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区开展老人医养结合模式运行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层社区开展老人医养结合模式运行初探

吴雨星

(昆明市东川区老年病医院云南昆明654100)

【摘要】目的:对基层医院开展老人医养结合模式运行效果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通过我院近年来开展医养结合运行模式,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总结,并自制精神状态评估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表,随机选取40名老人对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本次精神状态评估表平均分为1.2±0.8分,0分问卷28份。调查老人入住时活动能力平均分为61.8±13.7分,6个月后生活量表评分为75.2±10.8分,两组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发展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加深及独生子女家庭模式的增多,医养结合模式会成为未来老人护理服务、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关键词】医养结合;老人;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307-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高龄失能老人出现,这类人群日渐成为21世纪我国社区开展和谐工作需要长期照护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应对未来失能老人给社会及家庭带来的负担,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只有建立长期照护(Long-termCare)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才能实现,所以“医养结合”的提出在我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为此,我院在医养结合下对社区老年开展长期照护模式,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现为昆明市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目前全院由两部分构成,医院有101张床位,公寓有146张床位,全院有80位专业技术人员,40名护工。医养结合模式开展于2008年3月,每2张床为一个房间,所有老人住房均为双人间(带卫生间),医院设有内科、老年病科、康复科及矽肺病科。所有护工均经专业机构培训后持护理员证上岗,每个房间均配备责任医师和护士,16位老人为一个组,每个组再配备四个护工参与管理。每天均有24小时值班医生和护士。

1.2方法

(1)入院评估由我院一名专职护士及护士长共同对入院老人进行评定,评估内容包括常规体检,心理评估、交际能力评估等。其中入住老人均需排除传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癫痫、重度老年痴呆等特殊病种,此外还要了解生活喜好及日常习惯、家庭支持系统、老人主观入住意愿及需求几个方面。(2)信息宣传许多老人或家属在和我们接触的过程中,逐步有了在我院养老及休养的意向,她们会经常通过网络、电话咨询、现场来访等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我们的环境、硬件设施、综合服务及收费情况。因此,我院设立了接待中心,不仅负责首次接待,也会对各种社会来电进行辨识做出信息评估和信息宣传。(3)制定计划通过入住时评估情况对老人进行综合评分,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一份因人而异且适合每一位老人的长期照护计划,这份计划综合了老人生理、心理、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等情况,涉及老人日常生活项目、如何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定期开展健康教育、针对一些基础慢性疾病提供特需专科诊疗护理、组织社会团体活动等。(4)实施照护病房采取责任人负责,使用医生-护士-护工管理模式,医生每天查房,护工24小时值班。老人照护计划由主管医师和护士共同完成,护士负责完成每日及长期治疗护理计划、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上报主管医生,行动有困难的老人由护工陪同协助老人完成日常生活事务、加强慢性疾病病情观察、协助老人按时完成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对于生活能自理老人的方式则提醒老人完成日常生活事务。

1.3评估方法

自行拟定精神状态评估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表。精神状态评估表能力完好者为0分,重度受损者评分在4分及以上。包括认知功能、攻击行为和抑郁症状三部分,选取40位在我院入住超过6个月以上老人作答。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表通过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如厕情况、床椅转移、平地行走和上下楼梯等内容来评定。满分为100分,100分为能力完好,65~95分为轻度受损,45~60分为中度受损,40分及以下则为重度受损。重度受损老人日常生活行为完全依赖他人护理且需要24h专门护理。中度受损老人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需要护理员照护完成日常生活。轻度受损老人视情况适当增加一定帮助,能力完好者则由自己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神状态评估表

本次精神状态评估表平均分为1.2±0.8分,0分问卷28份,说明我院老人对入住期间的生活感到满意。

2.2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表

本次调查老人入住时活动能力平均分为61.8±13.7分,6个月后生活量表评分为75.2±10.8分,两组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

3.分析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关于提高老人生活质量、长期照护、科学养老等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我院,许多老人公寓和托老所的出现,顺应发了时代的发展。但是,老年长期照护的目标不只是实现健康老龄化,而是提高所面对服务对象的生活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2]。从护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是基于对马斯洛需要理论的研究,开展“医养结合”的管理和长期照护模式最主要的意见不仅在于满足老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而且也充分考虑了老人的爱与归属感、获得尊重、得到个性化的差异需求。所以,从我们此次满意度调查来看,老人均可以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在身心方面得到了有效的照护和关爱。而且我们试行的医生-护士-护工共同管理模式,也保证的工作人员的充裕,及时发现和处理老人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他们开展健康知识宣讲、康复锻炼、开展社会群体性活动,将爱与归属体现到每一位老人。因此,从我们精神状态评估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表的反馈情况来看,我院“医养结合”模式是在充分考虑老人需求状况下兼顾了各层次并有针对性的满足。

总体来看,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才刚刚起步,我们仍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通过我院十年来的运行和发展,我们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社会各级人士的肯定,老人及家属的满意,同时我们也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努力改进和积极加强完善。但是,我们对医养结合的信念是不变的,医养结合型模式必定会成为以后未来护理服务、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宁,孙荣青,段峰,等.河南省“医养结合型”长期照护模式实践及伦理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4):668-670.

[2]娄方丽,尚少梅.Longtermcare概念辨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35-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