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车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采血车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柳升

(长沙血液中心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采血车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抽取至采血车献血的人群500例(2016年3-2017年2月期间),对采血车出现献血反应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献血人群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共有21例,发生率为4.20%(21/500);发生献血的主要原因包括个人因素、精神因素、环境因素等,可对献血者给予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护理,帮助患者提高献血的健康知识,促进安全献血。结论采血车献血者引发献血反应的原因多种多样,实际护理时应明确献血反应的原因,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献血的安全性。

关键词: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护理对策

由于采血车献血人员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各不相同,参与献血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反应也各不相同,对于初次献血的人群来说,对于献血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较低,导致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包括紧张、恐惧等心理,若该种心理应激反应超出了个人的忍受程度,将会导致各种献血反应,以献血时出现眩晕、面色苍白、心慌胸闷、出汗、恶心呕吐、意识恍惚、心率下降、四肢冰凉、血压下降等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更有甚者将会抽搐、晕厥、大小便失禁、痉挛等[1-3]。为此,本次研究对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案,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至采血车献血的人群500例(2016年3-2017年2月期间),所有人群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男性264例,女性226例,年龄区间为21-54岁,平均(38.25±2.31)岁。

1.2方法

对所有人群均采用采血车献血,告知患者献血的相关注意事项。

2结果

所有献血人群中,发生献血反应的共有21例,发生率为4.20%(21/500)。

3讨论

3.1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

(1)精神因素:分析引发献血反应的一类重要因素为精神紧张引发,特别是对于首次献血的人群来说,对于献血的生理知识知晓度较低,实际献血时由于采血针头较粗大,由于引发紧张、担忧等情绪,担心自身无法承受献血事件,使得精神高度紧张,导致迷走N兴奋,扩张血管,降低外周的阻力,减少了回心血量,使得脑供血不足[4]。(2)个人因素:若献血时处于空腹状态,则多半为路过的旅客,饮食通常不是十分规律,则容易引发相对血容量不足的情况,导致一过性血糖降低情况,引发献血反应。若在献血前十分疲劳,将会导致睡眠质量降低,且献血的机体处于应激情况,可引发短暂性血管扩张,降低了脑血容量,引发献血反应[5]。(3)环境因素:受到采血场所的限制,采血空间较为狭窄,人流量较大,导致采血车内的温度增高,且献血人员一旦等候的时间较长或者担心献血时间较长,容易引发急躁等不良情绪,且采血时多半为坐位,使得血液容易积聚在下肢,降低了回心血量[6]。献血完成后突然站起将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现象,且受到采血医护人员操作技能、工作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将会使得献血者对工作人群产生怀疑,安全感丧失,甚至引发抵触情绪,容易导致献血反应,若一旦有人出现献血反应后,将会对其他的献血人员产生连锁反应,使得旁边一些献血人群也会引发不适情况[7]。

3.2护理方案

(1)采血前:营造出良好的采血环境,采血车的环境应保持整洁干净,摆放整齐各类物品,车内可播放安静轻柔的音乐,做好冬季的保温措施与下级的降温措施,便于提高献血人员的舒适感,提高献血依从性。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穿戴衣帽整齐,给予引导性的语言,多鼓励、安慰献血人员,使得献血人员放松身心,对献血的常识给予耐心的讲解,带领其观看献血的过程,便于献血者感受到关爱与尊重[8]。并在献血前应患者的心理状况、身体素质等进行全面评估,给予严格的体检工作,空腹状态下不可采血,过度疲劳状态下不可采血,行程时间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不可采血,在启程距离时间短于30min的情况下不可采血。在献血前可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对各项检查结果表示合格后方可摄取一些饮食,给予坐位采血姿势应抬高下肢,保持坐卧位,可依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采取仰卧位。对穿刺血管慎重选择,一般情况下可选择粗大饱满、充盈、不易滑动的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进行穿刺,禁止过紧结扎止血。将采血人员的个人素质进一步提高,对采血技能严格掌握,尽量做到一次性穿刺成功,以免反复进行穿刺,导致患者疼痛感剧烈,出现身体不适感[9]。(2)采血时:可依据献血者职业、年龄、文化水平等的不同,将其注意力尽量转移,对献血者的反应进行严格观察,一旦出现多汗、面色苍白、心慌等情况,应即刻对献血者掐人中、按压合谷穴,便于达到快速有效的效果,并嘱咐患者采取平卧位并抬高双下肢,给予耐心的解释,安抚患者不良情绪[10]。(3)采血后:采血工作完成后,应指导其对采血部位进行按压,给予无名指、中指、食指并拢的模式,对穿刺点稍往上按压5-10min时间,并对拔针的技巧严格注意,禁止拔针时用力压迫,导致针头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推出,以防针头损伤患者皮肤,导致疼痛感,并同献血者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到逐渐消失身体各项症状后可离开,做好献血的回访登记工作[11]。

本次研究了500例献血人群,结果得知,所有献血人群中出现21例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为4.20%(21/500),且考虑到采血车日常工作情况的特殊性,应保持整洁、舒适的献血环境,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给予献血人群耐心的指导,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与健康知识,便于提高献血者的舒适度,在愉快的状态下完成献血工作,便于采集血液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得献血反应发生率降低,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廖丽梅,陈素君,田桂敏等.流动采血车献血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2):3517-3519.

[2]李清峰,李清虹,李欣等.献血量与献血反应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12):626.

[3]张艳.天津站采血车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包头医学,2013,37(1):43.

[4]姚海珍,闫文菊,宋任浩等.石家庄市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3,26(6):5-6.

[5]周燕.2010年-2013年济南市献血人群ABO血型分布及不足量血概况[D].山东大学,2015.

[6]田秀花,明文娟,张晓香等.2012-2015年山东省东营市个体和团体无偿献血者的血液不合格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6,39(6):484-489.

[7]林青.加强献血后护理服务不容忽视[C].//第十六届中南地区输血学术交流暨国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研讨会论文集.2014:254-254.

[8]高晓莉.综合护理干预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272-272.

[9]刘爱军.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采集不足量血的原因探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12):53-53.

[10]韦春燕.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3):238,240.

[11]刘建静,王琳.机采献血者采中献血反应的原因及相应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