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因素调查分析及措施探寻廖韧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因素调查分析及措施探寻廖韧敏

廖韧敏

廖韧敏

湖南省汝城县妇幼保健院湖南汝城424100

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因素,探析降低剖宫产率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择取我院近5年内收治的的剖宫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统计剖宫产率,并就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我院剖宫产率由2010年的35.91%,逐年递增,至2014年剖宫产高达61.06%,近5年内总体剖宫产率为47.62%;难产、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是导致剖宫产率逐年递增的主要因素。结论:剖宫产率逐年递增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加强医患沟通,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同时积极的开展产科健康教育及优化医疗环境,这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剖宫产;因素;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围产医学技术、麻醉技术及剖宫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剖宫产手术指征也在不断的演变更替,因此导致了剖宫产发生率逐年递增。据相关统计显示,我国多数医院剖宫产率大约在40%-60%之间,部分医院剖宫产率更是高达70%-80%[1]。高居不下的剖宫产已发展到了非控制不可的地步,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剖宫产手术的恰当使用对于抢救或避免母婴危险是有重要意义的,但其毕竟是一种非生理分娩方式,过渡的无节制使用不但不会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还可能增加母婴近、远期的患病率。因此,如何合理的使用剖宫产降低剖宫产的发生率是临床产科的工作重点。此次我院对近5年内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导致剖宫产率逐年递增的因素及相应降低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计收治孕期产妇6617例,产妇年龄22岁到35岁不等,平均年龄(27.4±3.2)岁。孕妇分娩方式,其中3466例自然分娩,31051例剖宫产。

1.2分析方法:对既往5年内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度统计,计算每年剖宫产率。同时对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剖宫产指征情况进行观察,计算构成比,分析剖宫产逐年递增的因素。

1.3剖宫产指征[2]:○1难产,其中包括巨大儿、骨盆狭窄、头盘不对称、胎头异常、产程异常等。○2胎儿宫内窘迫,包括羊水污染、羊水过少等。○3妊高症及合并症,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等。○4社会因素,产妇及家属要求或高龄初产妇。○5臀位因素。○6瘢痕子宫,既往剖宫产史或子宫肌瘤手术史。○7其他,包括双胎、胎膜早破等。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检验以X2检验进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剖宫产率:我院剖宫产率2010年35.91%,5年内持续增长,至2014年剖宫产率达到61.06%,两年数据比对,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3.1剖宫产率逐年递增因素分析:○1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即非临床因素,近年来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逐渐增多,分析认为,这与孕妇惧怕自然分娩所产生的疼痛有有关,同时孕产妇也担心胎儿因自然分娩过程颅脑受到挤压损伤而影响智力。剖宫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师过分信任剖宫产而忽视了剖宫产本身所会产生的并发症,这也是导致剖宫产率不断升高的原因之一。此外,部分家庭因迷信因素开始追捧择时分娩,认为让孩子赶在某个良辰吉时出生可以健康聪明,因此产妇会放弃自然分娩而择时选择剖宫产来进行“计划分娩”[3]。○2胎儿宫内窘迫,尽管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围产技术也在不断的完善,使得因胎儿宫内窘迫而实施剖宫产的比例有所降低,但其影响仍是不可忽视的。目前临床使用的胎心监护仪多存在假阳性,且临床缺乏排除假阳性的有效措施[4],此外加之各级医院医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会出现胎儿功能窘迫的过度诊断,从而使得医师急于进行剖宫产手术。○3难产,难产一直以来都是导致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其中主要与巨大儿的形成、头盘不对称等有关。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孕产妇的不合理饮食现象也逐渐增多则极有可能造成胎儿体质量的增加,此外长期的卧床休养也会导致胎儿体质量的增加。临床医师因业务能力不够强硬,对于头盆对称的诊断标准掌握不够严谨,也是导致剖宫产率增加的原因之一。○4其他,诸如瘢痕子宫,部分医师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认为瘢痕子宫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会出现子宫破裂现象,医师担心医疗纠纷而向产妇大力推荐剖宫产;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放宽等。

3.2对策:针对因素分析结果,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来实现剖宫产率的降低:积极开展产前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产妇合理饮食、合理运动,避免巨大儿的产生;自然分娩可以降低手术损伤,加速产妇分娩后的恢复并提高新生儿免疫力[5],因此临床应加强医患沟通,向产妇详细介绍自然分娩及剖宫产的优缺点,使其对分娩方式有个清晰的认识并鼓励产妇进行自然分娩;做好产前助产工作,如宫缩素的实施,积极的帮助产妇顺利进入产程;严密的进行胎儿胎心的监测,积极的筛选假阳性,同时提高医师专业素质,避免因错误判断而行剖宫产手术;做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临床工作者的责任感,积极、严格的控制剖宫产手术指征;剖宫产率盲目的升高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降低剖宫产率的最终目标是避免母婴的损伤,因此需要呼吁舆论正确引导,使分娩趋于自然、生理的过程。

综上所述,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临床应通过优化医疗环境、加强医患沟通、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及积极开展产前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干预,这对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醒华.对剖宫产的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7):385~388.

[2]华少萍,胡春霞,莫秀兰,等.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动态变化及增长速度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8,17(6):455-457.

[3]周慧敏,张松涛,郝丽霞.浅析剖宫产率增高的社会因素及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256-257.

[4]李源,赵艳晖,李波,等.剖宫产指征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30-33.

[5]尹玲,陶霞,朱毓纯etal.剖宫产术子宫瘢痕妊娠42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