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多囊性发育不良肾回顾性分析

/ 1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多囊性发育不良肾回顾性分析

刘海莺彭淑娟吴细华

刘海莺彭淑娟吴细华(厦门莲花医院超声科福建厦门361007)

【中图分类号】R71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5-0384-02

产前超声诊断和畸形胎儿的筛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合理的超声检查对胎儿无创伤、无致畸作用,并且安全性高,图像清晰,诊断准确,是目前产科首选的诊断方法之一,本文主要对我院产前超声常规检查发现二例多囊性发育不良肾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

一、研究对象

二例均为我院胎儿常规检查时发现的胎儿多囊性发育不育肾,例1,孕妇22岁,孕龄约27周,孕1产1,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右肾多囊改变,例2,24岁,孕龄38周,孕2产1,临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左肾多囊改变。

二、仪器与方法

使用ALOKa—a10、ALOKa—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0-5.0HMz,孕妇取仰面位,常规观察胎儿、胎盘、羊水及脐带等,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径、羊水最大深度(中孕)及羊水指数(晚孕)、脐动脉血流S/D比值、阻力指数、搏动指数、部份测量胸围、心胸比值。两例胎儿检查期间所有资料保存至超声工作站,并将留存的图像拷贝于磁盘中保存,供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

病例一:孕妇年龄22岁,孕27周,无任何症状,于2011年10月24日来我院做产前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所见:双顶径约6.8cm、头围约25.2cm、腹围约23.6cm、股骨径约4.6cm、羊水指数约20.9cm、最大深度约7.1cm、脐动脉S/D值为3.00、脐动脉PI值为1.04、脐动脉RI值为0.68。胎儿左肾大小约28×17mm,左肾集合系统分离约1.4cm,右肾大小约82×52mm,右肾区探及大小约6.4cmx4.1cm的囊性包块,界清,内见分隔光带(附图一)。

超声提示:1、宫内单活胎中期妊娠;2、I级胎盘;3、羊水偏多

4、胎儿右肾多囊性改变——考虑为胎儿右肾多囊性发育不良肾。5、胎儿左肾盂分离。

扫查该孕妇的双肾、肝及胰腺均未见明显异常,2012年1月31日孕妇在我院顺产,婴儿超声检查结果与围产期检查结果相符合。病例二:孕妇年龄24岁,孕36周,无任何症状,于2011年12月6日来我院做产前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所见:双顶径约9.2cm、头围约32.6cm、腹围约33.7cm、股骨径约7.1cm、羊水指数约10.3cm、最大深度约5.9cm、脐动脉S/D值为2.08、脐动脉PI值为0.8、脐动脉RI值为0.52。胎儿右肾大小约4.7cmx2.8cm,形态正常,轮廓清晰,包膜完整,实质回声均匀,集合系统分离约1.6cm,左肾大小约9.2cmx5.6cm,肾区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性暗区,互不相通,较大的大小约6.5cm×5.8cm(附图二)。超声提示:1、宫内单活胎晚期妊娠头位;2、III级胎盘;3、胎儿左肾多囊性改变——考虑为胎儿多囊性发育不良肾;4、胎儿右肾积水。

扫查该孕妇的双肾、肝及胰腺均未见明显异常,孕妇顺产后,婴儿在我院超声检查结果与围产期检查结果相符合。

讨论

胎儿肾脏囊性疾病(renalcysticdisease)包括: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婴儿型多囊肾);多囊性发育不良肾;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成人型多囊肾)。

多囊性发育不良肾的病因常因胎儿发育的早期,肾盂、漏斗部或输尿管闭锁或严重狭窄,导致同侧后肾退化,实质丧失;残存扩张的集合管被原始发育不良的组织分隔,其病理改变如同超声所见为大小不等的囊泡,76%发生于单侧肾脏,24%发生双侧肾脏,肾集合管异常增宽呈囊性改变,囊肿大小及数目不等,常伴输尿管畸形、缺如、闭锁;肾动脉常较细或缺如。

典型超声表现为:最常见的为肾增大,失去常态,内见大小不等、形态不同囊肿,互不相通,其间可见实质性组织回声,不能显示正常集合系统;肾盂积水型:集合系统呈囊状扩张,其周被囊肿包绕;实质囊肿型:肾脏充满超声不能分辨的微小囊肿,超声表现为肾脏轻度增大、回增强,肾动脉频谱阻力指数增高;单侧者羊水一般正常,双侧者可出现羊水过少。单侧者预后较好,双侧严重者可引起羊水少,胎肺发育不良预后较差。

当胎儿一侧肾脏多囊性改变时首先考虑多囊性发育不良肾,当胎儿双侧肾脏增大、回声增强或双侧囊肿时,如父母一方有多囊肾甚至合并有肝、胰、脾囊肿,则考虑成人型多囊肾;相反,如父母双肾正常就有可能为婴儿型多囊肾。确诊则需做染色体检查。

本文两例均属于非遗传性先天性肾脏结构发育不良,在妊娠期间进行胎儿超声连续动态监测十分重要,有利于妊娠期间的管理和监护并对可能出现的预后尽早评估。

参考文献

[1]陈卉品李琦吴青青等,胎儿超声图解.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