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

谈金霞谢菊香

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841000谈金霞

新疆库尔勒市维吾尔医医院841000谢菊香

[摘要]目的:讨论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方法: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配合手术及护理。结果:随时估计病人的理解力和作出决定的能力,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使病人以最佳状态进入手术期。结论:对围手术期病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配合医生顺利手术,并可增加手术成功率和效果。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反应心理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定义为术前、术中和术后治疗时期。无论何种手术都会使围手术期病人产生一定的消极心理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及时掌握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反应特点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尤为重要。

1.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反应分析

1.1术前病人心理反应因人而异,个体差异较大,如:年龄、性格、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均可产生一定影响。恐惧、焦虑、睡眠障碍手术前期的心理特点患者表现为:害怕疼痛与死亡,担心手术是否会出意外,手术效果如何。时常出现心慌、血压升高、手发抖、发麻、坐立不安、出汗、不言语、入睡困难、早醒、噩梦等。

2.围手术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2.1.手术前期病人的心理护理首先应针对病人术前焦虑、恐惧等紧张情绪给予心理支持与指导。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心理支持与指导,评估病人的心理反应,手术动机及应对方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纠正患者的各种误解和疑虑,使之全面、正确理解术前各种信息。给患者提供手术的真实信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忍耐性,建立高度信任感和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一切心理治疗成功的保证。首先用亲切柔和的语言来接待病人,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产生安全感,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然后安排与手术成功的病人同住一室,减轻病人的术前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巡回护士应在术前一日访视病人,详细介绍病人的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性做出恰当的解释;特别对手术复杂、危险性大的病人,应向病人介绍医护理人员反复研究其病情后确定的最佳手术方案,以及手术操作者、手术麻醉方式等,强调病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用宽慰而恰当的语言使病人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了解有关手术前的注意事项,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术后各种护理措施及对病人的具体要求,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可把相似疾病的成功事例提供给病人借鉴,使病人树立起自信心。在提供信息的同时,要随时估计病人的理解力和作出决定的能力,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积极配合,使病人以最佳状态进入手术期。

2.2术中病人心理护理病人接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对病人态度要热情、亲切,适时以聊天的方式向病人询问夜间睡眠情况,了解病情,给予安慰、关心,并注意为病人保暖,营造温馨的氛围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同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设备、手术名称、手术过程、麻醉方法等,说明手术成功率,术后效果,帮助病人摆放体位使用约束带时应向病人解释清楚,消除误解,并帮助病人正确麻醉效果,使病人以轻松心态接受手术,保证手术成功。手术结束后,应向病人家属通报病人手术结果及有关术后病人身体恢复的注意事项。

2.3术后病人心理护理术后病人回病房时应做好一切护理准备,对病人进行监护、观察生命体征。麻醉苏醒后,应及时告知病人手术完成情况,手术达到了预期目的,让病人放心。同时还应询问病人感受,使病人从心理上得到安慰。手术室护士术后应随访病人,了解病人的心情变化和情绪,恰当而又耐心地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向病人传达有益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减轻病人术后心理负担,消除病态心理。

2.3.1术后疼痛、精神紧张可诱发多种不良心理反应,可采取术后止痛,减轻病人的疼痛。对疼痛敏感者应及早告知病人术后几天刀口疼痛较重,让病人有心理准备。病人疼痛难忍时,应及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加以缓解。若条件允许时,可采取术后止痛泵以减轻疼痛。鼓励病人运用术前练习的放松技术,如:深呼吸也可减轻疼痛。有的病人害怕疼痛和伤口裂开,不敢及早活动,应告诉病人采取正确的咳嗽咳痰、翻身等适当活动不仅不会使伤口裂开,而且会减轻疼痛和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2.3.2术后病人出现焦虑、抑郁、心理负担过重等消极情绪,大多数病人会把自己与做过相同手术的病人比较,对自己术前与术后疗效的期盼毕比较,若感觉术后效果不良,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手术情况、病情特点及术后检查情况来评价,将正确的评价疗效方法告诉病人,让病人感觉到自己正在康复中,同时应在生活上、心理上给予病人全面支持,战胜消极情绪,尽早顺利康复。

2.3.3做好健康指导是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大多数病人拆线后就可出院回家,但由于其他方面的生理功能仍未完全康复,故应向病人详细介绍出院后自我锻炼知识,比如:什么时候才能进行哪些活动,饮食上有哪些特殊要求等。若病人手术效果不好或愈后不佳不易过早把真实情况告诉病人,以免对病人心理打击过大影响其康复。有的病人术后带来部分生理功能丧失(如子宫切除)或残缺(截肢),引起病人心理上重大创伤。对这样的病人,应给与同情,进行心理支持,尽最大努力为病人提供克服心理困难和适应新生活的手段,使病人勇敢的接受现实,走向新的人生道路。

3、讨论

围手术期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心理问题。具体问题依个案患者的背景不同而在其类型、程度上有所不同,这些负性心里可影响患者的正常康复。护理人员应针对个案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心理护理方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辅助心理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患病与就医,是每个现代社会公民一生中不可避免的经历,但却不是令人兴奋、期待的经历。许多人对就医,尤其是手术会产生焦虑、紧张、恐惧、不安等负性心理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手术,势必会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影响手术的效果和术后康复。因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十分重要。对围手术期病人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配合医生顺利手术,并可增加手术成功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