疗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29(6):452-454

[6]唐志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118-119

[7]陈定启,杨太生,梁麦添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失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175-176

[8]代睿,胡祥,程涛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手外伤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132-133

[9]程涛,胡祥,代睿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4):59-60

[10]晋国营,范友芬,何祥辉等.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热压伤Ⅲ度创面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03):35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