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草原碳汇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3

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的草原碳汇问题研究

赵利梅

赵利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2)

中图分类号:S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109-0018-02

赵利梅

摘要:林业碳汇、草原碳汇是近几年来经济社会界最受关注的名词,在碳汇热下,低碳经济萌动而起。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能力。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全球发展的基本趋势。碳汇的一“储”与低碳的一“放”功能,都有助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也正是基于上述因素,本文对低碳经济和草原碳汇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详尽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发展草原碳汇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草原碳汇

作者:赵利梅助理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2

我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近4亿h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7%,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国家生态安全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工作力度在逐步加大,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部分地区满负荷、超负荷的开发利用,部分草原生产功能逐步丧失。为了使得草原的生态环境功能更好的发挥,草原碳汇成为当前的研究的焦点。草原碳汇是继林业碳汇之后,我国碳汇项目的又一大工程。

与此同时,现在全世界都在推崇的低碳经济,对于我国发展草原碳汇有着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发展模式的巨大变革,其本质要求是提高每排放单位二氧化碳产生GDP的能力。而碳汇则是以“储藏”为最基本的要求,低碳经济与草原碳汇虽然是放与储两个不同的要求,但是目的都是一样——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因而如何发挥草原碳汇功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性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的主要意义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成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草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碳储量,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对我国乃至世界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我国草原的退化问题及草原生态系统固碳技术措施与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目前草原碳汇经济评价和森林碳贸易的落后局面,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给予了极大重视,并且已经开始研究和探讨我国开展草原碳汇经济评价的方法,寻找开展草原碳贸易的方法和途径,着手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条文,从而加快我国草原碳贸易尽快走向具体实施的进程。开展草原碳汇和草原碳贸易工作的重要意义体现在:有利于我国草原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生态建设和国家生态安全建设;有利于我国正确处理二氧化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我国参与国际相关谈判提供理论准备和实践准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研究现状。

深入了解全球变暖问题的政治、经济背景,全面、审慎地分析国际社会有关行动对我国草原发展的战略的影响,探讨应对国际气候变化新形势、新问题的对策和行动计划,加强森林碳汇的研究,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做好准备应对林业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是当前造林绿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我国草原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必须重视的新课题。

我国针对碳汇的相关的研究主要是从2002年左右开始进行的,但是主要是针对的林业碳汇。研究的内容从最基础的碳汇的相关概念、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的研究,研究的内容逐渐的全面,主要包括林业碳汇的评估指标、项目的实施情况、国内外相关碳汇项目简介、实施存在的问题等,随着研究的实践性理论性的不断较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受到各方的关注。

随着林业碳汇研究越来越成熟,我国碳汇研究的重点转向草原。同时,随着低碳经济升温,草原碳汇功能日益凸显。我国的草原碳汇的研究整体上处于初期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单一,主要是研究草原碳汇的作用。

目前草原碳汇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制约了草原碳汇经济的发展。开展草原碳汇经济研究,有利于重新审视草原的重要地位,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本项研究应在构建完善草原碳汇评价标准和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草原碳汇功能,摸清我国草原碳汇家底,研究探索草原碳汇贸易的机制体制和政策保障,为制定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草原碳汇研究和交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国内还没有机构系统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从世界范围来看,碳汇交易只限于森林碳汇的交易,出让草原碳汇指标取得收益尚无先例。在国内,对开发草原碳汇功能和实现草原碳汇交易仅仅停留在政策研究层面,还没有对草原碳汇功能、碳汇量、可能的碳汇交易模式等关键环节进行过全面系统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

2、.我国目前实施的碳汇项目主要如下。:

■内蒙古与德国公司联合开展的碳汇研究项目。2009年11月27日,德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正式承诺提供500万欧元对华技术援助项目资金,用于与20国集团行动计划相关联的事业。其中,50万欧元用于内蒙古绿色金融发展与草原碳汇研究项目。

这个项目的中德双方执行单位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工作办公室及相关部门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项目主要内容是在内蒙古草原碳汇机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内蒙古实际,开展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资料来源于http://www.gesep.com

][1]。

■青海碳汇研究项目。为推定此项目的开展,2010年7月1日-2日,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青海草原碳汇项目研讨会”。确定FAO和农业部负责项目管理。国内管理方面,成立由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科教司,青海省科技厅组成的项目指导委员会。[资料来源于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网站。][2]

三、我国发挥草原碳汇作用、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上的误区。

低碳经济为何物,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这些在普通人的眼里是很深奥的问题。也因而导致对低碳经济的相关规则和知识存在误区:认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较高的成本,低碳经济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事情,低碳经济需要长期的规划,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等。无疑这些错误的认识,间接导致在草原碳汇的认识上有些错误。

2、.草原碳汇功能减退。

由于多年的干旱、风灾、虫害和鼠害等自然灾害,及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过度放牧、无序开垦等人为因素,加剧了草原的生态恶化,虽经治理,但仍未恢复到最佳状态。这既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到生态屏障重要作用的发挥,同时,还使草原碳汇功能有所减退。[3][武进芳,重视草原碳汇价值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内蒙古网]

3、.我国草原碳汇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这既是有利的因素,也是弊端。虽然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可以通过实践调查,不受外界的干扰,更容易得出适合我国草原碳汇发展的模式。但是这也容易在实践的过程中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四、草原碳汇为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

草原碳汇是继林业碳汇之后发展低碳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草原碳汇是指通过草原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发展草原碳汇为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主要体现为:

拓宽草原生态建设的融资渠道。

我国目前的草原生态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支持。融资渠道单一,存在一定的缺陷。草原碳汇项目为草原生态建设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且持之有效。因为草原的“碳汇”也可以成为有价值的产品。如果将草原碳汇项目推向国际市场,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吸引国际资金参与草原生态工程建设。据测算,1亩天然草原固碳能力为0.1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46吨。由此推算,我国60亿亩草原固碳能力为6亿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6亿吨。根据美国环保协会在新疆的碳减排交易项目的价格---每吨二氧化碳5美元来计算的话,仅此一项,潜在的经济价值就高达138亿美元。

2、.可实现科学减排。

工业减排和草原碳汇相比,发展草原碳汇具有不可比拟和替代的优越性,主要体现于:投资少,成本低;技术简单,易操作;见效快;对经济增长影响小。因此,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大力发展草原碳汇,可促进生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资料来源于今日三明网][4]

3、.转变牧区增长方式。

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牧民的传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过度的利用草原,出现了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的现象。在某些草原地区出现严重的鼠害,使得草原破坏严重,长时间内不能恢复,严重影响牧民的生活和当地的经济增长。虽然我国近十年来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大自己的投入,但是对牧民来说,增收甚微。通过草原碳汇项目,充分利用草原的生态价值,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既可以改善草原的生态环境建设,又能增加牧民的收入。这样也能达到转变牧区增长方式,最终实现多赢的局面。

五、.发展草原碳汇项目的建议

1.注重草原碳汇的宣传方式,加大草原碳汇的宣传力度。

相对森林碳汇得到广泛重视,草原碳汇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既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无法可靠掌握草地系统的固碳能力,也缺乏全面的规划和具体措施,因而导致对草原生态的忽视以及对草原碳汇的评估缺失。

碳汇词汇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很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牧民来说,碳汇词汇比较深奥难懂,涉及草原碳汇的相关知识和规则更是复杂,因此宣传部门和项目的相关人员,一定要设计出针对牧民的特殊的宣传方式,使牧民意识到草原碳汇的重要性、草原碳汇的相关规则等等。充分发挥草原碳汇的作用,保护草原生态建设。提高全民森林固碳意识,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

2.、加强草原碳汇的科技支撑。

目前我国草原碳汇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一是成立草原碳汇研究专业项目组。在一些试点区域建立草原碳汇研究项目组,跟踪项目进度,随时监测去动向。对不同草原碳汇项目的开始时间、主要草种和周围的气候等生态条件分别归类,详细记载,探索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路子。

二是建立碳汇信息库。碳汇资源与传统观念的自然资源有所不同,调查、辨析和分类草原碳汇的内容。借鉴碳汇交易已成功经验,吸收运作的经验教训,了解碳交易动态,为我国以后全面开展草原碳汇项目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是建立生态定位监测站,从事绿色植被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检测,建立长效动态监测机制。

四是加大草原碳汇科技投入,在提升草原碳汇科技水平、提高草原碳汇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引进发达国家建设和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成果。

五是加大碳汇知识培训力度,培养草原碳汇专家队伍,建立草原碳汇监测体系,推进草原碳汇工作深入有序地开展。

3.、政策层面。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草地大国,草地占国土面积的40%,天然草地覆盖了几乎20%的陆地面积,通过提高草地管理水平来增加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是一种低成本的固碳减排途径,其固碳形式也比较稳定,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充分利用此优势,出了上述的两项建议外,在政策层面上加快制订中国草原碳汇管理政策显得十分必要。建议尽快修订《草原法》,增加草原碳汇相关内容,明确碳汇计量、监测、评估的主管部门等。同时鉴于草原碳汇项目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应该争取更多的草原碳汇项目来中国实施。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于http://www.gesep.com

[2]资料来源于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网站。

[3]武进芳,重视草原碳汇价值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与思考,内蒙古网。

[4]资料来源于今日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