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对护理专业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

/ 2

浅谈教学中对护理专业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

胡霞

【摘要】在全力提倡人文精神和人性关爱的今天,我们作为护理学生的教育工作者,更应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推广,借以逐步提高护生的整体护理质量。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情景交融,以情施教,促进护德观念形成;注重引导,培养护德主体能力;知行合一,关注护德实践;多方参与,多种形式,加强人文护理教育实施效果等具体方法,以便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人文德育素质的优秀的护理毕业生。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德育素质培养

护理是一门关于“人”的科学,护理的本质内涵就是“对人性的关爱”。整体护理即现代护理的人文内涵是:以人为本,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注重患者的人格尊严的完善,是对患者给予系统的全方位的护理。以人为本是整体护理的基础和理论导向,整体护理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实现和应用。因此,要求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未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护理理论和娴熟的护理操作能力,更应拥有先进的护理理念即科学的人文护理观念。在全力提倡人文精神和人性关爱的今天,我们作为护生教育工作者,更应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推广,借以逐步提高护生的整体护理质量。

在教学中指导护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是培养护生人文护理观的关键问题:

1、明确护理的本质,树立人文意识,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新护理服务理念。使我们的护生理解认可人文护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培养“他人中心”的自我奉献意识。进行学习人文精神,深化整体护理意识的讨论和学习。在课堂上,开辟“讲述我身边感人的事”的教学法,使学生感受真情的魅力,体会人文的含义。力求使护生将一种充满人性的,时时处处体现人情味的,关心尊重患者、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气氛带入医院。

2、树立护理奉献精神。护士的角色是生命的守护神、是健康教育的使者、是促进健康的卫士。护理服务的对象是有不同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受不同疾病折磨的特殊人群,他在拥有与健康人同样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同情帮助,需要关爱呵护,需要舒适方便。这就要求护生及护理教育要具有无私的为患者服务的精神,有高度的同情心、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因此,在日常护理教育工作中以自身为范本,从关爱学生作起,让自己美好的精神形象感染熏陶学生,指导和教育护生时时处处体现出对他人、对患者的体贴和爱护,处处从方便患者的角度出发,敬业爱岗。

3、强化尊重患者人格和权利,珍视生命的意识的培养。护士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和需求、患者的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工作中的严谨和一丝不苟,体现了开展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显现了护士个体的质量行为。护理工作者需要把尊重意识自觉的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开展对护生的人文德育方面素质的教育。具体方法为:

一、情景交融,以情施教,促进护德观念形成。

护德观念的培养,是知、情、意、信、行统一发展的过程。护德教育中只有上述五种因素都得到促进,道德观念才能得以迅速形成。德育惟有动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故而,教师在教学中的真情注入应该是护德教育的灵魂。在日常授课时,应在尽力营造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再加入授课技巧,特别强调临床实例的列举,强化培养护生的本位观和换位思考能力,寓教于情。护德实践的逻辑起点在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可以通过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使学生愉悦地进行护德实践,而正是在实践活动之中护生获得了将护理道德观念进行外化的机会。

二、注重引导,培养护德主体能力。

学校护德教育的目的是使护生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先进的思想意识、合乎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而这些观念的形成有赖于他们的主动参与。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护德主体能力。

1、自我教育能力。

培养和提高护生的护德自我教育能力,旨在使护生理解并认可护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中等专业学校护理德育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护生适应未来社会终身德育学习的需要。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能顺利的实现把护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2、道德判断。

在理论及实验课堂上,真实模拟再现现代医院医护、护患间关系,使护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体会新时期护士的角色位置,在强化本位观的同时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在树立高尚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自发自主的对于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和问题作出善恶、正邪的评判和处理,使护生在日后的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能够时时处处表现出优秀的护士道德风貌。

3、护德创造能力。

传统的护德由于过多强调行为的规范性,重视对既有行为的接受与遵从,偏重道德接受能力的培养,从而限制了护理工作者创造性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护德精神的能力。作为新时代职业学校的护生,应具备有效的解决道德问题的能力,并担当起构建未来新护德框架的任务。因此,在整个基础护理授课阶段,教师需要从细节处入手,在整体护理的每一环节上都下大力气,反复引导启发培养护生,建立形成创新实行护德的习惯和能力。

三、知行合一,关注护德实践

重视实践活动对护生护德形成具有综合效应。首先,坚持理性说服。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说理的原则,以理服人。同时在说服过程中,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社会热点,增强理论的可接受性。其次,重视榜样教育。教育工作者的榜样教育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最有效的护德教育手段。中等卫校的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在其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学生。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以及尊重病人,关心病人,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用真实案例感化学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又受到了良好职业道德的熏陶。

四、多方参与,多种形式,加强人文德育教育实施效果。

1、多方参与,全面体现。人文观的推广不应只成为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护理教师的任务和职责。护生的护德教育工作应在其在校学习的全部时间里,在学校各项教学、各项管理、各种服务中全面的体现出来。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受到感染、激励、教育,使学生的品德人格在潜移默化中日渐完善美好。

2、开展多种形式的护德教育,实行情景性教育。当前影响护士发挥作用的首要因素,仍然在于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应坚持德育摆在首位,不能简单地把这种首位教育理解为多上政治课,而应体现在政治思想教育的渗透性上。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寓德育于其中,如社会实践、文化活动、先进报告、各种讲座等。

3、创建开放性教育。护生与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时代呼唤我们形成一种新型护德培养观。力求使护生的人格魅力,影响甚至造就一种崭新的更为人性化的人文护理。

总之,作为即将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广大护生,要把护理作为一种艺术来从事,人文护理理念是不可获缺的重要部分。通过加强对护生“人文护理”能力的教育,使护生在今后走进医院,能够做到对病人以情、以理、以行为实施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以良好的护理形象为医院赢得医疗市场竞争胜利而发挥巨大作用。

作者:胡霞渤海大学06级教育硕士锦州市卫生学校职称: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