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研究

冯洁

冯洁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要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课程标准做到理念先进、可操作性强,体现时代性的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当前我国学校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有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越来越需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一、问题的提出和分析

但是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大班教学,一个班普遍都有五六十名学生,教师的课堂活动只能面向部分学生,造成课堂两级分化现象愈趋严重,给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主要问题表现在:

1.教师控制提问,学生参与度低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非纸笔型评价手段,也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最普遍的方式。教师通过不断循环的“提问——回答——反馈”环节,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掌握新知,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矫正补救,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和谐共鸣中有序推进。但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环节中,发现大多数的课堂提问都是由教师严格、有序地主导和控制着的,越是精彩的公开课,教师对提问的控制越严密。提问由教师来主导,反馈也是由教师来进行,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2.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多样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学生参与度低

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效果,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教师在备课时,仍然致力于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考点,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心理、认识水平、学生之间的差异缺乏考虑,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缺乏多样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学生参与流于形式,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实际上教学实效性很差。

3.小组构建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参与度低

在许多英语课上都会看到这样的合作学习情景:当教师说:Itistimeforpairwork./groupwork或discussion时,学生便条件反射似的迅速回头,上下桌的同学就讨论开始了。教室里的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似乎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地、争先恐后地发出声音,有中文有英文,却不知道学生具体在讨论什么,徒有一些热闹罢了。这就暴露出了两个问题:(1)对于小组合作采取何种方式,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等问题,学生往往含糊不清,最终只能人云亦云。(2)教师往往忽视编组策略,造成小组成员间的发展机会不平等、表面上是全体参与,实质上是好学生说了算,程度差的学生只能袖手旁观。

二、问题的解决:

1.启发来源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更多锻炼的平台,曾经流行过一种课前展示(presentation)的方式,课前5分钟的英语展示,可以介绍一个英语新闻,讲一个英语故事,进行一个英语演讲,任选各种形式,目的就是让学生上台用英语来说。而笔者经过调查发现,这种形式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坚持下去。一是课时紧,每次课前拿出5分钟让学生自由组织材料,没有这么多课堂时间。二是学生兴趣不高,有的时候甚至成了负担,学生就是下载点英文资料,然后照本宣科,以一种应付的心态对待。三是学生输出的质量不高,因为形式的任意性,往往这5分钟输出的内容没什么质量,更不要说系统性。虽然会出现以上的问题,但这一形式确实是把课堂的主动权给了学生,笔者以此为思路,试图通过指导学生,慢慢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基于以上的情况,笔者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了优化,利用高一英语选修课:时文鉴赏,进行课堂授课形式、对象的转换,把课堂还给学生,由学生主导课堂,教师辅助为辅。

2.实践过程

(1)合理构建小组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但是小组合作也出现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等问题,比如,分组由教师分配,合作学习时学生缺乏主动和热情;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学生在参与过层中体会不到乐趣和成就感;小组合作并未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所以,在本研究中采取了让学生自由组合的方式,尽量做到学生学习氛围的最优化,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学生自由组合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组内进行分工合作,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自身和他人的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本研究实践的课堂是时文鉴赏,材料主要来自于21世纪报,将班级分为几个小组,一组负责一期,每组4-6人,组内进行分工,然后一个接一个到讲台上“上课”,将自己负责的那部分根据自己的理解扩充后进行讲解。或者是小组内分工收集整合材料,再选举一位代表作为“学生老师”授课。通过这种小组合作,让那些想表现自己的同学有了新的平台,通过锻炼不断增强了自信;让那些能力稍弱的同学也参与其中,而无需太多负担或是心理压力;因为组内每位成员都必须有所贡献,另一方面也互相督促了这种自主学习。

(2)学生自主选材及备课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每周发下去的21世纪报,学生可以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讲解,拓展,也可以根据其中出现的感兴趣的话题,再加入自己找过来的材料进行补充。每位同学各有分工,比如每个同学负责一个版块,或是每个同学每位同学讲解一篇文章,这种分工合作是学生自主达成的,充分尊重了他们的意愿,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适合他们各自的能力。在“学生老师”备课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了了主动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其提供成长发展的外在条件,并适当地加以引导。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主动学习的乐趣。既多了一个平台展示自己,可以和同龄人互学互补,又在小组合作竞争中学到了知识。通过实践观察,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学生老师”授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整个学习过程在轻松认真的氛围下进行,每位学生也都拿出笔记本记下相应的知识。备课的内容因为已经通过教师的审核,所以在准确性上能够得到保证。而且在每次的授课后,教师都会进行及时的评价,这样的互学互比,学生也不断完善着自己的备课。

(3)教师辅助及评价

既然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还给了学生,所以教师的辅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辅导包括课外的,同时也包括课内;包括对该小组的成员,也包括对全体班级学生。

课外的主要是在每小组进行准备的时候有个指导,在“学生老师”上课前审查ppt,针对其内容的准备性和合理性进行指导。课内指导是课上最后5-10分钟时教师点评时间,一是针对全体同学的答疑,如若有“学生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此学生可以得到及时解答。二是针对该小组呈现的内容予以评价,其他同学也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确了以后准备的时候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先后发现的问题:学生做ppt经验不足,字体不够大,背景容易太花哨,不善于运用自定义动画;学生授课的时候提问后,给予同学思考的时间不多,或者更倾向于一种呈现。这些都在不断地改进中。

教师的评价多样化,首先对授课学生上的这一堂课予以评价,其次对所有在座学生上课时的积极程度,参与回答程度也予以评价。这样既能够监督该组授课学生认真完成任务,又能够督促听课学生认真听讲。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中学

邮政编码:325014