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多元价值的全方位全过程鉴定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档案多元价值的全方位全过程鉴定论分析

陈韵如

陈韵如(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赵尚志将军纪念馆,黑龙江萝北154211)

摘要:档案价值,是指档案这一客体对利用主体(包括国家机构、社会之或个人)的有用性。它属于档案客体与利用主体之间的一种关系范畴,通过档案客体对利用主体需要的满足来体现。在档案价值关系中,档案客体的自身状况及其属性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利用主体的需求也不可或缺,它的变动可能会引起档案价值的升降。本文现就档案多元价值的全方位全过程鉴定论的要点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档案多元价值;库藏档案数;档案鉴定;研究价值

档案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文件(包括档案)运动而发展变化,并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加上利用主体的差异,导致了文件和档案的机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1档案价值的多元化

文件和档案价值的多元化,是指同一份文件和档案具有多种价值、通途,包括同一份文件和档案对同一利用主体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价值,呈现出多种不同的价值形态;以及同一份文件和档案对不同的利用主体在同一阶段具有不同的价值,呈现出多种不同的价值形态。

例如,政府机关的某一份文件,对其形成者自身而言具有第一价值,并且最初具有现实利用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行效用的减弱,它有可能具有参考价值、历史价值等;而对于其他机关和公众而言,它有可能具有第二价值。从作用的领域来看,文件和档案的价值又分为行政价值、法律价值、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

由于档案价值的多元、潜在性、滞后性等特点,档案鉴定工作的预测性和复杂性,以及鉴定人员的知识、经验等主观性因素的影响,要求一次鉴定就能准确、完整地鉴别文件和档案的价值,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鉴定档案必须用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为指导,对文件和档案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鉴定,在前端控制的基础上,将后续鉴定贯穿于文件生命的整个周期的各个阶段。只有这样,方能充分发现和准确、全面、客观地判断档案价值,使保存下来的档案既能满足文件形成者的利用需要,又能满足其他部门或者个人的利用需求,能够充分地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构件完整的、多层次的“社会记忆大厦”。

2档案鉴定理论的整合与深化

要解决库藏档案数量急剧增加,档案鉴定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其他档案管理环节的问题,要使档案鉴定工作尽快地不如良性循环,必须对现有的理论、方法、标准进行整合。

档案鉴定理论,说到底应该是一种方法论。离开了具体鉴定方法与相关标准,理论便会成为空话。所以,对档案鉴定理论的分析与整合应该是以方法为主线。

2.1间接鉴定法与相关理论。

间接鉴定法以新职能鉴定论为主要理论依据。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档案应体现文件之间业已形成的相互关系。档案价值取决于社会结构,通过社会职能得以体现。新职能鉴定论有它的深刻和独到之处:

首先,这种理论把档案鉴定提升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鉴定的着眼点不再是具体文件,也不再是文件的内容,而是文件所从属的职能、任务或活动。

其次,这种理论体现在方法上,是一种前端控制和批量进行的间接鉴定法,有简便易行、效率较高的特点。由于它适应了电子文件大量出现的情况,为中外许多档案学者所认同。但是,这种理论与方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表现在:就方法而言,因其是一种间接鉴定法,故无法对文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观分析,可能导致鉴定中的简单化、片面性和一刀切;就理论而言,某种职能本身如何定位,即如何确定其重要程度或社会意义,甚至可能比内容分析更复杂,更困难。因此,新职能鉴定论与间接鉴定法主要适用于前端鉴定,对于多次的后续鉴定,我们还需同时借助其他鉴定理论与方法。

2.2直接鉴定法与相关理论。

直接鉴定法认可关系价值论的客体属性决定论为主要理论依据。该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档案价值关系由主客体两个方面构成,其中,客体即档案自身的状况及其属性对档案价值起决定作用,主体需求则只对档案价值有制约作用。

与这种理论相连接的直接鉴定法,要求直接对档案文件的内容、形成过程(含档案所丛书的职能或项目等)、形成者和其他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能全面把握档案自身状况及其属性,因此,其鉴定结论相对来说比较准确、全面、中肯。在档案价值的微观鉴定、后续鉴定(包括归档鉴定、进馆鉴定、分级鉴定、期满鉴定和开放鉴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它往往偏重于分析单份文件、单个案卷的价值,却可能忽略单份文件或单个案卷的保存与销毁对相关全宗、相关馆(室)库藏,乃至整个国家档案资源建设的影响,难以从宏观层次即全社会或档案馆整体的视角去把握;逐卷逐件逐页地审阅和处置档案,效率较低;它还是一种滞后的坚定,不适合当代电子文件数量巨大、动态易逝的特点。因此,这种鉴定理论与方法需要和其他理论与方法相融合。

2.3需求预测法与相关理论。

需求预测法以“利用决定论”和“主体需求主导论”为理论基础。这类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档案的价值不是档案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而是由人们或人类社会的利用需求决定的。换言之,它将利用者的利用者的利用需求视为鉴定档案的最重要标准。这类理论体现在鉴定方法上便是需求预测法。它强调鉴定工作要考虑利用者的需求,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其局限性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它使鉴定过程带有很大的主管随意性;另一方面,它使鉴定标准脱离了文件及其形成者本身,并且在实际上破坏了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削弱了鉴定者对文件来源的重视。因此,这种理论与方法在鉴定工作中实际上是不能单独使用的,要与其他理论与方法配合使用。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到,种种鉴定理论与方法各有其优点与缺陷,没有任何一种理论与方法可以解决档案鉴定中的一切问题。它们之间并不相互排斥和否定,而是相互融合与渗透,换言之,可以互补,可以兼容,可以并存。例如,文件双重价值论、比例鉴定法、选样保留法等,都可以成为整合后的档案鉴定理论与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整合、深化后的鉴定理论与方法,应该形成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多种理论与方法可以有序组合。又例如,在一个单位鉴定档案时,首先要应用间接鉴定法与相关理论来解决宏观问题,前端控制和批量鉴定的问题。在宏观鉴定的基础上,再应用直接鉴定法及其相关理论,同时考虑主体需求,以解决微观鉴定的问题。只有微观与宏观视角并用,才能使鉴定工作尽可能地做到客观、正确。

3结论

档案鉴定工作要尽量客观,要增强其科学性。因此,档案鉴定工作中严格制度、慎之又慎是十分必要的,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放松这个要求。但同时又要允许文书和档案人员在一定限度内有一些轻微的失误,否则,档案鉴定工作就不能正常地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