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方法实施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运用科学方法实施心理干预

王多林

——矫正学生学业不良的策略之二

王多林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734500

摘要:矫正学业不良的策略主要有:合理归因,改变认知;实施成就动机训练,增强内驱力;不断强化,进行行为训练;弱化焦虑心理,激发良性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提高适应能力;实施心理干预,提高学业成绩。

关键词:学业不良心理干预科学方法

针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原因,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新课改提出的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实施心理干预时,要科学地运用一些方式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不良问题。

一、合理归因,改变认知。

正如艾利斯所说,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了不合理的情绪。在学业不良问题上学生会产生绝对化的要求和过分概括化的认识,所以要帮助他们合理归因、改变认知。首先,要帮助学生反思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还是基础比较薄弱?是学生主观努力不够,还是教师教学方法不良?是自己对学业结果焦虑,还是家长给予的压力过大》其次,要帮助学生消除不合理的信念,形成正确的信念。如:“我这次成绩较低,是由于在考试时粗心所致,不是没有学会。”“今天受到批评,确实是我没有按要求完成作业,不是老师故意找茬。”要让这些正面的、积极的思想占主导地位。第三,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受外界的影响,如教师的批语、同学的评价、家长的指责,应保持正常的判断,不要把失败结果全部归因于自己,弱化抑郁情绪,乐观地对待学业。

二、实施成就动机训练,增强内驱力。

首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结合各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杰出人物勤奋学习、努力成材的故事,激发学生从小就志存高远、踏实学习。其次,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功能,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国家的需要、是个人的责任,只有勤奋学好功课,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才能使我们的国家长久地繁荣昌盛。第三,从学习的内在意义上强调学习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实现个人价值、提升个人水平都有极重要的作用。可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事例,特别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人和事,清楚地了解他们是如何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第四,教师要协助学生确立恰当的奋斗目标,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并制订出落实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督促其实施,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改进,让学生增加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三、不断强化,进行行为训练。

学生学业不良的外显行为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强、书写质量差、阅读速度慢且不能理解。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和治疗技术,重点要运用行为塑造法、代币法、示范疗法。首先,实施行为塑造法训练注意力,从能集中注意10分钟开始,要求减少身体晃动,专注教师讲解;之后训练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学习达到20分钟。在学生按要求做到后,教师要马上给予表扬,予以强化,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行为得以巩固,使不良行为得以消退。其次,对学生进行记忆力训练。一是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二是用限时记忆法训练;每次都给予一定的记忆材料,一般以10分钟为宜,选取材料在50-80字以内,以后字数逐渐增多,难度逐渐加大,训练步骤和强化方法与注意力训练相同;第三是书写障碍矫正,提出写字的要求,按“正确——规范——美观”的层次逐步进行。

四、弱化焦虑心理,激发良性情绪。

学业不良,焦虑日盛,情绪低落,习得性无助长期占据着学生心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怎样对待这些学生呢?一是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上进心,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自我决策能力。二是帮助有回避心理的学生,与他们多接触、多交流、多指导,树立自信,找回自尊。特别是课程学习连续失败、成绩越来越糟的学生,班主任与课任教师要通过各种途经,有效地帮助他们减少回避心理的产生。三是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学习的焦虑情绪,或对某个老师的畏惧而对相应课程产生的焦虑。四是学校积极开展文体活动,让学生在踢球、赛跑、唱歌或跳舞中转移注意力,释放消极情绪,减轻心中的烦恼,减缓不良情绪的困扰。

总之,在实施矫正策略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分型辩证,选用恰当的方法予以干预,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兼及其它心理辅导。

参考文献

1.陶勑恒主编心理咨询与辅导(一).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2.郑日昌主编心理治疗(一).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漆书青主编心理测量与评估.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4.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二次出版。

5.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3次印刷。

6.杨玲赵国军主编学校心理学.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次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