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卫生保健的工作重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浅谈学校卫生保健的工作重点

徐新丽

徐新丽(牡丹江分局八五七农场职工医院158322)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368-02

【摘要】目的了解学校卫生保健资源,以及学龄儿童健康保健的重点。方法2007年10~11月,对12所小学学校卫生保健状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94.1%的医务室能开展业务工作,但社会和企业办学学校医务室的工作能力劣于公办学校(P<0.05)。社会和企业办学校未开展健康教育的有13.3%。结论学校对于学龄儿童的保健工作没有抓到重点,因此现将学龄儿童特别是儿童保健的工作重点做以归纳总结。

【关键词】儿童学校保健

学龄儿童少年时期是一生中生长发育很重要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到7~8岁后稍有增快趋势,皮下脂肪重新堆积,各种生理功能已基本成熟、稳定,淋巴系统的发育正处于高潮,脑的发育基本完成,智能发育进展较快,社会心理进一步发育,逐渐适应学校环境。因此学校、家庭与社会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并为成年期的生命保护和晚年的生命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一、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生少年经历着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学校的建筑和设备成为学生少年进行学习和各项活动的重要外界环境,它直接与间接影响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为此,在新建、扩建、改造校舍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校址,要求周围环境安静、安全、清洁,避免污染及噪音,内部设施应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户外活动场地及绿化地带,教室采光、通风良好,有必要的防暑降温及采暖设备,学生用的黑板、课桌椅及教学用品均应符合卫生标准。建立各项卫生保健制度,采取适宜的卫生措施,减少与控制消极因素,使学校环境能有利于儿童少年的学习、发育及健康成长。

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增进儿童少年健康及预防疾病均有一定意义,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及监督检查,使学生懂得并自觉养成各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每日坚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洗手;不随便吐痰、乱抛纸屑及垃圾;饮水用自己的杯子;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养成早起、早睡及夏季午睡的习惯;不挑食、不偏食、不吃腐败变质及不洁食物;吃生瓜果要先洗净。不断改善与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达到促进健康及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培养正确的姿势

儿童少年时期,骨骼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年龄愈小、全身软骨比重越大、弹性亦愈强,当受到外界不良的影响,较容易发生畸形,如听课、看书、写字时经常弯腰、歪头、扭腰,站立时歪肩,走路时低头、驼背,都可影响胸廓的正常发育,长此以往,易形成驼背、脊柱异常弯曲等,因此,学校应培养儿童少年在校的各项活动中始终保持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四、、预防近视

良好的视力功能是儿童少年顺利阅读、书写以及进行各项活动的先决条件。儿童少年时期不重视眼的卫生,很容易发展成近视眼。

五、预防龋齿

儿童少年龋齿发病率较高,龋齿致病因素是由细菌、食物与主三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龋齿的发生与发展较为缓慢,从早期损害到龋洞,平均需15个月的时间,如能及时发现给予干预,能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六、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系统的体育锻炼还能促进儿童少年的体力及耐力的发展。为此,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体格发育情况,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并结合卫生保健进行科学的指导,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

七、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宣传的方式,经常性地向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改变不良的行为,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人体基本解剖生理知识;②心理卫生;③个人卫生与健康;④合理营养及平衡饮食;⑤常见病、多发病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⑥安全与预防意外伤害知识及自救技术;⑦环境卫生等。

参考文献

〔1〕巫琦,狄江丽,吴久玲,等.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卫生保健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34-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