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业指导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1-21
/ 4

黄炎培职业指导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丁鸿利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也是我国职业指导理论的创建者和践行者。这主要体现在他明确了职业指导重要性、确立了职业指导任务,将国外职业指导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建了本土化职业发展理论,以大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系统化构建职业指导体系等方面。当代深入学习、研究和借鉴黄炎培职业指导理论对我国进行职业指导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都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指导理论当代价值

TheContemporaryValueofHuangYanpei’sTheoryAboutVocationalguidance

DingHongli

【Abstract】ThefamouseducationistHuangYanpeiisnotonlyfounderaboutVocationaleducationinchina,butalsocreatorandpractitionerabouttheoryofvocationalguidance.Itembodiesasfollows:Hehadattachedimportancetovocationalguidanceandmadeclearitstask;HehadlearnedformforeigntheoryofvocationalguidanceandcreatedChinesenativetheoryofvocationalguidance;Hehadconstructedsystemofthetheoryofvocationalguidanceunderthethoughtofbigvocationaleducation.ItisveryimportanttostudyandreferenceHuangYanpei’stheoryaboutvocationalguidanceinmodernchina.

【Keywords】HuangYanpeiVocationalguidanceThecontemporaryvalue

著名的教育家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也是我国职业指导理论的创建者和践行者。他在开创我国职业教育的初期,就高度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并奋力践行职业指导理念,他所创建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体系,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和借鉴。

一、明确了职业指导重要性,确立了职业指导任务。

黄炎培继1917年中华职教社成立,创建了中华职业学校初期,就明确了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黄炎培指出:“人类长于天赋之各种才能,如果采取彼所采取学与就业的途径,能与之适切的配合,不惟个人奠下幸福的始基,基于社会必切有更多更远大贡献。故以青年时期尤其是在初中标准年龄时的就学就业指导,在教育上实为必要的前驱的工作。而高中分科与大学专科,如就制定的途径,使学与习一贯的进行实为理想的教育过程若干中之中间的一种,吾人矢愿于此继续尽力”,[1]还指出:“我们既办了职业学校,在学生分科选业上很有关系。……凭什么方法替他们分科?用什么方法教导他们养成他们职业界的种种资格,学成以后,更有什么方法使得他们走一条相当的出路?仔细想想,这个职业指导,简直是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了”。[2]如果职业指导问题解决不好,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找不到适合他们的出路和就业岗位,也会对职业教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职业指导,以“职业指导为中华职教社的重要使命之一”。[3]什么是职业指导?职业指导的任务是什么?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群之服务。而其目的: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4]因此,“教育在这个时候,就应该用种种方法明示或暗示各种职业的意义价值和从业的准备等等,使得每个青年不要走向和他天性和天才不相近的道路。这就是职业指导”。[3]由此看出,“黄炎培认为职业指导是‘供给事实经验、意见、帮助个人选择、预备、获得、改进职业’。把职业指导作为沟通教育与实业界的主要手段,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5]因此,职业指导的任务不仅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目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增强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提高求职择业过程中的抗挫折能力和变换职业的适应能力。还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援助,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选择就业或升学与他个性和才能相适应之路;为个人成才、发展与对群服务、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黄炎培对职业指导的高度重视和对职业指导任务的明确,对我国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将国外职业指导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建了本土化职业发展理论。

由于职业教育种类有许多种,职业指导、职业教育宜在何时实施?择业、乐业问题如何解决?黄炎培认为:“办教育者要利用受教育者心理和生理上之发展,给以适当方法与材料,帮助他们解决”。[6]对受教育者实施恰当的职业指导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此,黄炎培和中华职教社同仁做了大量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黄炎培将国外职业指导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与中国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实践相结合,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职业发展理论,形成一套从职业陶冶、职业训练到职业指导、职业教育、职业补习教育的系统理论和灵活多样的制度。黄炎培认为职业指导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与前后的阶段有着一种有意义的联系。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并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职业指导应根据人的不同发展阶段实行不同方式和内容的指导。黄炎培把职业指导划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职业陶冶时期。小学阶段的职业指导宜在6~12岁内实施,儿童在未决定人生趋向之前,通过陶冶,养成各种习惯、兴趣、能力,特别是要养成一种劳作习惯,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与社会生活接触,培养其勤劳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

第二阶段:实施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时期。“职业指导宜在12~18岁初、高中阶段内实施。儿童长成到将近15岁时,自然想解决许多问题,而其主要问题,就是对于自己发生疑问,将来做什么呢?这不是我个人之理想。乃是许多心理学家测验之结果”。[6]在中学12~18岁实施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分初中、高中两个阶段,初中实行职业指导,高中实行职业教育。每段独立进行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使学生具有劳动观、职业观及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和态度,便于离开学校,从事职业(或升学)。

第三阶段:补习和再补习教育。对就业的青年或成人进行职业补习、再补习的终身教育化职业指导。根据社会需要,对他们在知识、技能、品格、体格各方面予以相当的训练。实施时不仅对他们的生计予以直接或间接的帮助,还要培养他们的国家、民族观念,在国家需要时能各尽其能,为群服务。

由此可见,黄炎培在实施职业指导理念的同时也把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引入了职业指导工作。黄炎培实施职业指导的根本目的亦是为了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无业者有业”是指通过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为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用型人才,同时“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使有业者乐业”是指通过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形成人的职业道德与智能,使职业者能够胜任和热爱承担的职业岗位,实现“谋个性之发展”的个人价值。通过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激发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群的意识,“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进而激发个人潜能实现能够造福于全社会和全人类的社会价值。黄炎培创建的本土化职业发展理论,为中国职业指导理论本土化研究和实践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以大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系统化构建职业指导体系。

职业指导体系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等是这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方面要协调联动。在这个系统中,政府是主导因素,对系统的运行与发展起调控和统筹作用。黄炎培认为:学生“为了升学,为了就业,必然需要有人扶助和指导。政府就国家或地方需要学要培养人才,如何酌定其种类与数量,皆须对青年选学与选业加以扶助和指导。最好由政府指定某机关担任此项工作,……这倒是有益于青年,有益于国家与地方之举。”[7]由黄炎培发起的职业指导运动,逐步自下而上推行,最终政府有关部门还是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的责任,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实施。比如:“在1941年6月教部令各国立中学切实实施升学及就业指导”,[8]从此在我国国立中学广泛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职业学校和教师是系统的主体因素,直接参与系统的运行,发挥转换与整合的功能。黄炎培明确指出“依我的意见,对于这个职业指导问题,地方教育行政机关有种种的责任,学校教员也有种种的责任。”[9]学校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指导,以帮助学生能够真正地结合社会、市场所需,根据自己的性格、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社会则是系统运行的环境因素,广大学生与家长共同为职业指导教育体系提供环境支持。黄炎培认为,选择职业不仅要根据个人天赋的才能和性格,而且要“把自己天赋的才能和性格与环境的需要和可能配合,这样选择职业,才能得到圆满的结果”。[10]学校不仅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还重视学生家长对学校进行职业教育的积极作用。在比乐中学进行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办学实验,还逐渐地实现了学校和学生家庭间密切合作的计划,通过设家长代表会议,顾问学校财政,让家长给学校提供教学训导的意见。这样,调动了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各方面积极性。“学校如果有一分成就,是学校和一般家长共同的收获,是教师和一般学生合作的共同功绩”[3]。黄炎培认为“办职业学校最大的难关就是学生的出路”,“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是不行的”,“社会是整个的,不和别部分联络,这部分休想办得好”,而且“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11]因此,黄炎培发起了由企业界、实业界、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员广泛参与职业指导运动。从1924年以来积极在全国各地成立职业指导所、举行职业指导运动、开办职业指导讲习所,同时也围绕这一课题在学校、社会广泛开展了宣讲及服务咨询工作,职业指导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由此可见,黄炎培将大职业教育思想运用于职业指导,系统构建职业指导体系,整合各种资源为科学实施职业指导创建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环境,促进了职业指导工作的良性循环。

四、启示

1.强化职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尽管受到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政局不稳的影响,建国后又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但黄炎培职业指导理论对当代中国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当代,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时期,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对职业指导工作高度重视,2007年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我们开展更多本土化的职业指导理论研究和方法探讨提供了良好的机制和环境。我们要把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态势,重视职业指导工作,充分认识职业指导工作对中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解决好职业指导这个职业教育的先决问题,丰富中国本土化职业指导理论。目前我国使用的职业测评量表大多从国外引进,因此本土化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站在职业教育大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实现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要尽快研究出适合当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发展理论,职业指导课程、职业心理测量量表及问卷,摸索出一条适合当代国情、校情的职业指导理论和实践模式。

2.以发展性指导为目标,将职业指导早期化并贯穿于人生的每个阶段。

黄炎培倡导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进行职业陶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的职业指导被中断至今,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指导在我国还未得到充分的开掘,我国目前在中小学开展职业指导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校很少,而且仍然存在有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思想。我们要运用黄炎培创立的职业发展理论,以发展性指导为目标,将职业指导教育贯穿于人生的每个阶段。由单纯的就业指导(就业安置)或者职业指导转变成人生指导。将发展性指导与终身学习相结合。我们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还必须从早进行职业教育观教育。因此,就业指导教育的时间前移非常必要,要尝试实施全程职业指导,有计划、分重点地在学校的不同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应从中小学起就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应该成为我国初中、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特别是职业技术高中、职业学校的必修课。我们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教育和人的成长、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幸福联系起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满足人的潜能开发的需要,提升人对时代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使“人人得事,事事得人”,“如果他的职业与他的能力相适合,自会可以达到乐业境地”[6]。我们要引导每个人向着爱业、敬业、乐业、乐群这样一种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3.加强职业指导机构和队伍建设,整合多方资源提高我国职业指导的整体水平。

黄炎培非常重视职业指导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这点我们从黄炎培教育文集“中国职业教育三十年来大事记”可以一览职业指导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历史进程。当代我国职业指导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也需要国家统一的、纲领性的指导。要运用国家统筹的力量,为职业指导机构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取得更加丰富的信息和资源。政府要加大对高校、社会职业指导机构的投入,构建完善的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及援助体系,提供完善的服务。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或学生职业发展指导部门也应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我国职业指导的工作机构还不健全,许多学校还没有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有的学校虽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但还没有专业化和专门的职业指导人员,不能满足职业指导工作要求。因此,要健全我国职业指导的工作机构,提高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职业指导人员都要自觉接受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为学生或需要终身教育的人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指导服务。学校除了开发相对独立的职业活动领域以外,还要加强与社会、企业界、人事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职业门类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收集、处理信息,提高职业信息的可靠性和针对性,使职业指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我们要集思广益并借社会各方之力来促进职业指导工作,提高我国职业指导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注释〗

1黄炎培、杨卫玉、孙起孟.中华职教社三十周年宣言[A].黄炎培教育文集(第四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134

2黄炎培.职业指导号的介绍语[A].黄炎培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49

3黄炎培.中华职业教育社创设比乐中学意旨书[A].黄炎培教育文集(第四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111、110、113

4黄炎培.三十五年来中国之职业教育[A].黄炎培教育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44

5田正平、周志毅.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65

6黄炎培.河车记[A].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三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265、261

7黄炎培.告宁属青年同学与爱护青年同学者书[A].黄炎培教育文集(第四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43

8黄炎培、孙运仁、麦伯祥.中国职业教育三十年来大事记[A].黄炎培教育文集(第四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5:188

9黄炎培.职业指导号的介绍语[A].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二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290

10黄炎培.职业与事业[A].黄炎培教育文集(第四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100

11黄炎培.提出大职业主义征求同志意见[A].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二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