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在双相障碍病人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个体化护理在双相障碍病人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张逸飞祁伟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双相障碍病人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双相障碍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两组病人均予以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还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前以及护理2个月后病人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对双相障碍认知程度以及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疾病认知程度以及NOSIE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双相障碍病人采取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疾病认知度与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对提高预后、减少疾病复发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双相障碍;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1-0177-02

双相障碍属于常见的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病情易反复发作或循环发作,疾病进展迅速,致残率极高,不仅严重影响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而且给病人、家庭造成沉重的身心负担。随着临床对双相障碍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双相障碍病人预后也得到明显的改善,然而,多数病人及家属对双相障碍仍然缺少一定的认知,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症状观察与护理、家庭药品的存放、疾病复发征兆等,往往导致疾病复发率居高不下,临床预后不佳[1]。本次研究对21例双相障碍病人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一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双相障碍病人42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均符合ICD-10标准中关于双相障碍的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18~65岁;(3)初中及以上教育水平。排除:(1)合并严重的躯体性疾病者;(2)合并其他类型的精神障碍性疾病者;(3)有酒精依赖、药物滥用史者。入组的42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22~65岁,平均(43.5±10.6)岁;已婚有24例,未婚有18例;初中有14例,高中有24例,高中以上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两组病人在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病人均予以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还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内容如下:(1)依照病人的病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并确实做好分级护理以及风险预防措施;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再根据评估结果帛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及康复指导。(2)在住院的初期,关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目前的具体病情、治疗与护理方案、预后等,并且需要强调积极配合治疗是疾病康复的关键,逐渐提高病人与家属的治疗依从性。(3)住院的中期,针对症状的缓解,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与双相障碍有关的知识,例如发病因素、症状表现、护理技巧、药物使用、药物不良反应观察以及处理等,并反复强调长期坚持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引导病人以及家属树立治疗信心,指导家属给予病人更多的关心与支持。(4)住院的后期,此时病人处于康复阶段,需要鼓励病人积极投入到各项康复训练活动中,并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院外治疗与护理事项,如需要长期坚持按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换药,家庭药品正确存放,疾病复发的一些征兆,定期来院复诊等。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在护理前以及护理2个月后进行服用药物的依从性、病人对双相障碍认知程度评估。依从性评估标准:完全依从,能够按照医嘱积极服用药物;部分依从,病人偶有按时或漏服药;不依从,抗拒服药。双相障碍认知程度分为掌握、部分掌握以及未掌握。(2)两组患者在护理前以及护理2个月后应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面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药物使用依从性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一直以来,双相障碍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而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的依从性差是造成双相障碍复发的关键因素。双相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有很多,除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度低有关外,还与药物不良反应、家庭成员的支持度、患者心理状况以及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2,3]。个体化护理是根据病人病情、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婚姻状况等诸多方面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护理服务,由于这种护理模式针对性较强,因而护理效果明显。

本次研究将个体化护理运用于双相障碍患者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疾病认知程度以及NOSIE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后对照组(P<0.05)。表明了对双相障碍病人采取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疾病认知度与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对提高预后、减少疾病复发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春阳,苗国栋,徐贵云,等.精神科双相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J].广东医学,2014,35(6):907-909.

[2]刘会国,刘灵江,郑天明.影响双相障碍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5,22(6):436-438.

[3]张理强,林家幸,吕小霞.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认知功能损害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3):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