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效果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临床效果对比

李晓雷

李晓雷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三人民医院黑龙江伊春153100)

【摘要】目的:分析与对比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与单纯内固定对于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共50例,应用奇偶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患者的Cobb角、手术时间以及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0.0%,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手术时间与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脊柱骨折患者,给予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体征,促进其恢复,因此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内固定;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Cobb角;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092-01

脊柱骨折的发生率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脊柱骨折临床上通常采用椎弓根钉技术进行治疗,但该方法可能引起断钉以及椎弓根钉术后松动等并发症,造成患者最终内固定失败。有研究显示,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的失败率约为15.0%[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更多的措施被应用于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横突间植骨、CPC椎体成形术、经椎弓根松质骨成形术等均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2]。本文就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于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结果,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共5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X光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或CT确诊。其中男性共30例,女性共20例,年龄为30~70岁,平均年龄为(50.0±10.0)岁。患者受伤原因为:车祸致伤20例,高空坠落伤25例,砸伤5例。患者从受伤到入院接受手术的时间为5~10d,平均为(7.0±2.0)d。采用奇偶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受伤原因、性别等资料,差异性不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已对此次研究表示批准。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内固定治疗,即使用椎弓根钉进行内固定。手术在C型臂X光透视下进行,确认受伤的椎体与椎弓根植入的位点后,将椎弓根钉准确无误地植入,并使用骨蜡对钉道口进行封闭,以预防患者发生出血。将AF角度连接棒安装完毕并复位撑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进行椎板减压。常规留置引流管,并将切口关闭。

1.2.2观察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内固定的基础上,给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在完成内固定后,将骨蜡去除,并使用椎弓根扩大器对椎弓根的通路进行扩大,扩大的深度应至椎体前方约2/3的位置。使用刮匙靠近骨缺损区,将终板撬拔出,并使用负压吸引器将血液吸出。将CSC倒入椎体中,并在C型臂透视下确保CSC未进入椎旁血管中。常规留置引流管,并将切口关闭。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NEER评定系统对患者的优良率进行评价,并比较患者的Cobb角、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性显著的标志为两组数据P<0.05。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0.0%,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手术时间与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优良率Cobb角(°)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

观察组94.0%10.8±1.2122.5±18.0188.0±20.0

对照组80.0%14.9±1.0142.2±10.5245.0±15.0

P<0.05<0.05<0.05<0.05

3.讨论

脊柱骨折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可注射性CSC是治疗脊柱骨折的良好材料。由于CSC能够在13周内完全降解,便于新骨的长入,因此目前部分医院已将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作为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措施[3]。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内固定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除此之外,两组患者的Cobb角、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本文认为,对于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更能符合脊柱的生理学与生物力学特征,使患者的体征得到改善,并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强,王小兵,左红光.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1):104-105.

[2]李文贵.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8(2):595-596.

[3]郭建鸿,谢楚海,杨俊青.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9(2):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