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持续质量改进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李燕玲

(云南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神经内科云南昆明650032)

【中图分类号】R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242-03

护理安全是指在为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患者未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神经内科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卧床时间长,出现运动障碍患者较多,护理难度高,护理工作量大等特点,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所以做好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在神经内科尤为重要。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注重过程管理的环节质量控制的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包括:测量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解决办法,实施解决办法和测量实施结果[2]。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不断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加强安全管理保证患者护理安全,进而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

1.神经内科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1患者及家属因素

神经内科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感觉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者较多,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由于患者和家属神经系统疾病相关知识欠缺,对患者因疾病潜在的一些安全隐患意识不到。并且一部分患者和家属就医过程中依从性差,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同时由于部分患者及家属法律意识淡薄,遇事容易冲动,不能冷静解决问题。

1.2护理人力资源因素

我科现有护士32名,工作五年以下护士有16人,其中有11人工作不到两年,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专科疾病相关知识欠缺,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不能预见潜在的一些护理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护患纠纷,缺乏预见可能发生医疗护理差错的能力,同时对已发生的护患纠纷,不能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

1.3护理操作技术因素

由于低年资护士多,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医护、护患间的协调能力不够等原因,不能很好的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而且现有环境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期望值过高,同时由于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增加了许多潜在的护理风险,影响了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

1.4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缺乏主动学习法律法规的积极性,所以对法律法规认识度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由于临床工作时间不长,经验不足;缺乏主动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不多,所以说话不够严谨。低年资护士操作不熟练导致操作不够规范,而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前加强,这些都影响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

1.5护理管理因素

虽然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护理工作量较大,各种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药品管理制度、病区安全管理制度等执行起来往往难以落实到位,加之护理工作琐碎繁杂,护士工作起来受干扰较大,稍不注意工作容易出错。护士长行政事务繁多,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时间少,对护理各项工作督查不够,质量控制不得力等等都影响患者护理安全。

1.6环境因素

病区结构不合理,病房设施不全,无阳台,患者及家属将走道患者扶行栏杆晾晒衣物,病房、卫生间等各种安全标识不全,不醒目,陪护人员较多。病房只有床头灯,光线较暗,病房有加床,使本来不宽畅的病房更加狭窄,患者活动空间小。这些都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

2.建立目标、提出改进方法

2.1强化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

患者入院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给于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出患者疾病潜在的一些安全隐患,重点宣讲预防跌倒、坠床、压疮、烫伤、拔管、误吸等相关知识,并请患者及家属在《护理安全告知书》上签名,发放《入院健康教育单》及《预防跌倒坠床12指导》。对患者和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对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意识。次日,护士长利用床头交接班时间,再次进行宣教!强化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主动巡视患者,关心患者,争取得到患者理解,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2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安全意识

医疗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所在,生命安全。同时也关系到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只有患者安全了,医务人员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所以要培养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科室定于三个月进行一次护理安全警示教育,主要以院外及院内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作为案例,找出发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此增强科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重视护理人员法制教育,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护理人员。

2.3重视护理人员学习教育,提高专业素质

鼓励护理人员加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每个护理人员都要参加提高学历的教育。每个月参加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同时科室每个月进行专科业务学习及护理病案讨论各一次,由护师以上护理人员轮流主持进行,内容围绕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新技术,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进行,每次学习后,均要进行学习效果测试,以此督促大家认真学习。每个季度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各一次,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理论操作水平,提高专业素质

2.4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减少纠纷发生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多与医生沟通,发现问题医嘱,应及时与医生联系,以保证医嘱的正确实施,护士在工作中,尤其在给药时,一定要认真核对,减少用药差错发生。同时加强和患者及家属之间沟通交流,缩小彼此间的距离,增加信任感。在进行治疗护理时,对患者的提问耐心解答,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适时做好各项宣教工作、用药指导、检查前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等。和谐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5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提倡人性化的护理

医院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服务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加强护理人员学习教育,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思想。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需要。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也是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前提。所以护理人员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护士长日常质量监督分出主次,应以是否完成治疗措施,管道管理,跌倒坠床压疮高危患者防护等保障安全方面的质量为主。

3.实施解决办法

3.1强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加强护理质量监控力度

我院护理部质量控制为三级质量控制,由护理部→各科室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组成。科室一级质控小组实行的是每周检查,每月总结在护士周会反馈一次,针对本科室各项护理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评估改进效果。由科室护士长组成的二级质控小组对各临床科室病房管理,消毒隔离、优质护理,护理安全,文件书写,药品管理,健康教育,分级护理,危重病人护理,护理人员行为规范,患者满意度等护理工作每月检查汇总一次,呈报护理部,护理部在每月护士长会议上进行反馈;各临床科室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评估改进效果。由护理部及副高职称以上人员组成的三级质控小组每季度检查一次。科室针对本科在三级质量控制小组检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科室一级质控小组专设科室规章制度,专科护理常规执行检查项目,检查者负责检查各项工作制度,护理常规落实情况。

3.2加强护理不良事件控制,营造科室安全文化

护理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通过加强管理,措施保证使护理治疗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问题降到最低,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护理安全。护理人员应明确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是把生命安全交给医务人员的病人,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科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氛围,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生命安全第一”服务观念,从而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4.评估实施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的新模式关注质量督导的全过程,它强调了在原有的基础上质量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3]。将持续质量改进的管理办法应用到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通过测量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寻找解决办法,实施解决办法和评估实施结果整个过程不断循环而形成了完整的护理程序;科室护理人员参与了整个程序质量管理,极大的调动了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不断循环的持续质量改进,服务态度大有改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无护患纠纷及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而且科室护理团队呈现出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出现人人重视患者护理安全良好工作氛围,使科室的护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J].中国护理管理,2013,4(2:40).

[2]张培君.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02.

[3]陈爱萍.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3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