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1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应用

鲁娟

鲁娟

(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五七>血透室湖北江汉433121)

【摘要】目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HD+HP)对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33例经过维持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全组33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HD治疗六个月后,开始采用HP+HD治疗,HP+HD治疗前及治疗三个月后各查一次CRP、血红蛋白(Hb)、血β2微球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的水平。以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上述指标,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与HP+HD治疗前比较,通过3个月的治疗,CRP、Hb、TC、TG、β2-MG均有显著改善,CRP、Tc、TG、β2-MG不同程度的降低,Hb上升。Cr、BUN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对CRF患者定期使HP+HD的方式治疗对减轻患者的微炎症状态、纠正贫血、改善脂质代谢,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微炎症状态;血液透析;组合型人工肾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167-02

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均存在着慢性微炎症状态,慢性炎症反应可导致肾性贫血、营养不良及动脉粥样硬化,是维持血透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一些文献报道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可以提高慢性肾衰竭的生活质量,现报告我院于2009开始采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09.1.~2010.12.维持血液透析患者33例为研究对象,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7岁,所有患者均病情稳定,维持血液透析6~132个月,近3个月无出血及输血史,并排除各种感染和严重营养不良,无肝脏疾病,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病史。

1.2方法

全组33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HD治疗六个月后,再采用HP+HD治疗,HP+HD治疗前及治疗三个月后各查一次CRP、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β2微球蛋白浓度。以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上述指标。本课题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比分析HD+HP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改变。HD期间使用日本旭化成TM--15透析器,膜面积1.5m2,瑞典金宝AK-96血液透析机,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450~550ml/min,血流量220~260ml/min,每周透析2~3次,4小时/次。HD治疗半年后行HP+HD,在原HD的基础上,第一个月每1周串联一次HP治疗,第二个月每2周串联一次HP治疗,使用健帆HAl30型树脂灌流器,灌流器串联于透析器之前,血流量150~200ml/min,肝素首剂0.6~1.0mg/kg,追加肝素量10mg/h,灌流2小时,用密闭法回血取下灌流器,再继续HD至4小时。所有患者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醋酸钙、阿法骨化醇胶丸、叶酸、蔗糖铁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压高者酌情给予钙通道阻滞剂,血糖高者给予胰岛素降糖治疗。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HD+HP治疗前后患者CRP、TCh、TG、BUN、Cr、β2-MG的变化。

3.讨论

现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本身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这种炎症带来的最严重的结果是诱导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导致透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CRF患者均存在着微炎症状态。其原因多种多样,血液透析中丢失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微量元素和酶调节复合物等因素导致患者处于微炎症状态。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液内的微生物和内毒素及其产物跨膜入血循环或由于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性。血管通路相关的感染可使炎症反复活动等。CRP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炎症细胞因子CRP抑制内源性EPO的合成,影响外源性EPO的疗效,使铁的利用障碍,导致肾性贫血;引起肌肉分解代谢增强,蛋白合成减少而致低蛋白血症,导致营养不良。本院的资料表明:与HP+HD治疗前比较,通过3个月的治疗,CRP、Hb、TC、TG、β2-MG均有显著改善,CRP、Tc、TG、β2-MG不同程度的降低,Hb上升。可能的机制是:通过HD+HP治疗,有效清除CRF体内CRP及血液中有害的脂质成分,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有助于纠正贫血,改善脂质代谢,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生存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对于维持血液透析的CRF患者采用定期使HP+HD的方式治疗对减轻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促进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吸收,纠正贫血、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改善脂质代谢,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