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探讨赵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探讨赵江

赵江

江苏神禹建设有限公司江苏省214500

摘要:在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十分普遍的施工材料,其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的整体强度与结构的稳定。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发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一旦控制不好施工的质量极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给建筑工程埋下安全隐患。因此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程度不断加深,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不断研发相关的建筑工程技术以及建筑材料,而混凝土凭借其造价较低、硬度高等现代化建筑施工的一种常见材料,然而目前而言,在现实施工中常常出现混凝土裂缝等问题,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施工的使用价值。因此,我们要及时地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防止。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原因

(一)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

若是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中出现裂缝,一般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结构中设置的钢筋粗细、数量、安放位置不合理或者是钢筋质量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的构件产生裂缝;建筑结构中突变断面导致力集结于一处,受力过大导致裂缝出现;结构框架中所施加的预应力若是不恰当也可能导致构件出现裂缝;另外,若混凝土中含的水分过大,那么随着工程施工水分会不断蒸发,混凝土体积可能会不断缩小造成裂缝出现。

(二)建筑工程施工不合理

混凝土在使用之前要进行运输,若运输时间过长、搅拌不均匀或者浇筑顺序不合理都会导致混凝土质量发生变化,很大程度的降低混凝土的性能,从而使浇筑后的混凝土构件可能出现裂缝。在施工过程中若对混凝土振捣的速度过快或是出现漏振、过振等现象也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最终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致使其出现裂缝。

(三)混凝土材料的配置不合理

制作高密度、高强度的优质混凝土需要将水、石灰、骨料都原料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搅拌,且对石灰等材料的质量要求也较高。因此,材料出现质量问题或是材料之间配对比例不合理等都会导致混凝土最后出现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一)控制结构设计质量

在进行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做好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降低裂缝的产生概率。在结构设计中由于主要针对的是伸缩缝建构,因此对混凝土的选择应该尽量选用低中强度的混凝土,运用这种材料也可以避免裂缝受到温度的不良影响。并且在建筑面不规则的情况下,对凹角还可以采用布设暗梁或者双向双层配筋设计的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提高建筑面的规则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进而提高结构设计的质量。

(二)加强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为了能够减少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概率就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相关单位人员要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原材料的选购和采买,并且在施工中对原材料进行科学的配比,合理控制水泥的质量和用料,最终保证原材料的质量符合建筑工程的各项要求。在材料的配比过程中应该注重外加剂的掺加,根据混凝土自身的特性加长养护时间,规定拆模时间。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热化引起的内部升温可以利用粉煤灰,进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

(三)注重温度控制

①在材料选择的时候,尽可能的选择热值比较低的材料;②注意水泥的比例,过量的水泥比例会导致混凝土的热敏性增大,因此我们一般将水泥的用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③减小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④在混凝土施工之前要对现场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勘查,一旦发现现场的环境不适合施工,就避免强行施工,另外也可以根据现场的环境对混凝土体积变化的影响程度,采取预留收缩缝的措施;⑤注重后期的防护,采取覆盖、贴膜等措施对极端的天气进行预防。

三、实例分析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某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8657m2,占地面积为598m2,建筑的高度为99.23m。该建筑中的梁、板和柱的混凝土浇筑的强度等级为C20-C45。

(一)科学选择混凝土原材料

若是混凝土材料中所使用的骨料具有较强的吸收率,并且骨料含泥量相对较大,则会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较强的干缩性;反之若是骨料粒径较大并且具有较强的级配,可以降低混凝土材料众多水泥浆用量,因此可以使混凝土结构保证较弱的干缩率。由于水泥的使用可以产生水化热,若是掺加粉煤灰则可以降低水泥的用量,也就可以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小的水化热,有效减少了混凝土材料中单方用水量以及水泥用量,避免混凝土结构产生较大的体积收缩。另外将适当的高效减水剂添加到混凝土材料之中,可以使混凝土具有更强的和易性,使混凝土材料有较强的抗离析以及抗渗性,可以用于泵性。

(二)配合比控制

在开展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之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比如说构件截面大小、浇捣技术以及操作水平等等,对混凝土材料的坍落度进行科学的设计,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对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进行适当的调整;在选择骨料时,为了使其骨料级配得到优化,应当适当的掺加使用粉煤灰或者是高效减水剂等材料,以使得水泥用量得到降低;考虑使用低碱或者是无碱的外加剂等。

(三)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当混凝土从吊斗口落下时,其自由倾落的高度必须低于3m。如果高于3m,就应该使用串通、导管、溜槽等在吊斗口的侧面进行开洞。采用分段式的方式完成混凝土浇筑。在确定每一层混凝土浇筑的高度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特征和钢筋的疏密程度。在振捣的过程中,应将振动棒进行上下抽动,振捣的时间控制在20~30s左右即可。在振捣的过程中注意要保持所浇筑的混凝土面不会产生气泡,不会出现显著下沉或者表面泛浆的情况,注重形成水平面。在使用插入式的振动器时,注意保持插点的均匀,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逐点移动,不要漏掉任何插点以保证振捣均匀。振动棒移动的间距应该低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但与模板的距离应保持200mm及以上的距离。在进行上一层的振捣施工中可将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约50~100mm,从而减少层间的缝隙。

(四)浇筑养护质量控制

①选择良好的养护技术:在进行基础地梁和承台混凝土浇筑时,应插筋上套上PVC管,然后按照测量放线→浇水湿润→入场检查→浇筑→振捣→找平→养护的顺序进行。在测量的时候,应该从标高的控制点透射到作业面上,然后再将顶板的50cm的标高线引入事先就焊接好的短钢筋上,注意间距应在2000mm。此外在开始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先浇筑与混凝土配合比一样的水泥砂浆,浇筑的厚度控制在3~5cm即可。一般水泥砂浆浇筑的时间为混凝土浇筑前的10min左右即可。②控制好养护的时间:一般情况混凝土表面的养护应在浇筑施工完成后的12h内洒水养护,如果低塑性的混凝土在完成浇筑后应立即进行喷雾养护。浇筑好的混凝土需要进行连续养护,养护时间不能低于14d并且要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

总之,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提升,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不过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问题依然是一个十分普遍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相关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最大程度上避免裂缝的产生,确保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磊.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

[2]刘盼.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J].工程建设,2017,(04)

[3]韦力.探究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中的混凝土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