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关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梅仕锋

梅仕锋

(浙江省义乌市精神卫生中心322000)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成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分别应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PANSS量表中阴性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率氨磺必利组显著优于利培酮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PANSS量表阳性症状评分与治疗效率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治疗有效率相当,但是氨磺必利对阴性症状疗效更高,且不良反应小。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252-02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疾病,病情易反复发作和恶化[1],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因此尽早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效率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氨磺必利与利培酮都是临床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疾病药物,利培酮临床应用较早,氨磺必利是新型药物,在国外应用广泛[2],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成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两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氨磺必利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24-60岁,平均年龄为(36.03±1.03)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4.97±0.63)年,利培酮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为23-61岁,平均年龄为(36.08±1.01)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为(4.95±0.58)年,所有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60分,排除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严重心、肝等脏器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停止服用一切治疗精神类疾病的药物,氨磺必利组患者起始口服氨磺必利0.1g/d,2次/d,治疗7d内可根据患者病情增加用药量,第3天可给药0.4g/d,第5天可给药0.6g/d,第7天可给药0.8g/d,最大药量控制在0.9-1.2g/d。利培酮组患者口服利培酮,起始剂量为1mg/d,1次/d,并根据病情增加用药量,第3天给药2mg/d,第5天给药3mg/d,第7天给药4mg/d,药物剂量控制在6mg/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应用PANSS统计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TESS评定不良反应率并统计治疗有效率。

疗效评定:用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痊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为50%-74%;有效:减分率为25%-49%;无效: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数×100%。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中阴性症状评分为(11.09±1.03)分、不良反应率为13.33%,显著优于利培酮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PANSS量表阳性症状评分与治疗效率组间差异不显著,具体数据见表1。

表1两种患者治疗效率比较

*: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现阶段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分为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3],阳性症状发病主要由中脑边缘通路DA功能亢进所致,阴性症状发病是由中脑皮层到前额叶通路DA活动降低所致[4]。利培酮是苯并异恶唑类衍生物的抗精神药物,药物可以作用于多巴胺受体和5-羟色胺,达到对精神分裂症阳性、阴性症状的双重拮抗作用[5],同时临床证明利培酮能改善精神分裂患者认知功能,是临床治疗的一线药物。氨磺必利是苯甲酰胺类抗精神病药,药物对多巴胺D3、D2受体有良好的选择性拮抗作用,高剂量药物可以选择性阻断边缘系统中部的突触后DA受体,针对阳性症状疗效显著,低剂量药物阻断突触前D3/D2受体,促进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中DA释放[6],对阴性症状有良好疗效。

本研究通过对比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阳性症状差异不显著,但是应用氨磺必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阴性症状并减少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因此表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临床疗效相当,但是对于阴性症状患者氨磺必利疗效更好,且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陈登霞,潘竹松,陈登国.氨磺必利治疗76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4,4(43):413-415.

[2]韩刚亚,严冬梅,张新风.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试验[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10(6):257-259.

[3]刘林晶,刘家洪,唐伟,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疾病杂志,2012,4(38):249-252.

[4]聂文燕,陈伟.奥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2013,22(10):55-56.

[5]邹凯,刘晓伟,袁菁,等.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489-490.

[6]高良会,王健,孙秀丽,等.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9(9):65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