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价值分析

孙晶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医院检验科150020

摘要:目的:分析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接收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计60例为实验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对比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奈瑟氏菌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革兰氏阴性球菌、链球菌、韦荣氏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群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可结合临床检验结果合理用药,以维持其口腔内环境的平衡。

关键词:复发性口腔溃疡;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平衡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唇、舌头、软腭、颊等位置,伴随疼痛,且反复发作,对患者的饮食以及工作均存在严重的不良影响。本病的发生和患者口腔菌群失调,免疫能力差存在密切的联系,病情迁延不愈,临床对采用西药或中西药结合的方案进行干预。本病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引发头疼、发热等症状,可造成病情的加重[1]。为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考虑可从检验角度了解患者的口腔微生物菌群分布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为此,本次研究以我院接收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其与健康受检者的口腔菌群水平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接收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计60例为实验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21~57岁,均数(36.4±4.2)岁,病程6~13月,均数(8.4±1.1)月,对照组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22~59岁,均数(36.9±4.3)岁,两组患者除是否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外,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患者均经过临床检验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年龄在18~75岁区间,已经签订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重大脏器疾病以及免疫疾病等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荧光定量法进行口腔微生物菌群平衡的治疗,预先完成对患者口腔唾液的收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唾液标本的制作。而后根据菌群涂片法开展革兰氏染色,使用显微镜对菌群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菌落数的标记工作,并分别进行口腔内常见细菌的计数,包括奈瑟氏菌、链球菌以及韦荣氏菌水平。所有操作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减少其他杂菌的影响,并对每组样本进行三次计量,以均数计算,减少误差。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口腔微生物菌群分布水平,包括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奈瑟氏菌、链球菌、韦荣氏菌[2]。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在Excel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设定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奈瑟氏菌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革兰氏阴性球菌、链球菌、韦荣氏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临床常见口腔疾病,发病率高,和遗传因素、患者自身免疫能力等均存在密切的联系,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可造成组织缺损,甚至可出现畸形的问题[3]。通常情况下,人类口腔中的菌群处于平衡的状态,构建成为了口腔的微生物系统,能够实现对外来致病菌的有效抵御,但在菌群平衡被打破的情况下,很容易诱发致病菌的侵入,对患者的健康有较大威胁,为此做好对本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切实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4]。而在本次研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水平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革兰氏阴性球菌水平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代表本病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革兰氏阴性球菌的影响。而在口腔常见菌种上,实验组链球菌、韦荣氏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代表本病可能与患者口腔中链球菌、韦荣氏菌水平下降存在密切的联系。而通过对患者的口腔微生物菌群水平进行检验,则能够实现对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状态的有效识别,可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工作,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也可通过检验发现在临床用药后患者口腔生物群落的改善情况,可实现对治疗效果的精确判定,有助于实现精准医疗的目标[5]。综上所述,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方案能够有效了解患者口腔内各个微生物的数量,能够为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给以可靠的依据,有助于实现对其口腔微生物平衡的调节,有利于加快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郭赟.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2):265-266.

[2]潘斌,黄龙,周小娟.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2):3125-3126.

[3]刘芹,李美.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7):759-759.

[4]刘海湘.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情况检验结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6,3(04):64+66.

[5]孙朝庆.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微生物菌群检验结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