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扭转诊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睾丸扭转诊治体会

刘志雄

刘志雄(会宁县人民医院甘肃会宁730700)

【摘要】目的促使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非专科医师对睾丸扭转有足够的认识,提高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报道文献进行总结。结构10例患者年龄11~35岁,平均20岁,左侧6例,右侧4例,发病至确诊时间6h~5天。结果9例行手术探查,9例证实睾丸扭转而行睾丸切除术,1例扭转270°者,因家属强烈要求保存睾丸,1周后睾丸坏死、疗效差而再次行睾丸切除。随访经睾丸固定术后未再发生睾丸扭转。结论对本病认识不足是延误诊断的主要原因,对于睾丸扭转,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存活率的最最重要手段及关键所在。彩色多普勒显像诊断是诊断急性睾丸扭转的最可靠方法。

【关键词】睾丸扭转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58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040-01

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是阴囊内急诊的主要病变之一,是泌尿外科急症之一,对本病及时确诊和处理,对保持睾丸的解剖、生理功能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本病好发于青春期。初诊时极易被误诊为急性睾丸炎或急性睾丸附睾炎。造成手术时间延误而失去挽救睾丸的机会。自1810年Delasiave首次报告以后,该疾病才渐被人们认识。睾丸扭转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睾丸缺血坏死而被切除,可能导致患者以后的生育功能障碍。基层医生对睾丸扭转没有足够的警惕性,导致目前首诊误诊率仍居高不下,往往造成患者终身残疾。因此如何提高早期正确诊治率,减少睾丸丢失及萎缩率,值得深入探讨。2000年3月~2010年3月我们医院泌尿外科共诊治睾丸扭转10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10例,年龄11~35岁,平均20岁。均系单侧睾丸发病,其中左侧6例,右侧4例。病程6h~5天。6例患者均为夜间睡眠时突然发病,4例患者有剧烈活动史(打球、跑步、会阴部外伤史等)。6例患者在外院及我院开始误诊为急性睾丸附睾炎,均经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再行进一步检查,彩超发现患者患侧睾丸血运消失或减少,确诊为睾丸扭转。10例患者患侧均有不同程度阴囊红肿,睾丸肿痛,直立时疼痛加重。7例患者有同侧腹股沟、下腹部放射性疼痛。伴有低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格检查:患侧阴囊肿胀,睾丸附睾界限不清,睾丸肿大,触痛明显,拒按,质地稍硬,精索增粗并短缩。睾丸横位上移5例,Prehn征(睾丸抬举试验)阳性患者7例,提睾肌反射消失。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5例,提示患侧睾丸附睾增大,血流减少或消失,内部回声不均匀。

1.2治疗及结果10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睾丸鞘内扭转270°~720°不等。扭转270°1例,360°5例,540°2例,720°2例。左侧逆时针扭转(4例/6例),右侧顺时针扭转(2例/4例)。术中探查患侧睾丸大部分呈黑色改变,质地稍硬,部分软化。术中复位,用1%普鲁卡因在患侧精索封闭,热敷30min,睾丸血运无明显改善行睾丸精索高位结扎切除术及健侧睾丸固定术。1例患者睾丸扭转270°,术中切开睾丸白膜见实质呈暗红色,由于患者家属强烈要求保留患侧睾丸。故行睾丸还原固定术后1周复查CDFI示:睾丸附睾增大,内部血流少,回声不均匀,睾丸鞘膜血供存在。由于患者并发切口感染,睾丸实质外溢,再次手术切睾。有5例术中行对侧睾丸固定术,1例于术后2年对侧睾丸痉挛痛再次行睾丸固定术。本组病例有4例获随访1~5年,经睾丸固定术后均无睾丸扭转发生。

2讨论

2.1病因及分型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可分鞘膜内型及鞘膜外型两类,鞘膜外型多发生在婴幼儿,临床上少见。鞘膜内型多见,好发于青少年,文献报道81%病例小于20岁,其发病原因主要与解剖异常有关。常发生于鞘膜壁层在精索止点过高、先天性睾丸系膜过长或缺如,睾丸引带发育不良,睾丸下降不良(隐睾)等。另外,剧烈运动、阴囊与精索外伤、提睾肌痉挛也是睾丸扭转发病的重要诱因(或无诱因)。本组4例因剧烈运动后发病,6例于睡眠时突然发病,其发病学特点及多普勒血流成像发现愈多数报道相同。

2.2临床表现睾丸扭转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病突然,多在安静或睡眠状态中发病,突然出现一侧阴囊内睾丸局部疼痛,呈持续性加剧并放射到腰腹部,伴有恶心及呕吐,睾丸肿大压痛酷似睾丸炎或睾丸附睾炎及睾丸肿瘤,是造成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但有一侧提睾肌痉挛及精索扭转短缩,睾丸上移或横位甚至可提高至腹股沟外环口处,患侧阴囊空虚,抬高阴囊时疼痛加剧,扭转睾丸质地坚硬、触痛较剧,睾丸上方精索变粗。超过12小时,可见阴囊皮肤红肿,睾丸与附睾界限不清,阴囊穿刺可抽得暗红色液体。

2.3诊断睾丸扭转主要发生于青少年,本组平均年龄20岁。睾丸扭转以左侧多见,本组左侧6例,可能与左侧精索较长的解剖学差异有关。睾丸扭转常发生于剧烈活动或阴囊部外伤,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可在睡眠中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为患侧睾丸突发性疼痛,可向同侧腹股沟区、下腹部、大腿内侧处放射,伴恶心、呕吐。既往有突发而短暂性睾丸疼痛史。体格检查:阴囊皮肤红肿,患侧睾丸肿胀、触痛,睾丸上移或横位,附睾位置变化,精索增粗、缩短,平卧后局部疼痛加重,Prhen征阳性,提睾肌反射消失,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减少或消失。其中Prhen征、提睾肌反射、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鉴别睾丸附睾炎症和睾丸扭转。由于急性睾丸附睾炎发病初始症状、体征与睾丸扭转极为相似,易被误诊[1,2]。

2.4鉴别诊断专家表示,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容易与精索扭转混淆,包括急性附睾炎、嵌顿性疝脓性腹股沟淋巴结炎、输尿管结石或急性阑尾炎等,应仔细区别。传统上认为睾丸炎、附睾炎是常见病,精索扭转罕见,非专科论著较少涉及,且精索扭转患者往往经非专科医师进行首次诊断,对睾丸肿痛者容易考虑前者而忽视后者。另为,忽视发病的年龄特点,过分强调典型体征,专科体检不仔细或漏查,未及时行影像学检查亦为误诊的常见原因。Frazier等认为两者的区别为精索扭转多有如下表现:(1)Prehn征阳性,即睾丸抬高试验阳性;(2)睾丸呈横位;(3)附睾位置异常;(4)阴囊局限性凹陷;(5)对侧睾丸活动度大;(6)以往有短暂、突发的睾丸病痛史;(7)缺乏尿路症状。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二者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急性附睾炎CDFI表现除睾丸肿大外,睾丸内及其包膜下血流信号明显增加,呈高速低阻型动脉血流,附睾内血流信号也明显增加,以体尾部为甚,呈斑点状甚至球状,RZ常为0.48~0.66;精索扭转睾丸血流明显减退或消失,RZ常增至0.9以上,精索扭转时间长者睾丸可萎缩。如果怀疑到精索扭转,一时又无法与其他疾病鉴别时,为了防止丧失睾丸功能,则应该进行手术探查。

2.5治疗睾丸扭转发病初期(6h)囊内无渗液,皮肤无水肿,可给予镇痛剂后试行手法复位。但由于手法复位成功率较低,且有加重睾丸扭转的可能,因此一旦明确或高度怀疑睾丸扭转,应立即手术探查。患睾切除后,应行对侧睾丸预防性固定术,其理由是造成睾丸扭转的解剖因素及诱发因素是双侧性的。睾丸扭转的程度与时间决定睾丸损害程度,一般认为发病24h后绝大部分睾丸坏死。睾丸扭转发生后,不论是睾丸复位固定还是切睾,均有不同程度的睾丸功能减退。睾丸扭转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睾丸扭转可导致生精细胞凋亡,可诱导抗精子抗体形成而损害对侧睾丸[3,4]。

3结论

综上所述,精索扭转是泌尿外科急症,也是医疗诉讼较多的问题。初诊容易误诊为急性附睾炎或睾丸炎等其他疾病,从而延误治疗时间造成睾丸坏死被切除。而睾丸切除后容易导致患者心理障碍,难以被接受,但是睾丸缺血6h即对生殖功能产生损害。有研究表明精索扭转可引起对侧睾丸凋亡并诱导产生精子抗体,而使精子数量减少精液质量下降,影响生育能力,且影响程度与睾丸坏死情况、扭转时间呈正相关。所以精索扭转不但是医疗问题,也有社会问题。

总之,凡以阴囊睾丸疼痛就诊的患者一定要引起接诊医生的高度重视。怀疑精索扭转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以观察睾丸血流灌注情况并短时间内多次性彩超检查及动态监测睾丸血流信号是早期诊断睾丸扭转的重要方法。及早进行手术探查甚至适当扩大手术指征,及时恢复已扭转睾丸的血供,同时行睾丸固定术是挽救睾丸,预防再次精索扭转的最有效措施。而加强对接诊医师特别是基层首诊医师的相关知识培训,是提高首诊诊断成功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昭典,韦思明,蔡松良.睾丸扭转诊治体会.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3,24(7):479-481.

[2]徐鹏程,徐鸿儒,项举乐,等.睾丸扭转14例临床诊断与治疗.解剖与临床,2003,8(4):229-230.

[3]姜涛,张仁科,宋希双,等.睾丸扭转处理与探讨.中华男科学,2004,10(3):185-187.

[4]李靖.睾丸精索扭转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20(6):371-372.

[5]方舟波,沈柏华,蔡松良,等.精索扭转37例误诊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461——462.

[6]陈晓松,孙玉成,张戈,等。精索扭转14例临床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4):228——229.

[7]夏焙,吴瑛主编.小儿超声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8]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三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