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应用在提高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物知识的掌握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3

品管圈活动应用在提高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物知识的掌握率

黎小霞李巧萍

黎小霞李巧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36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管理工具在提高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物知识的掌握率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PDCA方法和质量管理常用工具进行改进工作.结果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物知识的掌握率由48.25%提高到85.81%.结论提高了护士运用管理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了临床工作的持续质量改进.【关键词】品管圈;护士;口服降糖药物知识;掌握率QualityControlCircleapplicationinimprovingnurses'knowledgeoforalhypoglycemicdrugsmasteryrateLixiaoxiaLiqiaoping(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zhouuniversityofTCM,guangzhouguangdong,510360)【Abstract】ObjectiveDiscussionQCCmanagementtoolstograsptheroleofnursesinimprovingtherateoforalhypoglycemicdrugsinknowledge.MethodFoundedQCCbyQCCstep,usingPDCAmethodsandcommontoolstoimprovethequalityofmanagementwork.ResultsNursesrateoforalhypoglycemicdrugsmasteringknowledge48.25%to85.81%increase.ConclusionsImprovetheabilityofnursestousemanagementtoolstosolvepracticalproblemsinclinical,cliniGcalw【oKrkeydownoerdcs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QualityControlCircle;Nurse;Knowledgeoforalhypoglycemicdrugs;Grasprate【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20-02

国际糖尿病联盟于2013年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发布“糖尿病地图”表明,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最新数据,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万,居全球首位;到2035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1.43亿.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现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物知识的掌握率较低,尤其是现在各种降糖药种类的增多,患者经常口服多种降糖药,临床患者出现依从性差或不懂如何口服降糖药,护士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导致患者口服降糖药出现误区,达不到控制血糖的作用.国内许多文献报道,认为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1-4].品管圈是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方式,是指相近工作场所或互补、相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自发的、自动的组成小圈团体,按照特定的活动程序集思广益、相互合作,共同解决管理、工作现场和文化等方面的事件或问题[5].因此我科于2014年3-9月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护士提高对口服降糖药物知识的掌握率,取得了初步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4年3月5日开始我科开展为期半年的QCC活动,由5名护士自愿参加.圈成员年龄21~32岁,平均(25.5±0.3)岁,学历均为大专以上,其中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设立圈名、圈徽,选出1名圈长,1名辅导员.圈名为“救生圈”,每月召开圈会1-2次,每次活动1~1.5h,在圈长的组织下共同商讨活动主题、活动特征、活动方法以及活动原则等细节[6].1.2方法1.2.1主题选定围绕每季度护理质量检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科室工作特点,小组成员共提出3个需要解决的质量问题,圈员进行头脑风暴,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采用5、3、1(5分为最高,3分为普通,1分为最低)投票的方式,确定“提高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物知识的掌握率”为主题,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控制血糖,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1.2.2拟定提高护士提高对口服降糖药物知识的掌握率的QCC运用六何(5W1H)分析法制定QCC计划并绘制甘特图,QCC活动时间6个月,包括第1个月选定主题与拟定计划表,第2个月现况把握、目标设定,第3-4个月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第5个月效果确认、标准化,第6个月检讨改进、成果发表.选择头脑风暴法、PDCA[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循环模式[7]、鱼骨图、雷达图等作为品管工具.1.2.3现况调查利用调查问卷进行科室护士调查,每周统一发放?口服降糖药物知识问卷?自行闭卷完成.调查现状分类如下:①护士掌握口服降糖药的种类②护士掌握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③护士掌握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时间④护士不掌握低血糖的相关知识⑤护士不掌握血糖值的定义.通过现况调查,了解我科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知识的掌握程度.1.2.4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值×圈能力=48.25%+(1-48.25%)×56.67%×85%=80.76%,目标设定为活动在9月17日前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的掌握率由48.25%升至80.76%.1.2.5查找原因QQC成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对环、人、机、法、料等五种原因进行论证、确定,得出护士对口服降糖药不掌握原因:①病区环境小;②标准流程欠缺;③科室重视不够,培训方式不当;④药品区分标识不清;⑤责任心不强,培训次数少,从5个方面查找护士对口服降糖药掌握率低的原因.见图1

1.2.6制定对策及实施针对要因,全体QCC成员通过头脑风暴寻求改善对策,并对每对策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等指标进行评分,共拟定3个对策实施改善.(1)针对责任心不强①对策如下:开展专项培训,提高护士责任感;A1组指导A2组护士,护士之间相互教育督导;设立奖罚制度,提高积极性.②对策处置:经由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上述内容列入到护士各班职责内;护长或糖尿病联络员每季度对本科室护士进行提问并设计?糖尿病专科提问本?进行登记.③对策效果确认:护士掌握服药时间例数由改善前0.75例/周升至12例/周;护士掌握不良反应例数由改善前1例/周升至11例/周.(2)培训方式单一①对策如下:开展口服降糖药相关知识的竞赛;利用周会时间或业务学习时间阅读口服降糖药知识手册,以幻灯、录象播放糖尿病教育专题片等均可作为护士糖尿病知识培训的辅助方式;可每月或每季度设定一个口服降糖药交流日,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平时工作中疑惑的药物(由圈长主持).②对策处置:经由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上述内容列入到新护士培训计划内;利用周会时间或业务学习时间阅读口服降糖药知识手册.③对策效果确认:护士掌握服药时间例数由改善前0.75例/周升至12例/周;护士掌握不良反应例数由改善前1例/周升至13例/周(3)完善相关口服降糖药的流程指引①对策内容:制定相关口服降糖药的流程指引;制定口服降糖药流程的考核评分标准.②对策处置:经由效果确认为有效对策;上述内容列入到新护士培训计划内;制定相关口服降糖药的流程指引;制定口服降糖药流程的考核评分标准.③对策效果确认:护士掌握不良反应例数由改善前1例/周升至14例/周;护士掌握服药时间例数由改善前0.75例/周升至15例/周.1.3统计学方法应用PEMS3.1版医学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活动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活动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有形成果QCC成员于对策实施2个月后收集数据,调查10次问卷调查,500例数,调查对象为科室10护士,结果显示护士对口服降糖药掌握率85.81%,高于目标值(80.76%).QCC活动实施前后护士对口服降糖药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257,P<0.01),见表1.

表1QCC活动前后护士对口服降糖药掌握率比较

备注:由圈员5人评分,每项最高分5分,最低1分,总分为25分

3讨论3.1品管圈活动是一项“以人为本”的品质管理模式[8]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于1962年开始倡导推行的提高生产力的科学管理方法.是指工作性质相似或相关的人,自动自发共同组成一个圈(组),激发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地从事各种问题的改善[9].品管圈活动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企业管理中,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医院管理领域,在我国台湾地区是最普及的医院管理工具[10],近几年逐渐被国内医院引入护理管理领域[11].品管圈作为一种加强管理的手段,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12-13].我院急诊观察病区的此次品管圈活动,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出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知识缺乏的关键原因,通过因果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制定针对于相关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进行相关培训和考核,进行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知识掌握的规范管理,使我科护士对口服降糖药的掌握率由48.25%升至80.76%.有效提高了护士对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知识掌握,提高护士的自信心,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

3.2QCC活动能提高护理质量,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QCC活动依照PDCA循环程序进行,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等,并把成功的经验进行标准化,制定工作制度和流程,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不再以护士长为主,而是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实施和改进.在QCC活动中,护士分工合作、各司其责,分阶段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改进,提高了护理质量,使个体在护理工作中发挥了主人公精神,充分展现了自我,实现了自我价值[16].护理质量的提高要靠每个护理人员努力,只有每位护士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护理质量才能提高.品管圈活动强调的是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活动,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14].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15].我院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多项综合能力.3.3检讨与改进通过开展此次QCC活动,QCC成员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手法,发现、讨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自下而上有效的质量改进机制,使持续质量改进真正成为一种文化、习惯,更是成为一种团队工作,为护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添砖加瓦.由于是初次运用QCC工具,经验不足,在解析和找原因时耗时较长,并没有被每个护士掌握,下一步继续加强培训,使每个护士掌握并熟练运用QCC管理方法,进一步解决临床工作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还能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隐患.通过采取品管圈活动,可促使护理质量的监督体系、管理体系、工作流程等更加完善,从而保证护理工作趋于标准化、系统化,而患者也能从中享受到更高规格的护理服务[17].

参考文献[1]王惠琴.应用品管圈减少护士来回于护理站与病房的途中耗时.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12-15.[2]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29.[3]唐洪钦,赵丽,谭小云,等.品管圈在骨科患者基础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效果.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0):52-54.[4]曹敏,蒋莲萍,徐小燕,等.品管圈在推进急诊科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104-4105.[5]章飞雪,黄建莉.“品管圈”活动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实践[J].中国现代医生,2012,14(13):45-46.[6]郭灵霞.骨科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58例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15-116.7]张江霞.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合理用药水平[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15,9(01):9-11.8]豆大海,孟玲.“品管圈”活动在住院药房退药管理中的应用[J].药学与临床管理,2010,18(5):489—491.[9]孔园珍,葛孟华,孙欢欢.品管圈在病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9):33—34.[10]林逸胜.台湾医院的“品管圈”[J].中国卫生人才,2002(10):42-43.[11]沈崇德.以精细化管理之手造中医院品质之形[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67.12]时丽萍,徐海艳,周端鹏,等.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居家自我间歇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率[J-I.护理学杂志,2013,28(I):18—19.[13]陈晓华,王立,陈群,等.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患者外出检查运送的安全保障作用I-J].护理学杂志,2013,28(1):58—56.[14]杨丽,王卫琼.参与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4-45.15]陈芳.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医药导报,2007,4(4):71[-72.16]黄华,龙兰兰.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感染科陪护率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75-77.[17]姚智萍.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