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吡啶舌下含服治疗高血压急症6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硝苯吡啶舌下含服治疗高血压急症60例疗效观察

刘霞

刘霞(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急诊科017000)

【关键词】高血压急症硝苯吡啶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269-01

硝苯吡啶(nifedipine)为钙离子拮抗剂,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和扩张周围小动脉的作用,是治疗心绞痛和高血压急症的有效药物。近年来,我们用国产硝苯吡啶舌下给药治疗6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观察了用药前后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认为有较好的即时降压作用,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6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男、女各30例,年龄45~82yr。高血压病史3~25a。其中原发性高血压48例,肾性高血压4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高血压危象4例。所有病例在服用硝苯吡啶前24h以上未用过其他降压药物。

1.2方法患者舌下含服硝苯吡啶前卧床休息5min,后测血压、心率,然后舌下含服硝苯吡啶10mg。用药后15、30min分别测血压、心率各1次,观察舌下给药后的即时降压效果及对心率的影响。

2结果

2.1治疗效果本组60例用药前平均血压为210/112mmHg,最高达250/160mmHg,平均心率76次•min-1;用药15min后平均血压降为185/95mmHg,平均心率为80次•min-1;用药30min后平均血压降至170/85mmHg,平均心率升至86次•min-1。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1例由治疗前的250/160mmHg降至185/105mmHg,用药30rnin后血压平均下降40/27mmHg,而心率平均增快10次•min-1,无心律失常现象。据观察,心率增快与降压幅度似有正反馈关系,即用药后30min心率增快明显(>10次•min-1)48例,降压幅度较大,均>30mmHg。而心率改变不明显的12例,则降压幅度较小,均<20mmHg。

2.2不良反应本组在用药过程中除2例有轻度头晕,2例口干外,未见其他严重副作用。

3讨论

硝苯吡啶是一种特殊的降压药物,它能干扰钙离子从肌浆网进入细胞浆,降低心肌、血管平滑肌细胞兴奋-收缩偶联中ATP酶的活性,使心肌收缩力减弱,氧耗量下降,体循环系统血管扩张,并优先扩张冠状动脉使其血流增加。由于体循环血管扩张又使血压下降,近年国外许多作者报告了硝苯吡啶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并认为口服硝苯吡啶用于高血压急症是安全的,在用药治疗期间不必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与高血压急症的常规治疗方案比较,有很大优点。本文结果证明,血压下降幅度与国外报告相似,但有4例用药前后血压下降不明显,均<10mmHg,考虑与个体差异有关。另外,有1例74yr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用药后20d死亡,这是否与用药后致脑血管扩张从而加重脑出血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80%(48/60)的病例在用药后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增快,在10~20次之间。考虑与硝苯吡啶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有关。我们认为,该药适用于窦性心率<90次•min-1的高血压患者,以防止用药后可能引起的心动过速。根据本文观察及文献报告,硝苯吡啶在治疗门诊高血压急症中有如下特点:①给药方便,不必监护。舌下含服降压效应快,作用时间较长,可持续3h以上。②副作用小。本组仅4例出现头晕、口干,未见其他严重反应。且该药反复使用不易产生耐药性。③对各种病因所致高血压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其他药物不易控制的高血压也有较好的降压效果。本组4例肾性高血压用药后收缩压下降值均>30mmHg。④用药后心率、心排血量增加,可减少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而引起低血压的危险。⑤对伴有心绞痛的高血压患者尤为适用,是一种良好的冠状动脉扩张药,并且不易引起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