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应用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应用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观察

许吉万

许吉万

(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后坦索罗辛辅助输尿管结石患者排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4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2例,ESWL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坦索罗辛。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7,14,28d后的结石排净率、结石排净平均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及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7d时的结石排净率与对照组同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4,28d时的结石排净率均明显高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结石排净平均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坦索罗辛可有效促进ESWL术后碎石的排出,同时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坦索罗辛

【中图分类号】R6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045-02

输尿管结石引起肾绞痛是泌尿外科医生急诊时最常见的疾病[1]。在各种类型的输尿管结石中,70%发生于输尿管的下1/3段,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因其非侵入性和成功率高已成为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重要手段,但是碎石术后的排石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有资料表明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可以促进输尿管下段小结石的自主排出,本文观察坦索罗辛对输尿管下段结石在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的辅助排石作用,并与肾石通辅助排石效果进行比较。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14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2例,其中男100例,女44例。年龄24~79岁,平均43.0±15.0岁。所有患者采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坦索罗辛。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及结石位置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第3、5、7天复查,根据病史、查体、B超和(或)x线检查判定有无结石排出,从而判断2组患者碎石后结石排出率是否有差异。排除标准:(1)输尿管下端手术史者。(2)多发性输尿管结石。(3)肾积水明显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肾功能衰竭者。2组患者年龄、性别、结石大小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ESWL治疗后,口服消炎痛25mg/次,3次/d,排石颗粒5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0.4mg/次,3次/d。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嘱患者饮水2L/d,并适当增加运动量,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排石情况,共14d。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结石排净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3d、7d时的结石排净率与对照组同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4d结石排净率(83.3%)、28d(97.2%)结石排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结石排净平均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及VAS评分情况比较观察组的结石排净平均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及VAS评分分别为(6.1±1.4)d、14(38.9%)、(2.7±1.2)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8±2.1)d、25(69.4%)、(3.9±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品不良反应。

3.讨论

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结石、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ESWL和外科干预治疗。外科干预治疗,因医疗费用和对人体的创伤,患者多数不愿早期接受。保守治疗和结石自然排出时间长,易出现并发症。以往,国内采用中医排石制剂,因其排石时间长,结石排出率低,疗效不满意。与结石滞留相关的主要因素包括输尿管平滑肌痉挛、黏膜下水肿、疼痛和感染,针对这些因素进行药物治疗是必需的。有研究资料显示,A1受体的表达在输尿管平滑肌中占主导地位[1],阻断这些受体可减弱输尿管蠕动,降低输尿管管壁压力,从而促进结石排出[2]。许多药物可影响输尿管收缩活性,A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具有A1A和A1D两种受体亚型,在梗阻的输尿管中,坦索罗辛可增加结石周围输尿管管壁内的压力梯度,即增加结石上部尿夜团的压力,同时降低结石下部输尿管蠕动,从而降低膀胱

颈部的基础压和排尿,从而促进排石[3]。ESWL因其为非侵入性及较高的碎石率已成为输尿管结石治疗的重要微创手段之一,但排石过程受输尿管生理性或病理性狭窄、结石部位输尿管痉挛、尿路感染、输尿管黏膜水肿、结石的形态、大小位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结石在排出过程中可引起黏膜水肿、感染及肾绞痛等,严重时可导致结石的滞留而加重肾积水。因而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以促进ESWL后结石的排出,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坦索罗辛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受体阻滞剂,可同时抑制α-1A、α-1D两种受体亚型,其作用机制为:(1)抑制输尿管平滑肌的痉挛,有效促进结石在尿液和输尿管的双重作用下排出。(2)作用于前列腺及膀胱颈部位的α-1D受体,达到松弛两部位的平滑肌而利于结石的排出。(3)抑制了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及输尿管平滑肌的痉挛,可降低肾绞痛的再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本组结果显示,ESWL后配合使用坦索罗辛可明显提高结石的清除率,且排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镇痛剂使用率及肾绞痛的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ESWL后使用坦索罗辛可促进结石的排出,是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综上所述,综上所述,输尿管结石ESWL术后应用坦索罗辛辅助排石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结石排净率高且所用平均时间较短,同时肾绞痛发生率低,疼痛症状获得了有效缓解,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晓峰.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162例临床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8):859-861.

[2]谭小军,邓国贤,王安果等.坦索罗辛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对上尿路结石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3,22(11):10173-10177.

[3]孙业庆,王慎鸿,谭洪鳌.排石颗粒合坦索罗辛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后输尿管结石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87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