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之路砥砺前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法治之路砥砺前行

张书美谢二成

张书美谢二成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200300)

【摘要】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值得国人自豪。但我们也应理性地看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尽快解决。

【关键词】法治建设;立法;执法;司法;守法

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2012年举国瞩目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依法治国新的战略步骤。虽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建成,但中国的法治依然有着长而艰难的路要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解决、克服。

一、科学立法

立法是一国法治建设的基础,也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前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已建成,但需要完善、能够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倡导科学立法。而科学立法离不开民主立法,因此要拓宽公民参与立法的途径,提高立法质量。

公民参与立法会使公权力的产生、运行更加透明。通过参与立法,公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使法律最大限度体现人民的意志,有助于实现法治的真正内涵。在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公民参与立法,能使各方面利益都得到充分反映,进而有助于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另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一些重点领域的立法需要加强建设。具体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的法律;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保障公民权利行使的法律等。

二、严格执法

严格执法就是要严格依法办事,它要求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以维护法律权威。目前实践中,执法不规范、违法性执法的现象很多。这不仅严重影响和侵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也损害了法的尊严,降低了法的权威。

当然,这里要求严格执法,并不是机械的依法办事。我们倡导“以人为本”,在现实执法过程,要平衡好情理法的关系,进而将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相协调。

三、公正司法

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司法是指在司法活动过程和结果中,要体现公平、正义、正当精神,做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而司法独立则是保证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的基础。因此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公正司法的另一要求就是要完善司法公开制度。坚持司法公开,能够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能够增强司法的透明度和民主性,增强司法的公信力,实现司法自身评价与社会认同的有机统一,使司法机关真正成为最公正、最文明、最讲理的地方,使人民享有更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四、全民守法

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有着权力制约、保障权利的精神,它关注的是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所以说,法治的实现是绝对有利于我们公民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有责任推进我们的法治,我们应该思考能为我们的法治做些什么。

全民守法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由于多方面历史的原因,我国的法治建设起步比西方晚,人民的法律意识和理念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进而形成法治共识,大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这里,想强调两类群体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重要性。

(一)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实行依法执政,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那些领导干部。因为这些工作人员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对于全民普法教育具有重要的表率作用。

另外,我们也在倡导建设法治政府,而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的高低对法治政府建设有着重大影响,而且也关系着政府形象、人民对政府的信任。所以,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有责任提高自己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以提高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

(二)企业经营人员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依法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学法,提高法律素质是绝对必要的。我们知道,企业既承担着生产商品的企业责任,也承担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如果企业经营人员有着良好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决策管理的水平,企业里的人事矛盾、劳务纠纷等都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同时,能够清理、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快企业管理的法治化进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之间侵权事件不断,企业经营者如果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就能够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避免企业损失,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五、结论

从目前来说,中国未来的法治之路并不乐观,还有许多需要改革和蜕变之处。庆幸的是,我们看到公民社会这支改革力量日益壮大,正在影响着社会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政治本身的变革力量也在促使着政体内部发生深刻的变革,孕育着新的变革动力。未来的法治需要每个公民从身边事做起;需要健康的社会力量推动法治进程。所以,这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会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穆丽霞,赵业福.塑造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路径分析[J].理论学刊,2007,(11):100-102.

[2]李苑,谷燕,树立法律权威的路径探析,商品与质量,2012年2月刊,242页

[3]廖明超,乔鸽,如何树立法律权威,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1月,第1期

[4]张静,程秀丽.法律权威之我见[J].法学研究,2006,(1):103-104.

[5]王祯军,论公民参与立法的性质、意义及完善,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月第2期

[6]沈鹏,李艺宏.试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瓶颈问题及解决对策,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作者简介:张书美,女,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研究生,2011级法律硕士;

谢二成,男,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研究生,2012级法律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