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族与汉族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 2

维族与汉族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王成辉,苗娜,李俊芝,张巍*

王成辉,苗娜,李俊芝,张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摘要】目的探讨维汉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提高乳腺癌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415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维汉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415例病例中,汉族病例348例(83.86%),维族病例67例(16.14%),汉维之比为5.19:1。维汉两族人群乳腺癌患者的患病年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病理组织分型、性激素表达情况和肿瘤位置分布情况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两族人群乳腺癌患者的生育次数、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布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相比汉族乳腺癌患者,维族乳腺癌患者的的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多。结论维汉两族乳腺癌患者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包括生育次数、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可能与不同民族间乳腺癌生物学特点存在差异有关。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民族

近几年,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乳腺癌的发病情况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种族是影响因素之一。由于遗传背景与生活习惯的差异,维吾尔族与汉族乳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收集了近几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维、汉族女性乳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不同种族乳腺癌病理特点的认识。

1资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2003年-2010年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维汉病例共415例。整理临床资料,收集病例病理标本。所有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4um厚度切片,HE染色。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镜检确诊,部分疑难病例进一步免疫组化染色,按2003年WHO乳腺肿瘤分类及诊断标准作出病理诊断。使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结果

本组研究中,乳腺癌病例共415例,其中汉族病例348例(83.86%),维族病例67例(16.14%),汉维之比为5.19:1。汉族病例最小年龄29岁,最大87岁,中位年龄50岁,平均年龄50.81岁;维族病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6岁,中位年龄49岁,平均年龄49岁。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因此尚不能说明两族乳腺癌患者的患病年龄分布有差异。两组人群的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构成差异也无统计意义。与汉族相比,维族病例生育次数大于2次的比例高,经统计分析两组人群的生育次数差异有统计意义。上述指标的具体情况见表1。

本研究中,两组病例组织类型比例最高的都是浸润性癌,同样在浸润性癌中比例最高的都是浸润性导管癌,汉族255例(73.28%),维族55例(82.09%)。两组人群的病理组织类型分布情况无统计差异。维族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2cm的人数构成比约为汉族的一半,而肿瘤大小>5cm的维族患者人数构成比为汉族的两倍多,淋巴结转移个数多的维族患者人数构成比也比汉族高,经统计分析,这两种差异有统计意义,维族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往往比汉族大,淋巴结转移个数多。肿瘤位置的分布差异无统计意义。上述指标的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汉族维族χ2P值

发病年龄

≤3534(9.77%)9(13.43%)10725.000.204

>35~≤60237(68.10%)47(70.15%)

>6077(22.13%)11(16.42%)

初潮年龄

≤1271(20.40%)11(16.42%)10364.500.116

>12~≤15178(51.15%)30(44.78%)

>1599(28.45%)26(38.80%)

绝经年龄

≤4981(57.04%)16(64%)0.4230.516

≥5061(42.96%)9(36%)

生育次数

020(5.75%)3(4.48%)9342.000.002

>0~≤2242(69.54%)34(50.75%)

>286(24.71%)30(44.76%)

表2

汉族维族χ2P值

病理类型

非浸润性46(13.22%)4(5.97%)2.7850.095

浸润性302(86.78%)63(94.03%)

肿瘤大小

≤2cm147(42.24%)16(23.88%)8601.000.000

>2~≤5cm166(47.70%)33(49.25%)

>5cm35(10.06%)18(26.87%)

肿瘤位置

外侧象限236(67.82%)46(68.66%)0.0180.893

内侧象限112(32.18%)21(31.34%)

淋巴结转移个数

0212(60.92%)26(38.81%)8761.500.000

1~473(20.98%)19(28.36%)

5~1039(11.21%)10(14.93%)

>1024(6.90%)12(17.91%)

3讨论

乳腺癌的发病及临床特点存在一定的地域和种族差异,这些差异可能由于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的不同而导致。很多研究表明不同种族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有所差异[1-3]。汉族与维族间的乳腺癌特点有不同之处。本组415例病例研究分析显示,所有病例中汉维两族之比为5.19:1,发病高峰年龄均为35岁~60岁,两组人群的年龄构成比有所差异,但统计分析并无统计意义,结果与文献相同。Leong报道[5],亚洲与西方女性乳腺癌在患病年龄上存在差异,亚洲女性乳腺癌的高发年龄为40~50岁,西方为60~70岁。本组研究中汉族患病的平均年龄为50.81岁,维族的患病平均年龄为49岁,与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年龄小于35岁的青年乳腺癌,相比其他年龄段乳腺癌,青年乳腺癌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容易转移、早期难以发现且治疗敏感性差,因此其危害更为巨大,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组资料中,汉族与维族年轻乳腺癌的比例分别为9.77%和13.43%,文献报道比例不尽相同。

乳腺癌的发生与女性月经婚育情况相关,初潮年龄迟、生育、哺乳等均有保护作用,相反结婚年龄晚、痛经、行经年数多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本组资料中,两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在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方面的差异经统计分析并无统计意义,结果与文献不同,可能与维族病例数少有关。在生育次数方面维族>2次者所占比例较大,统计分析有意义,结果与文献[11]相同,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民族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有关,但也可能与汉族部分病例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相关。有文献报道称,女性从月经初潮到首次生育的时间间隔越长,则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越大,在有生育史的绝经前白人妇女中,初潮和首次生育年龄间隔大于16年的妇女与年龄间隔小于5年的妇女相比,其乳腺癌风险提高1.5倍,而在绝经前的美国黑人妇女中未发现这一相关性。而汉族与维族在这一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尚不清楚,可进一步研究。

女性乳腺癌中居首位的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本组资料中两组人群病理类型最多的为浸润性导管癌,与报道相似,分别为汉族255例(73.28%),维族55例(82.09%),两组病例的病理类型统计无差异。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反应乳腺癌的恶性程度。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种族差异。AlfredI.Neugut[2]等人研究报道,黑人女性的肿瘤大小和阳性淋巴结数目高于白人女性,且大部分黑人女性的肿瘤尺寸>2.0cm,黑人女性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是白人女性的1.24倍。WendyWoodward[3]等人研究发现患乳腺癌的黑人女性肿块的体积大于白人和西班牙人,黑人女性乳腺癌患者多为癌症晚期和肿瘤体积大于5cm。本组研究中,维族病例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个数所占比例皆高于汉族,差异有统计意义,可以说明维族乳腺癌患者往往肿块较大、多有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结转移多发,与文献报道相似,维族患者肿块较大可能与不同民族间乳腺癌的生物学特点不同,但不能排除维族患者医疗条件差、未及时就诊的原因。乳腺癌的好发部位为乳腺外上象限,本组资料中,维汉两族的肿块好发部位皆为外侧象限,分别为67.82%和68.66%,两组无统计差异。

综上所述,维族与汉族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部分差异,了解掌握两民族间乳腺癌的不同特征,有助于两族人群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BraithwaiteD,TammemagiCM,MooreDH,etal.HypertensionisanindependentpredictorofsurvivaldisparitybetweenAfrican‐Americanandwhitebreastcancerpatien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2009,124(5):1213-9.

[2]McBrideR,HershmanD,TsaiWY,etal.Within‐stageracialdifferencesintumorsizeandnumberofpositivelymphnodesinwomenwithbreastcancer[J].Cancer.2007,110(6):1201-8.

[3]WoodwardWA,HuangEH,McNeeseMD,etal.African-Americanraceisassociatedwithapooreroverallsurvivalrateforbreastcancerpatientstreatedwithmastectomyanddoxorubicin-basedchemotherapy[J].Cancer.2006,107(11):2662-8.

基金项目: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计划(201291172)

*[通信作者]张巍,Tel:(0991)4366106,13899896502,E-mail:zwyhr1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