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集中带教在ICU实习生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短期集中带教在ICU实习生中的应用

李泞芮兰大华叶容何玉霞高学农董璐陈玥裴娟娟

何玉霞高学农董璐陈玥裴娟娟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湖北宜昌443000)

【摘要】目的:将集中带教方法与一对一带教方法相结合,提高护生理论与临床操作能力,探讨一种ICU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新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2年12月进入ICU实习生,随机分成短期集中带教与一对一带教组。比较两组实习生操作、理论成绩及护生满意度。结果:短期集中带教组实习生理论、操作成绩及满意度明显高于一对一带教组。

【关键词】短期集中带教;ICU;实习护生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519-01

护生实习的过程是护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1],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实习期间的技能掌握,对其以后是否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护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一对一带教,带教老师与学生会因能力差异,带出的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也会有很大的差异。ICU是危重患者实施集中救治的特殊护理单元,拥有各种先进仪器、急救设备,运用的是最新的理论和技术,其设置和工作程序常常使刚进入ICU的实习生对ICU的工作产生困惑和压力。我们在传统带教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将传统一对一带教与科室短期集中带教相结合,使各层次的实习生能尽快适应ICU特殊的环境,提高她们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整体观察和抢救应急的学习能力,更好的将课堂知识与临床实践相融合,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7月~2012年12月入ICU实习护生58例随机分为短期集中带教组与一对一带教组,每组29例,实习期4个星期。其中年龄19~23岁;女生56例,男生2例;大专生49例,本科生9例。带教老师10例,其中年龄25~29岁,大专学历4例,本科学历6例,工作年限2~10年。

12方法:所有实习生在入科实习前统一参加护理部对其进行最基本理论与技能的集体岗前培训。

121一对一带教组为对照组,入科后按照传统带教方法由总带教老师简单地介绍ICU的环境设置、工作制度后随机分配至符合带教资格的老师,由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实习生在出科前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填写问卷调查。

122短期集中带教组为实验组,入科后由总带教老师负责为期三天的集中带教,培训内容除上述内容外,还系统地进行ICU常用仪器、ICU常见护理操作、各种危重症的监护重点、工作流程等内容的详细介绍,培训结束后随机分配给各带教老师,再由带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带教。实习生在出科前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填写问卷调查。

2结果

效果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理论成绩,≥90分为优秀、<90~≥80分为良好、79~60分为一般;比较两组操作成绩,≥90分为及格、<90分为不合格;对满意该组带教方式的人数进行统计。

21两组实习生理论成绩比较见(表1)

表12组实习护生理论成绩比较(n,%)

3讨论

护理实习是护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经过临床实习,可使护生把在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操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得到更一步的解析与巩固,从而达到专业知识、技能状态、行为态度的有机统一[2]。因此,有效的带教方法对护生工作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的理论、操作及带教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对照组入科后立即进入临床,往往会因为对工作环境陌生,仪器不会用、专科操作不会做、怕出差错,而产生畏惧心理,心理压力大,角色转换不良。而实验组入科上岗前,已经较系统学习了ICU常用仪器、ICU常见护理操作,各种危重症的监护重点,工作流程等内容,所以,进入真正的临床实践时,较少出现对照组的问题,心理压力小。由于实验组护生分配给老师一对一带教时,已有一定的理论和操作基础,带教老师也无需重复讲解,减轻了带教老师的带教压力,学生对临床工作也能很快进入角色,老师会给与更多的实践机会,护生的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也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崔霞,戴冬梅.全方位管理临床实习护生的做法及成效[S].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29(4):60

[2]陈文,吴秋莲.护理本科教育中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J].护理学杂志,2000,15(8):502503

基金项目:三峡大学2012年教学研究项项目,编号:J2012103,项目名称:短期集中带教在ICU实习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