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补肾活血论治老年病的价值

/ 2

浅析补肾活血论治老年病的价值

冯林王声祥李丹

冯林王声祥李丹

(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心医院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目的:探究补肾活血论治老年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老年病的病因病机与病理基础、临床治疗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补肾活血论治老年病的临床价值较高,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老年病的病理基础为肾虚血瘀,因此补肾活血法在老年病的临床治疗中应当贯穿整个过程。

【关键词】补肾活血;老年病;价值

【中图分类号】R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55-02

就目前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逐渐快速增长的趋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与治疗老年病已经成为老年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老年病的病情变化、病理改变等一系列方面有相应的规律与特点[1]。本文主要针对老年病的临床治疗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补肾活血论治老年病的临床价值。

1老年病的病因病机分析

人在步入老年之后,阳气会逐渐衰弱,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也会逐渐下降,全身的脏腑组织无法得到有效的温煦与推动,引起逐渐衰减,精亏液少,无法有效对体表、组织以及脏腑进行濡润与滋养,因此老年人经常出现老年痴呆、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物质代谢下降、脏腑功能降低、筋脉硬化、脏器与组织萎缩等一系列不良状况[2]。所以,临床上在诊断老年病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肾虚病机,临床治疗方面应当重视补肾治本,根据气虚、阳虚以及阴虚的不同侧重点,分别给予补益元气、滋阴壮水以及补肾壮阳之法。大多数老年病均是由于淤血与肾虚造成的,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瘀滞会越来越深,肾虚会越来越严重。总而言之,老年病的病理基础为肾虚血瘀,治疗老年病的根本在于补肾活血,应当将补肾活血法贯穿于老年病的整个过程,在老年病的治疗过程中1根据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辅以相应的治疗方法。

2补肾活血论治老年病的临床价值

2.1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实质上就是由于中枢神经介质多巴胺减少以及平衡絮乱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疾病,高发人群为老年人[3]。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行动迟缓、表情呆板以及震颤等;现阶段,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选取替代疗法,实际上就是内服多巴胺类药物,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产生的副作用比较大,患者长期服用之后容易出现耐药状况。从中医方面来看,帕金森病属于“颤证”范畴,很多医学家均从肝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相关研究报道中对传统治疗方法与发病机制进行了提炼,明确提出帕金森病的主要发病位置在大脑,极易造成脑髓损坏,主要发病机制为肾水不足,肾虚水不涵木乃肝阴亏虚致筋脉失养,则会引起运动迟缓、肢体震颤等一系列不良状况。因此,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临床上应当以补肾为主,同时还要重视祛痰、化瘀,采用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补肾活血汤中含有的制首乌、肉苁蓉以及山萸肉具有补肾益脑的功效,丹参、川芎以及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此方剂配伍合理,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何首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老鼠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肉苁蓉能够对a-synuclein蛋白水平起到上调作用,以此实现神经保护目的。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有效调节脂代谢、降低血液粘滞度以及改善血液流变性,以此达到预防脑细胞老化的功效。因此,补肾活血法治疗帕金森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2.2眩晕

眩晕,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病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眼花、头晕等。老年人出现眩晕状况的主要原因为肾虚血瘀。《灵枢?海论》中明确提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懈怠安卧。”临床治疗的根本在于补肾活血,对于老年眩晕患者的治疗,主要选用鹿角胶、菟丝子、枸杞子、肉苁蓉、山萸肉以及熟地等中药采药,具有易髓、填精、补肾功效,选用川牛膝、益母草、当归、川芎、丹参以及葛根等中药药材,具有通络、化瘀、活血功效。药方加减应用:对于肝阳亢者,加用白蒺藜、钩藤、天麻;对于痰浊中阻者,加用石菖蒲、陈皮、半夏;对于气血虚者,加用当归、黄芪。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补肾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利于自由基的清除,增加脑细胞的营养,进一步延缓脑萎缩;活血化瘀药能够有效改善高血黏度、心脑血液循环、扩张血管以及降脂,还可以增加脑血流量,达到改善脑缺血的目的,以此缓解眩晕症状。

2.3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出现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从中医方面来看,高脂血症属于“虚损”、“心悸”、“眩晕”、“胸痹”等范畴[4]。通常认为高脂血症的病理改变与“血瘀”、“痰浊”有关。老年高脂血症除了与上述病理原因有关之外,还与脾肾虚损相关,尤其是肾虚。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主要包括:生大黄、决明子、石菖蒲、郁金、生山楂、丹参、三七、黄芪、黄精、淫羊藿以及制首乌等,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2.4缺血性中风

脑血管疾病,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中老年人使其高发人群,缺血性中风是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以及高发生率等一系列特点,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缺血性中风的发生原因,主要与痰阻、血瘀以及气虚有关。我国古代书籍中对于缺血性中风有所描述,《内经》中明确提出中风病与肾虚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认为风邪侵袭的内在基础为“真元亏虚”。《医林改错》中明确提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意在强调中风病中元气虚损起到的影响,并且明确了淤血的存在。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具有通络、活血、补气的功效,选用制首乌、淫羊藿、肉苁蓉、山茱萸等中药药材,具有填精益髓、补肾温阳的功效。

3讨论

综上所述,根据老年人的病理特点与生理特点,发现老年病主要是由于肾虚血瘀、气血失调造成的,老年病的病理基础为肾虚血瘀,因此补肾活血法在老年病的临床治疗中应当贯穿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支艳,杨明会.从补肾活血论治老年病[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01:72-74.

[2]支艳,李俊红.补肾活血法在老年病治疗中的运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04:73-74.

[3]支艳.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病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09,11:1822-1823.

[4]肖晓岚.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