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思路及探讨

/ 2

急诊医学专业实验课程设计思路及探讨

杨艳

杨艳(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403-01

急诊医学在中国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此期间,人类以空前的速度建设了现代文明,全球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着重大变革。每一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上升,交通伤明显增多,各种天灾人祸也接踵不断的发生,据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将有20%的创伤患者,因未得到及时的现场救治而死亡。而我国有40%的冠心病患者死于发病后的15-20分钟,而且因为抢救不及时所致。这些对于新生的急诊医学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挑战,对于急诊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迫切需要培养急诊医学专门人才,并且是一批除了具备扎实的急诊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具备熟练准确的抢救技能,在现场能够展开积极救治,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术,即可以使许多病人和伤员得到救治。[1]

为此,在五年制临床急诊医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我们更强调急诊实践及动手能力的重要性,相应增加实验课程的课时数。

1、课程设置

1.1急诊医学专业实验课具体情况如下:

专业课程名称开课时间实验课时数(学时)理论:实验(课时数)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第三学年211:1

中毒学第三学年124:1

心肺脑复苏第三学年425:4

急诊内科学第四学年153:1

急诊外科学第四学年153:1

急诊危重病学第四学年362:1

1.2实验课内容

实验课内容主要分两大块:学校实验室进行模型练习和赴医院实地参观学习。

1.2.1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实验课内容包括:参观学习120急救中心并跟车学习、参观医院急诊科、播放EMSS教学录像、讲解异物卡喉窒息Heimlich手法、指导创伤基本急救手法(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1.2.2中毒学实验课内容包括:参观并讲解医院急诊中心低温设备及洗胃机的使用、对中毒病人进行病史询问并作出初步诊断和基本治疗。

1.2.3心肺脑复苏实验课内容包括:正确读取并分析心律失常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病人进行病史询问及说出抢救治疗原则、现场心肺复苏模型操作练习、气道开放模型练习、除颤模型练习、静脉通道模型练习、参观医院治疗脑复苏基本设备及高压氧舱。

1.2.4急诊内科学实验课内容包括:对肾科疾病急症、血液疾病急症、内分泌疾病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病人进行病史询问,了解病情变化。

1.2.5急诊外科学实验课内容包括:各种各类创伤、烧伤、毒蛇咬伤临床见习。

1.2.6急诊危重病学实验课内容包括:参观医院ICU科室、多功能监护系统操作练习、呼吸机操作使用练习。

1.3实验课教学医院情况及实验模型的应用

1.3.1教学医院均为学校附属医院,具备三级甲等资格,且在急诊医疗体制建设及管理等方面更为完善,具有一系列急诊抢救设备和各种系统急症病例,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更为全面的采集到病例及了解更为先进尖端的医疗设备及医疗方法。

1.3.2实验模型:实验室设在学校,方便学生随时可以进行操作联系,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共分为三大块:心肺脑复苏实验室、创伤急救实验室、多功能监护实验室(模拟医院ICU病房)。包括心肺复苏模拟人10台、气管插管模型6套、静脉通道模型4套、除颤仪1台、自动体外除颤仪模型2套、呼吸机2台、多功能监护系统一套(包括四台床边监护仪、一台中央监护仪)止血包扎材料若干、多功能固定夹板十套、担架一个。

1.3.3实验分组:实验课学生分为四组,每组约5-6名学生,真正做到小班教学,让每位同学具有更多接触实验仪器及模型的机会[2]。

1.4实验课授课老师

实验课授课教师均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长期从事急诊医学专业医师担任,他们具备熟练的急诊临床操作经验,同时实验室配备一名具有急诊医学知识的实验室技术人员一名,每次实验课遵循一组学生(5-6名)配备一名教师的原则,教师负责讲解模型操作方法及临床使用情况,实验室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安全保养、维修,并能协助教师正确指导学生操作练习。

2、课程反馈

本专业已有四届毕业生,与其他临床专业课学生相比,本专业的学生在急救意识方面以及临床动手能力方面更具有优势,包括对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急救处理、静脉通道的建立、气管插管的操作、除颤仪的使用、呼吸机的操作、监护仪的设置以及对创伤病人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这些对于急诊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专业的本领,而对于其他临床专业学生来说正式他们薄弱的环节,在学生进入医院实习阶段,这种差距即能体现,现已有多位实习教学医院反应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急诊临床诊断思维以及操作技能。正因为本专业学生存在这种优势,每届学生毕业后均顺利被各大医院急诊科接受,就业率稳居我院第一名。

从急诊医学专业实验课设置情况看来,该专业突出强调该专业的临床实用性,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分析能力,更倾向于培养学生应急观念,对于突发疾病以及意外事故能够做到初步急救处理。现如今,随着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专业的这种培养模式就是适应这一变化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挪度中国有限公司.普及急救医学培训的发展趋势[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1):43.

[2]张劲松.大学本科五年制急诊医学专业CPCR课程设置及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